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 >> 时文赏析 >> 正文 | 今天是: |
《邓稼先》语言学习 | |
作者:宋子江 文章来源:《语文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20 | |
《邓稼先》语言学习 一 语料积累 任人宰割 亡国灭种的危险 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鲜为人知 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 至死不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开拓者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拔尖的人物 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时有发生 引人注目 忠厚平实 从不骄人 有知人之明 阔别了……年 离开……经……回…… 极大的感情震荡 马革裹尸 蓬断草枯的沙漠 物理直觉 数学见地 勇进的胆识 稳健的判断 突发的问题 层出不穷 背景音乐 为人忠诚纯正 二 语句学习 1.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这个话是从20世纪人类历史的角度去说邓稼先的贡献和价值的,评得超拔、评得透辟,真是不同凡响!可见就事论事,往往看不清,话要选择适当的角度,放在一定的背景上说,才能说得精辟。 2.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这两句有几处要改。一处是,“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跟“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一句接不上。一处是,既然说“赴美国”,“赶”是一次行程,就不能说整个学习时间。两句宜改为:“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去昆明就读西南联大,1945年毕业。194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是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可见几个句子讲一段经历,要注意句子的连贯。 3.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 “设计制造和研究”这个语序不大顺当,应该说“研究、设计和制造”。使用并列的几个词语要注意次序。 4.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 “只有”前面应该加一个“也”字。这种语言习惯我们非常熟悉,书面语言就要符合语言习惯。 5.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拔尖”,并不意味锋芒毕露,应该说:“奥本海默确是一个拔尖的人物,他也因此锋芒毕露。”可见,一个词的含义一定要咬准确,用起来才不致扭曲。 6.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年纪大了,名声大了,应该有修养了,下面说的事情相反,应该转折一下,应该说“可是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关联词语不能不用的地方不可疏漏。 7.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这个“要”字很要紧。是不要引人注目,不是不引人注目。可见,正确的表达,措词非严谨不可。 8.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先假设别人去,来个反衬,表达效果就强了,更能显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这是一种语言艺术。反衬有如把白的东西放在黑的幕布前面,显得特白。 9.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 语言就是修养。不该问的不问,就是修养。 10.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情谊深厚,驱使自己想像死者生前的工作生活情景,用“不知道××有没有”或“不知道××什么”这样的疑问句,可以使读者像自己一样去想像,想像死者生前的工作生活情景,可以表达自己深切的怀念。 11.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先说“是你的”,再说“也是我的”,相提并论,这样的说法一举三得:这是最好的评价,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也是最好的劝慰。 12.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 “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这个话不落俗套。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最好避俗,最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 |
|
文章录入:梁吴芬 责任编辑:梁吴芬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