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教案 >> 人教七上教案 >> 正文 今天是:
23.散步
作者:李国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21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本设计为多元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生活对话,立足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学习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从而完善人格,净化心灵,走向人生的完美境界。

教学步骤:

一、与文本对话,感知文章内容。

1.导入新课:一次平常的散步,一份浓浓的亲情。就让我们随莫怀戚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2.范读课文,并请同学们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浏览课文,并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概括这篇课文所写的主要事件。

3.提问思考:这篇文章以“散步”为题好不好?为什么?请换个角度为本文拟个标题,比较一下,看好不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二、与作者对话,领悟文章主旨。

假如莫怀戚走进我们的课堂,与我们共同探讨学习本文,并释疑解难,你准备问他哪些问题?

话题一:促使你写这篇文章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点拨: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最为传统也最为珍贵的一种情感。然而这些年来,这种情感却有些褪色,呼唤真情,是这篇文章最根本的动因。

话题二:“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劝她出来?如果把母亲留在家里,就不会发生“分歧”,岂不更自在,更开心?

教师点拨:劝母亲出来散步,是出于对母亲的深切的爱,有利于母亲身体素质的增强,有利于家庭温馨氛围的营造,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一片孝心。

话题三:面对歧路之争,你为什么最终决定委屈儿子?

教师点拨:决定委屈儿子,就是为了照顾母亲。因为伴儿子的时间还长,言下之意,父母风烛残年,想孝顺,时间也不可多得。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

话题四: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样郑重其事?

教师点拨:这里字面上是形容他们在小路上走得很小心,唯恐有半点闪失;更深层上象征着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三、与同学对话,品味文章语言。

1.指导品味语言。这篇短文无论写景还是叙事,用语都很精美。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对称句式,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等,这些句子将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互相映衬,形式上有对称之美,内容上也富有情趣。2蕴含丰厚,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也一样”,写出了几十年的母子关系,也表现了母子二人的温顺性格。3意境优美,如“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勾画出一幅色彩亮丽、有趣有味的图画,暗示“小路有意思”,表现出奶奶对孙子的疼爱。

2.自由阅读实践。请同学们从上述三个角度,寻读课文中的精美语句,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3.先小组、后全班开展课堂交流。教师寻机点拨。

四、与生活对话,净化自我心灵。

话题一:对于生命来讲,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不但能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还能善待衰老的生命,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感悟?

教师点拨:对于生命的尊重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动物为了自身的生存,往往会以牺牲其他生命作为代价,即所谓的弱肉强食;而人类中的成熟生命,不但能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还能善待衰老的生命,这就是尊老爱幼。

话题二:你可能看到过一些家庭中虐待老人的丑恶现象,你认为该如何消除这些丑恶现象?

教师点拨: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虐待老人的现象比较常见,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道德上的原因。要想消灭这种现象,最根本的方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道德修养的水平。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用“变读”的方式,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深化学生的语言感悟,张扬学生的创作个性。

教学步骤:

一、变标题——理解内容。

文章的题目《散步》是从文章重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其实还能从其他角度来拟标题,如文章的中心、文中的人物、文章的线索等。通过变标题,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主旨更进一步理解和把握。

二、变视角——领悟主旨。

让学生分别从母亲、妻子、儿子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这个故事,来更好地理解“我”的选择,感受一家三代人之间的谦让、体贴,领悟文章的主旨。

三、变语言——培养语感。

文章的语言平易朴实、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值得反复揣摩、细细品味。采用“变”的方式,将含蓄的语言变的直白,将对称的句式变得错杂,能更好感受文章语言的深意,在“变”中学会表达。

四、变情节——学习构思。

作者在谈到《散步》的创作时曾说,“事实上是有歧路,无争执”,“为了突出责任感,特意改造出歧路之争”,“不加改造,无以产生表现力”。教学时,可以采用“变”的方式,去掉歧路之争,与课文比较,让学生体会课文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构思的精妙。

五、变文体——学会创造。

让学生将散文改编为课本剧,合理的想象人物的语言、神态,设计舞台背景、人物动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