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映潮教艺 >> 映潮说课 >> 正文 今天是:
映潮评课:《海燕》
语文潮名师评课之七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12
 

余映潮评说:

 

教师在进行本教学设计时是很用心的。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教案的教学思路:

一、导入新课

二、披文入情

(一)自由朗读,感知文本。

(二)听读入情

三、知人论世

(一)探读诗意

(二)明确意象  (老师在教案中写成了“2”)

四、诗境重现

五、美读欣赏

六、总结全课

七、拓展训练

八、布置作业

其中披文入情、知人论世、诗境重现、美读欣赏这四步是显得很所实在的。

所以,老师在备课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但从上面思路中,我们能够看出两个问题:

第一,术语的运用没有个性。“披文入情、知人论世”这样的“术语”现

在放在《海燕》这一课里面了,那么其它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能不能用呢?应该说也是可以用的,这就是问题。所以,将这样的术语作为教学的步骤来运用,应该是教学设计中的忌讳。

第二,教学的内容比较繁杂。教案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加在一起,并非如

设计者所说的用一个课时可以学习完毕的。现在我们来看看教案中所设计的大量活动内容:

(一)自由朗读,感知文本。

1)大声朗读,自己读自己的,读出自己的感觉。

2)边读边标注不太懂的、觉得不错的字词句段。

3)读后想一想:

  我觉得《海燕》写的是                 ,朗读时应该                 。(写在本子上)

4)完成后抓紧时间和周围同学交流。

(二)听读入情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评价老师的朗读:

1)在老师的朗读中,你听到了一种什么的情绪?头脑中联想到了个什么样的形象?

2)你认为老师读得怎么样?

3)老师有什么地方读错了?

3、了解文章的脉络:

1)在文中出场了几次(请用圆括号标出相关语句)?各写了什么内容?(概括层意)

2)每次出场,总先写什么(请用方括号标出相关语句)?这些内容对海燕形象的塑造起了什么作用?

3)除海燕外,文中还写了哪几种海鸟?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知人论世

(一)探读诗意

1、探究一:《海燕》写的仅仅是一场暴风雨吗?

2、探究二:如果《海燕》描述的是一场战争,那么,请找出对垒的双方,并说明理由。

3、探究三:猜一猜,对垒双方可能是什么人呢?

1)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的探讨。

2)学生根据背景讨论、猜测:

1高尔基《海燕》中的“暴风雨”描述的应该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暴风雨象征俄国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推翻沙皇统治的革命运动。)

2对垒的双方可能是什么人?

3这样写用的是什么写作方法?

4风、雷、电的形象和《雷电颂》中风、雷、电的形象一样吗?(不一样。《雷电颂》中的风、雷、电是正面形象,《海燕》中的是反面形象。)

(二)明确意象

问题:《海燕》的意象是什么?

四、诗境重现

1、教师再次朗读,学生闭目想象,努力把文字描述的形象还原为具体的场景,并在场景中进一步体会诗境和诗意。

2、请简洁的描述一下你在脑海中看断的短电影。

五、美读欣赏

1、明确本环节学习要求

一、请选择你最喜欢的片段朗读,并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二、作品中有什么写的不太好的败笔吗?请说说你的想法和猜测。

三、你对作品还有什么看法或疑问?请说出来,我们共同交流探讨。

请自由选择问题交流

2、关于质疑探疑

本环节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由老师引导进行探讨解疑。

3、评价作品

1)你认为作品有什么写得很精彩的地方?为什么?

2)你认为作品有什么写得不太好的地方?为什么?

4、美读展示

学生选择自己最有感受的部分进行朗读表演,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朗读时要注意的问题。

六、总结全课

七、拓展训练

课后第三题:除了海燕,课文还描写了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的表现。请你想像一下,海燕在海上振翅飞翔时会有什么想法,它对海鸥、海鸭、企鹅会说些什么,试以“海燕的宣言”为题写一段话,充分表现出海燕的心理活动。

八、布置作业

我们算算这些活动的时间,就会觉得这些内容是不可能用一个课时来完成的。

那么,这个教案所设计所表达出来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在于:“旁逸斜出”的地方多了,“零敲碎打”的地方多了,“碎问碎答”的地方多了。

于是: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就难以看到师生用一大块时间来对课文中如此精美的语言进行有力度的赏析。

                                   

2006年5月10日星期三晚上11时

 

 

 

 

 

 

《海燕》教学设计

汕头市鮀济中学  林文雄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海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极其作用。

2、理解作者如何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方面塑造海燕的形象,分辨多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的作用。

3、朗读指导和诵读。

4、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感悟诗意。

2、对象征手法、正面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象征手法、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歌是通过意象来说话的,散文诗也是如此。鲁迅的借江南的雪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借北方的雪来表达自己对战斗人生的渴望。郭沫若用风雷电来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用庙里的“土偶木梗”来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统治集团。巴金在《日》《月》里,用光和热来象征对光明和幸福的追求,用扑火的飞蛾、逐日的夸父、奔月的姮娥热情的讴歌了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英雄。也正因为如此,诗歌才有了张力,才有了深邃形象的意境美,才成了所有艺术形式里的艺术。那么,高尔基在《海燕》里,又想借海燕的形象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投影1】4种海燕的图片,包括白腰叉尾海燕、日本叉尾海燕、黑叉尾海燕、烟黑洋海燕。

【投影2】作者图像及简介:高尔基(1868-1936)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苏联作家,代表 作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海燕》是高尔基作品《春天的旋律》的结尾,是散文诗名作。

【投影3】课题《海燕》

二、披文入情

(一)自由朗读,感知文本。

1提出朗读要求

【投影4】朗读要求:

1)大声朗读,自己读自己的,读出自己的感觉。

2)边读边标注不太懂的、觉得不错的字词句段。

3)读后想一想:

  我觉得《海燕》写的是                 ,朗读时应该                 。(写在本子上)

4)完成后抓紧时间和周围同学交流。

【说明:1、学生出声读,可以大声读,但不能几个人齐读,乱吵吵也行,不管他人怎样读,就按照自己的速度读自己的。2、教师不给任何提示,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获得对文本的第一感知,不剥夺学生第一阅读、第一体验、第一经历的权利。】

2、学生按“要求3”交流阅读的感受。

【说明:此时,教师只关注和倾听学生的交流,不插入、不干预学生的交流,不强加、不扰乱学生的第一阅读感受。】

(二)听读入情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投影5】听读要求: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