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正文 今天是:
要整合性,不要局限性和束缚性
作者:陈树元    文章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23
 

    读了余映潮老师的《鹤群翔空》教学实录,联想到他的《教材处理艺术》等文章,我对
他创造的“板块式教学”有了进一步认识。我认为,“板块式教学”无论是指导学生阅读,
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与学习能力,还是教学的层次性等都颇具特色,富有新意。其最显著的
特点是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流程具有“整合性”。
    但出于对“板块式教学”的仰慕和学习的目的,我谈点拙见:对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进
行整合固然好,但不能局限和束缚学生。该课例有以下需商榷的地方。
    其一,应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学习。课例中的“三读”“三写”让学生动了起来,但这是
潜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
理解。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
研究的态度。”阅读中,由于学生个人对课文内容体验的不同,因此感受、理解不同。他们
常产生许多问题,需要质疑问难。李政道博士说:“要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而遗憾的是在课例中学生只有回答的份却没有“问”的机会。为此,课例第三个板块“细读
课文,创造一个句子”中应加入学生质疑的内容,而不是只引导学生从“美”的方面去发现。
甚至,可不可以加入这样一个板块:细读课文,发现一个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
识”,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其二,应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参与交流。从本质上讲,教学是一种交流。那么,课堂上什
么样的交流最有力度?是畅通无阻,还是“滞而通,通而达”?纵观课例中学生的发言,个
个精彩。但我认为这不是最佳的交流。理由之一:这种交流太完美了,缺乏“残缺性”。教
学中,学生答不出、答不全、答不好,都很正常。此时,学生需要教师沿着其思维过程,进
行疏通、引导、扶正和拓宽,这正是学生最需要的,也恰是教学须“锤炼”处。甚至,应该
有师生间、学生间因交流而产生碰撞的火花与争鸣。可惜的是课例中缺少了这些。理由之二:
这种交流“好学生”居多,缺乏全体性。没有中等生和后进生交流的教学不能算作面向全体
的教学。如果教学中多关注一下中等生、后进生,是不是更好?因此,这种“板块式教学”
还应加强其适应性。
    总之,我们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哪里?我认为,精心研究教材是非常必要的,而更需要
的是研究学生。
   
    (作者单位:河北沧州市沧县实验中学 061000)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