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正文 今天是:
做有“语文味”的语文老师
作者:未知人淡如菊    文章来源:“菊斋雅舍”网页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2
 

初识余映潮先生,我竟有了类似于当年苏东坡那“不辞长作岭南人”之叹。

  有幸在暑假期间于威海听了先生两节课。先生授课,温文尔雅且声声入耳,节奏舒缓而内蕴丰富,让我体味了语言之艺术,授课之艺术。特别是听先生讲《纸船》,心旌随其导引,在语文的天空中飘摇,从心底油然而生的,是对语文的由衷喜爱,对语文教师这一职业的由衷喜爱,原来,我们的课堂也可以如此美好地展示。

  如沐春风。

  从先生的课中,我读出了很多……

  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这“语文味”儿是朗朗的书声,是对字词句篇的深入揣摩,是教师的真情投入,是引经据典的旁征博引……

  要使语文课有“语文味”,教师必先有“语文味”。教材钻研要深,课堂语言要美,环节设计要精,教学形式要活,意境蕴味要雅……

  要使语文课有“语文味”,学生也应有“语文味。当然,这“语文味”不是教师要求才能得的,它是教师感染出来的,它是教师引导出来,先生在讲课中很重视示例,每一例无不充溢着“语文味”,每一环节的内容,总是给学生说明得很细,试想,学生的发言又怎么会不是“语文味”儿十足呢?

  有“语文味”的课堂,“读”是线索,“品”是亮点,“美”灵魂,所以其如诗,如歌,余韵深长;有“语文味”的课堂,“平等”是基础,“对话”是手段,“体验”是目的,所以其如行云,如流水,自然而流畅。

  作为一名新课改的一线教师,我更对今后的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例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适合于每一节课吗?很久以来,我就在思索这个问题,应该说,新课改以来,“自主、合作、探究”这几个名词已挂在每名教师与学生的嘴边,语文教材第一册“写在前面”中有这样的句子:“为了用好新课本,你也许需要进行一次语文学习的‘革命’——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因此,语文界在努力探索着新的课堂授课模式,课堂上的质疑问难、小组合作多得几乎泛滥了。

  余先生的课让我有了新的思索:不错,改革是前行的必要,但继承也同等重要。我们不能将多少年来前辈们积累下来的精华一笔抹杀。当学生说不出时,余先生说了,替学生说了;整个课堂,也是余先生一步步地导引着学生在学,有层次地,循序渐进地。余先生的课上没见学生质疑,有的只是学生的读、品、写等,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我们不能说其自主精神未得到培养;余先生的课堂上也没见学生小组讨论探究什么东西,但学生发言精彩,颇多耐人寻味之语,我们也不能说学生对课文未能深入研究。

  我想,新课改所追求的,只是努力将教苑中某些花种再改良,或培育出新的花种,而不是用一种花来代替满园的芬芳。学为主体,并不意味着课堂上学生的问题就是学习内容,并不意味着课堂上不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后的精巧构思与设计。

  其实,不是每位教师都有能力来应对课堂上学生无法预测的质疑,从实际出发,余先生的做法,更适合我们大多数教师。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不去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做语文教师的,首先应具备的,是能让学生能感受到语文之美的能力,像余先生这样,不是吗?

  想做有“语文味”儿的教师。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