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教案 >> 人教九上教案 >> 正文 | 今天是: |
21.陈涉世家 | |
作者:汪帮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6 | |
[实用教案]多角度的读 创意说明:这是一篇叙事性很强的文言文,可通过反复地读,来疏通字词句义、理清叙事脉络、分析记事手法。 教学步骤: 一、诵读——疏通字词句义。 1.听读。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标记不熟悉的字的读音和长句的断句。 如,读准下列字音: 阳夏、辍耕、怅恨、鸿鹄、谪戍、罾、烹、篝、恚、笞、社稷…… 2.自读。学生各自自由的朗读课文,辨析有关字词的词义。 如:①古今异义:亡、等、间、尝、往往等; ②一词多义:次、数、书、王、为等; ③重点虚词:之、以等; ④通假字:谪、唱、以、被等。 3.点读。点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评价、指导。 4.译读。学生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翻译课文,遇有不理解的字句师生共同指正。 要求读通译顺重点句子。 如: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⑤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二、理读——理清叙事脉络。 1.再读课文,试将文中的故事情节用“四字词语”概括出来。 明确:“少时佣耕”→“胸怀大志”→“谪戍渔阳”→“遇雨失期”→“陈吴谋划”→“行卜念鬼” →“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激怒将尉”→“并杀二尉” →“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所向披靡”→“队伍壮大”→“陈县称王”→“应者如云”。 2.结合以上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①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② 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提出了什么口号? ③ 陈胜为起义作了哪些舆论准备?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 ④ 起义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是怎样的? 三、析读——分析写作手法。 作者在文中很注意材料详略的安排,如写陈胜、吴广谋划,用了一百多字,而有的却只寥寥数语,如“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两场战争只用了十字。课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明确:详写,如少时佣耕、陈吴谋划、召令徒属等;略写,如谪戍渔阳、行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并杀二尉、为坛而盟、所向披靡、应者如云等。作者这样安排详略是为了突出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系,也是写作人物传记类文章的需要。 四、比读——探讨人物性格。 1.对比一:《史记·陈涉世家》和《汉书·陈胜项籍传第一》 陈涉出身低微,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历时仅六个月。司马迁在《史记》中将他列入世家;而后来班固写《汉书》,却将他归为“列传”,其贬抑之意不言而喻。 比较:史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为什么不同? 2.对比二:《史记·陈涉世家》和《资治通鉴·卷第七·始皇帝下元年》 《史记》写陈涉“陈县称王”,带有拥立和赞同的意味;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却着重记写贤士劝阻他“称王”,但陈涉一意孤行,“自立为王”。 比较:史家对历史材料的取舍为什么不同? 3.对比三:《史记·陈涉世家》和《大泽乡》 阅读现代作家茅盾根据这篇课文改写的短篇小说《大泽乡》。 比较:两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备选创意]探讨人物形象 创意说明: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可通过读人物语言、说人物事例、比人物变化来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步骤: 一、演读人物语言——在文中画出陈胜的语言,说说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如:①“苟富贵,无相忘。”——读出因失望而叹恨、而又有所祈愿的语气; ②“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读出自己的心志不为人知的感叹语气; …… 二、评说人物事例——结合课文中的事例,说说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①“少时佣耕”的事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甘受压迫受奴役、胸怀大志的人; ②“陈吴谋划”的事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关心天下大事,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刻洞察力的人; ③“发动起义”的事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胆识、有谋略、有杰出组织领导才能的人; …… 三、对比人物变化——阅读课后练习三,谈谈你对陈胜的看法。 如:①言而无信:少时言称“苟富贵,无相忘”;称王后却是“得富贵,全相忘”。 |
|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