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 >> 教学随笔 >> 正文 | 今天是: |
精心营造课堂教学活动的向心氛围 | |
作者:马兴贵 文章来源:巅峰作文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11 | |
打小喜欢看马戏,尤其是那些让你倍感神奇的魔术表演,总是让我看不够,想不够。不过每次侥幸吃到一顿“马戏餐”的时候,我总不忘对握在魔术师手中的那支小小的魔棒要好好琢磨一番,总想不透这小魔棒里到底埋藏了多少取之不尽的神秘,想不透这一根小魔棒为什么总能如此吸引所有观众的目光,并且总是那样从头至末。 大卫˙高波菲却是一个少握魔棒的人。但是少握魔棒的这位世界魔术大师“中国魔幻之旅”,却让数十万中国的观众为之倾倒和着迷。但当大卫的“中国魔幻之旅”带给我们美妙的体验和激动的同时,也留下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为什么国内的马戏没人家的更让人着迷?一位记者做了一个调查,“在大卫的表演中,其实魔术本身没有什么,但他在表演现场中的幽默感和亲和力,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一位数十次观看过大卫表演的国内魔术师深有感受慨。“大卫的成功,成功在他将为观众营造的神秘而亲和的氛围与他神奇而高超的魔技合而为一了。”一位普通魔术爱好者如是说。原来不握魔棒的大卫,其实手里一直握着看不见却比真实的魔棒更能时时让人感受到它的存在和影响的魔棒,这支魔棒是“亲和”。 非但只是大卫的魔术给我们亲和的启示?女儿受我影响,自小爱看外国电影,有一次看到一个镜头后,莫名其妙地问了我一个问题:“爸爸,为什么外国的大人和小孩子说话,好多人都是蹲着说?”是啊,外国的大人为什么总是以这样的方式同小孩子说话,难道我们只能从中看到一种表面化的平等或尊重?暑假结束后的第一节课前,我同几个假期参加过澳洲夏令营的孩子聊天,问他们对外国的教师和课堂的感受,“很随便,让人一点不拘束,甚至有时怀疑不是在上课”。这是他们的结论,其实我早知道他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他们可能都找不到用“亲和”这个最好的词语来回答。“是啊,不只是平常这样,好多时候他们都这样,”又想起那次我这样为读小学一年级的女儿解释好奇,“只要有机会,他们都会。”“上课的时候呢?”“上课时阿姨更会这样,不仅会蹲着,还会经常摸摸小朋友的脸。还会……”“还会向小朋友挤眉眼。我们杨老师就这样。”我没说完,女儿就抢断了我的话。 真的,我为女儿庆幸,庆幸她从小有这样一位启蒙老师。我也想,其实并不只是美国的大卫、澳洲的老师等看重亲和,只有他们看重在适当的场合亲和氛围的营造。中国的教师注重这一点的人也大有人群在。你只要往深处想想那些优秀教师的成功,你都能并不费力的就体会到,他们对“亲和”的培植,有着多么刻意、精心而执着的努力。而“亲和”培植起来的环境之效,又岂只是平等、尊重、耐心、严谨及至尽责等所以达到。只可惜,能看重这一点,并且能将此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贯穿于我们的教育和课堂教学中的人,并不是很多。更不用说总能在各种自己需要的环境中,能够随心所欲地实现这种亲和的贯穿。于是我就更加敬佩那些被我尊敬的人。我想起,那个上课时总是洋溢着一脸装不出的朴实、总是从商量开始的魏书生;我想起,那个上《周总理,你在哪里》和学生一起读着一起哭着,而事实上好多时候她都是这样把自己的人和心灵同学生绑成零距离的于漪;我想起,那个竟然在冰冷的雪地里被学生扮成“逝世品”的李镇西;我又想起,一个不知名的女教师,在每次上课前总是和好多学生拉拉小手的普通;我又想起,一个不知名的男教师,明知自己是“公鸭嗓子”,却偏偏总爱在课前同学们掺和着高唱上一曲…… 少握魔棒手中却时刻紧攥着“亲和”法宝的大卫,他魅力更是体现在每一次表演的场面中,他的“亲和”更是淋漓尽致地充满着这个场面中。这让我更容易想到有着“场面”特征的语文课教学。想到尽管一场魔术表演同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有着太大的悬殊和不同,但你却分明感到,我们至少对“亲和”氛围的营造,可能是如此冷淡。惭愧是一根毛茸茸的绳,每回最先捆住的又往往是我自个儿。我想到我平时上课的忙碌无休止:无比刻意地设计着完整的环节,废寝忘食排练着语言的冲击力,挖空心思填充着个人的渊博和反反复复算计着辅助教学手段的份量足不足、对听课者的视角等感官的刺激够不够强烈,甚至在“严师出高徒”的古训下,成天把表情的庄重程度的雕刻也写进备课本子。我想到,中国的语文教学什么时候,能有语文式的“上课”、“下课”、“起立”和“坐下”,语文课的教师能总带着语文式的亲和的笑脸,从讲台处走上,走下。 语文益心。不是曾听有人说,要在韩愈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里再加上“阅情”的字样吗?“益心”也好,“阅情”也罢,都是在肯定语文教育是一个性情之物,而在学科之中,又有哪一门学科跟学生性情的后天形成有着如此亲近的关系?在大卫的魔术表演中,谁又能说我们只是从中感受到了魔本身的魅力?再好的魔术表演只能看一次,而一场充满表演、充满你全身心的魔术的气氛,才是让你事后久挥不去的回忆。但魔术又同语文教育不同的是,魔术表演者只需精心营造一次气氛就行了,而语文课的老师却要坚持不懈的去营造。很难道,只是充满着知识传授或者能力训练的课堂,学生有多大的接受度,而很难说,长期少了课堂亲和的教学,该是多么让人感受麻木和僵硬的教学。少了亲和感染和熏陶的语文教育,它培养出的将是怎样“性情”的“语文学习机器”。 亲其师,然后善其道。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教育亲和氛围营造的提示,而这个道理,源自于两千多年前一位中国教师之口。 |
|
文章录入:马兴贵 责任编辑:eyuwen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