[教例简述] 教例之一(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1期 王在、沈涛 文): 分析是学习,应用也是学习。在浅文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应用。如教学《哥白尼》,要使学生对课文中丰富的内容能加以概括,可选用下列训练形式。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纪念哥白尼的短文。 2.为“哥白尼纪念碑”撰写300字以内的碑文。 3.为名人词典写一个不超过200字的介绍哥白尼的词条。 4.以“知识小问答”形式,为黑板报写一篇介绍地动学说的400字以内的稿件。 这样练,不仅角度新,方法也不落俗套。 教例之二(见《中学语文教学》1992年4期 宁鸿彬 文): 下面做个练习,请同学们把《哥白尼》和《祖冲之》这两篇课文作个综合介绍。具体要求是: 第一,要把两篇课文合在一起介绍。第二,两篇课文怎样合在一起,没有限制,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第三,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作简要介绍就可以了,不必过于详细。 (学生:朋友,当你运用圆周率计算圆周长和圆面积时,你会不会想起圆周率的最早推算者祖冲之呢?当你站在星空下,仰望那广阔的天穹里,你会不会想到地动学说的创立者哥白尼?祖冲之与哥白尼,前者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后者是十六世纪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们远隔万里之遥,相距千年之久,似乎毫不相干,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敢于坚持真理的求实精神,是不谋而合的。 (接着依次介绍下列内容:简要经历,代表作,斗争精神,重大影响。) 他们成功的密诀,在于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斗争,让我们从他们身上得到启示,吸取力量吧!) [评 析] 以上《哥白尼》的两个教例,都是名家的创作。 许多年前,陈钟梁老师教学《鞠躬尽瘁》时,要求学生把课文改写为对焦裕禄同志的纪念词,包括原有材料的取舍剪裁、引号、冒号的变换使用,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等,然后分别上讲台口述(见《语文学习》1983年12期)。 我们把类似这样的教学设计称之为“迁移创造法”。 所谓“迁移”,是指教师根据教材训练因素的特点,采用变读为写、变读为说、变读为编剧等手段,巧妙将阅读教学的内容“迁移”到其他教学氛围中去。如上述例一,学生在一种假设的情景中撷取、编辑材料,进行着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所谓“创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富有成果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如上述例二,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线条创造了崭新的“作品”。 纵观《哥白尼》的两个教例,可以知道: 1.此类教学设计,适用于浅显明白的课文,适用于阅读课文。 2.此类设计角度新颖,线条单纯,具有练习性,趣味性,竞赛性,互促性。 3.训练的层次丰富,学生经历了阅读——理解——提炼——再创造——表达等一系列过程之后,方能挖掘到“晶莹的珍珠”。 4.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活动。 叶圣老曾说:“……牵着手走,却随时准备放手。在这上头,教者可以下好多工夫。”《哥白尼》的教例,就是下了工夫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