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教案 >> 人教九上教案 >> 正文 | 今天是: |
22.唐雎不辱使命 | |
作者:汪帮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6 | |
[实用教案]问题探究 创意说明:课文以对话贯穿全文,在对话中展开情节;用对比刻画人物,在对比中突显性格——文章的主旨正是通过“在对话中对比,在对比中对话”体现出来的。 教学步骤: 一、解题导入,熟悉课文。 结合课文题目提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唐雎的“使命”是什么? 2.为什么说唐雎“不辱”使命? 3.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研读“对话”,理清情节。 (一)内容上“绘境”。 1.秦王和安陵君的对话:点示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为下面的情节作铺垫。这是故事的开端。 2.唐雎和秦王的对话:揭示“易地”和“守土”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展现惊险的斗争场景。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故事的发展:秦王恩威并重再提“易地”,唐雎针锋相对坚决“守土”。 ②故事的高潮:秦王以“天子之怒”进行恫吓,唐雎以“士之怒”予以反击。 ③故事的结局:唐雎“拔剑而起”取得胜利,秦王“长跪而谢”表示屈服。 (二)语气上“绘声”。 如:(秦王)“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蛮横、强硬的质问语气; (唐雎)“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立场鲜明的反问语气; …… (三)情态上“绘色”。 如:秦王在文中的情态分别表现为:“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而唐雎则是“不动声色”,到最后才“拔剑而起”。 三、探讨“对比”,解读人物。 可提示如下方面的对比角度—— 1.从人物的身份上:秦王是大国之君;唐雎是小国之臣。 2.从各自的立场上:秦王是诈称“易地”;唐雎是拼死“守土”。 3.从说话的语气上:秦王是骄横狂暴;唐雎是沉稳自如。 4.从说话的情态上:秦王是怒形于色;唐雎是不动声色。 5.从发怒的表现上:秦王是“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是“士之怒”,“伏尸两人,流血五步”。 6.从人物的性格上:秦王是阴险狡诈,贪生怕死;唐雎是一身正气,不怕牺牲。 7.从斗争的策略上:秦王是色厉内荏,处于被动地位;唐雎是成竹在胸,处于主动地位。 …… [备选创意]编演课本 创意说明:本课的文字浅显,情节生动,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特别是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情和举止活灵活现,鲜明生动,适宜学生演讲故事和编剧演出。 教学步骤: 一、熟读课文:要求读得音准、读得语顺、读得义明。 二、寻读课文:要求找出文中隐含的历史故事来(补充资料:出示以上历史故事的原文)。 如:①秦灭韩亡魏;②专诸刺王僚;③聂政刺韩傀;④要离刺庆忌…… 三、讲读课文:要求讲出故事味(可以请几个同学分段来讲)。 1.两个场景:①安陵府;②秦王府。 2.四个情节:①开端——出使秦国; ②发展——针锋相对; ③高潮——拔剑而起; ④结局——秦王折服。 四、创编课文:要求同学们发挥想象,进行课本剧创编。 1.注意编写课本剧的一般方法和一般格式。 2.注意揣摩人物语言,补白语气、口吻、情态等。 3.注意分析人物性格,使语言表达符合人物身份。 4.同学独立或合作,尝试改编课本剧。 五、班级交流,修改完善课本剧,并挑选合适的同学进行表演。 |
|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