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教案 >> 人教七下教案 >> 正文 今天是:
R7210木兰诗
作者:李海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4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

《木兰诗》成功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形象,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在教学本诗歌时,应该以诵读为主,在熟读的基础上品味精美语言,把握文章的情节,分析木兰形象。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这位花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成为中国妇女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北朝民歌《木兰诗》。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       检查预习,纠正读音。

2.       教师示范背诵,以激发学生兴趣。

3.       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快速背诵

A.各个击破法(理解各部分,逐步习诵)

B.画面再现法              

C.小组竞赛法(五至六人一组,用“接龙”方法背诵)

4.       在朗读的同时,结合课文注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诗歌脉络。

这首叙事诗,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全诗分四个部分,用四字词语来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3)代父从军

第二部分: 4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 7 )借兔赞美

三、合作学习,学生质疑

        四人为一组,借助小字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每人讲一节,也可以推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教师不断巡视,及时了解合作学习的情况,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和争论中去,然后在了解合作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面对全体同学强调重点词,如果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合力解决,必要时点拨深化。

四、品读诗歌,自主探究

  1. 这首乐府诗主要写了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创造了一位巾帼英雄的形象。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一遍课文,品味文中精美的语句,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推荐给同学们,并说明理由。

①旦辞……暮宿……旦辞……暮至……。(行军速度之快)。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战争的残酷)。
       ③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家人迎接木兰的场面)。
       ④开……坐……脱……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的喜悦心情)。

  1. 二百年来,木兰这个形象为什么深受人们的喜爱?试根据课文进行分析。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1.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两句,表明木兰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决定替父从军。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抛头露面被视为“非礼”,而木兰却女扮男装,准备和男儿一起,奔赴战场。到这里,木兰的勇敢、果断的性格,已给读者留下了第一个鲜明的印象。
  2.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用夸张表现行军疾速,烘托了她威武、矫健的形象。
  3.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两句,在前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赞扬她超出男子的勇敢和才智
  4.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真切地表现了她的女性特征。到此为止“完成了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最后一笔,一个淳朴、勤劳,既英武豪放,又美丽动人的古代杰出女英雄,栩栩如生地立在人们的眼前。
  5. 从“出门看火伴”以下四句,由“火伴”的“惊忙”,衬托出木兰的不凡.
  6. “安能辨我是雄雌”,画龙点睛地揭示出全诗的思想意义。木兰穿上男装,在战场上驰聘,同男战士一样吃苦,一样勇敢,根本分不清是男是女。

作者就是这样详略得当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人物的形象,刻画出她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爱国的优秀品质,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

五、体验反思,探究互动

  1.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2. 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3. 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英雄人物?

以上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鼓励

六、总结全文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揣摩文章的写法,对我们的写作无疑是很好的借鉴。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可以把这节课上成鉴赏课。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可以列举历史上的巾帼英雄的事例引入,简介《乐府诗集》。

二、借助课后注释或者工具书,疏通大意。

三、复述故事情节

梳理出文章的线索后进行复述:从军缘由——离别——辞官——还家。而且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

四、探讨文章的艺术特色

  1. 木兰形象栩栩如生
  2. 详略得当,布局合理
  3. 对偶排比,语言流畅

文章录入:ruozhuwang    责任编辑:ruozhuwang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