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 >> 教学随笔 >> 正文 今天是:
特区教育:千万别被“噎”住了——对深圳教育应对教育多元化信息冲击的一点感慨
作者:马兴贵    文章来源:巅峰作文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11
 

 

 

“丰富”这个词,普遍惹人喜欢的原因,大概是人们的潜意识里都有一个“多多愈善”的念头。通常来说,“多”是同“好”紧紧相挨着的事物,而且这种联系总能暗示某种良性发展变化着的状态,因此就无怪乎人们只要听到“丰富”,就感觉一种良好了,于是在这种良好的感觉中,大家都能安然接受这种由“丰富”而带来的陶醉。

深圳教育就处于一种“陶醉”之中,因为深圳教育正被“丰富”所包裹。这样说几乎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因为只要稍微有点儿知觉,你都能体会得到,对于教育而言,深圳这块巴掌大的地方,是拥有多么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深圳教育是怎样的让人眼花缭乱。优越的办学设施就不说了,就说这全国各地云集而至的优秀校长、优秀教师的密集度,恐怕全中国还没有第二吧,而如果单凭这一点的话,你就以为你了解到了深圳教育的“丰富”所在的话,你也错了。最能称得上“丰富”的,可能还是要算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汹涌而来的有关教育的“信息”了。这些令人应接不暇的教育“信息”,使得深圳教育在还没有迈进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门框的时候,其实早已进入了事实上的“信息教育”时代了。有人也许会给深圳教育面临的这种特殊的情况以特殊的说法,即特区教育的多元化气象。这是一种让人无法不眼红的多元化气象。

多元化信息的空气充满着深圳教育的空间,深圳教育也在尽情享受着这种不断丰富着的新鲜气息。而对于神经系统过于敏感的深圳教育来说,新鲜感就是最好的兴奋剂,而兴奋才使得深圳教育能一直处于高度的亢奋发展状态。实在是难得宁静。但是冷静下来一想,多元化带给深圳教育的,就未必全是陶醉,亢奋的背后,就未必不藏有喧闹的成份。面对深圳教育所面临的特殊时代,也许身处此种环境中的每一份子,都有理由也有责任思考:多元化之下,深圳教育,到底能承受、能吸收、能消化得了吗?

在深圳,无论你承认与不承认,外来的教育精英和他们带来的信息占据着深圳教育的主阵地——讲台和课堂。至少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还是暂时难以改变的事实。这个事实诠释了深圳教育形成多元化信息的重要原因之一。无须置疑,和这些优秀教育者们的地位一样,他们带来的信息在原来的环境中,也应该是相对具有较高价值的。但是这个“较高价值”受到了地区性的限制,更何况,客观一点地说,在这些琳琅满目的“南下信息”中,经验型的信息为多,而这些经验型的信息又多是植根于内地或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体验,植根于同特区学生各方面迥然有异的教育对象的教育体验,甚至可以说植根于以升学为几乎唯一教育目标的极端教育行为基础上的教育体验。这些信息对特区教育造成的影响有多大,只要看看各中小学校中来自内地教育环境中的骨干教师比例就知道;这些信息的实效性价值有多大,只要看看课堂上越抹越浓的应试教育痕迹和深圳家长们的脸色就知道;这些信息对深圳教育长远发展的利弊有多大,只要看看它们同深圳目前素质教育磨合的程度就知道。但是涂抹归涂抹,磨合归磨合,学位快速增长、质量迫切需要、城市快速发展着的深圳教育,却无法拒绝利害各半的这些信息的诱惑。深圳教育,就在一边捡着内地人才和信息大便宜的同时,一边也得哑吧吃黄莲般地,张大嘴巴嚼着一锅难咽的夹生饭。

内容上以经验型为主体的多元化信息似乎扮演着主角,但这并不等于说深圳教育就能仍其牵着鼻子行走,深圳教育在空缺着主宰位置的同时,也在茫然寻找着属于这块特殊土地上的特殊教育环境中的真正主宰——那就是特色的深圳教育现象。于是就象滚雪球一样,深圳教育就在滚动中粘贴着更多多元化信息雪末的同时,也一边在更多更丰富的信息中寻找着能够引领、能够凝聚、能够嫁接这一切信息的粘力和张力。在这样的愿望下,深圳教育才搬来了“象牙塔主义”助阵,这是更多更丰富更前卫更权威更复合的教育信息汇成的潮流:教育专家讲学,教授客作校长,名校附属办学,送教师出国取经,请导师进门栽培,以及把硕士生甚至博士生引进中小学的课堂等等,这些看起充满着形而上的形式化倾向的纷繁的举措,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息的整合,这是主动的应对教育多元化的积极举措,是身处多元化潮流,反而凭借多元化浪潮的推力,来促进整合多元化信息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接收方式。当然,以这样特殊的接受方式来面对教育多元化局面,深圳教育的咽喉可能会有些受不了。

就是这样,当面对多元化信息汹涌而来的时候,深圳教育似乎显得无法抗拒,在无可抗拒的时候,却又偏偏要去接迎,去融入。然而充满区域需要却几无历史积蓄的深圳教育,他的强烈地对外力的需求和他单薄的吞咽、吸收和消化功能却极不成正比。因而,在他面对这些良莠不齐、背景不一、特色不一以及适用迥别的纷乱的多元化信息时,他的快餐式的、拿来式的,或者更准确一点都来式的接受方式,既为他的今天解决了麻烦,也为他的今天留下了麻烦,既为他的明天储存了混乱,也为他的明天储存了资本。也许,这就是所有象深圳一样年轻的、开放的、移民的城市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共同苦恼吧。这苦恼却源于整合,源于发展,源于深圳教育对于自身特色早日形成的执着探寻。

身在深圳,身在特区教育的氛围中,我时常感到自己被深裹于这种多元教育信息化的空气中,时常困惑也时常窘迫,时常庆幸也时常澎湃,但最多的时候,还是脑海中,一片空白。每在这样的时候,我总不知心灵与职业的思想的何去何从,甚至怀疑和否定过支和今天所做的一切。这空白,让我们能每一天都在新鲜的教育信息中,重新思考教育的意义。然后悄然地感受进步。我想,这可能不只是我独自一人的真实心境吧?

遭遇多元化信息冲击的特区教育,你在大口大口吞咽时,只愿你不会被“噎”着。

 

文章录入:马兴贵    责任编辑:马兴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