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材建设 >> 高中读本 >> 高一册读本 >> 正文 今天是:
54.非攻
作者:《墨 子》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②,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③,上为政者④得则罚之。此何也?以⑤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⑥,其不义⑦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⑧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⑨亏人愈多,其不仁兹⑩甚,罪益厚⑾。至入人栏厩⑿,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⒀人也,扡⒁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⒂,天下⒃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⒄,则弗⒅知非,从而誉之⒆,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⒇,杀十人,十重21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22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23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24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25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26,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27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28 。

 

注释:

①选自《墨子·非攻上》。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国人,战国时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者。《墨子》是由墨子的弟子根据墨子的言行和墨家的学说编写的,今存53篇。

②〔园圃(pǔ)〕园,果园。圃,菜园。

③〔非之〕说他不对。

④〔上为政者〕上面执政的人。

⑤〔以〕因为。

⑥〔攘(rǎng)人犬豕(shǐ)鸡豚者〕偷窃别人的狗猪鸡的人。攘,偷盗。豕,猪。豚,小猪。

⑦〔不义〕不正当。

⑧〔是〕代词,此,这。文言里“是”多用作代词。

⑨〔苟〕假使。

⑩〔兹〕同“滋”,更加。

⑾〔益厚〕更严重。益,更。厚,重。

⑿〔栏厩(jiù)〕养家畜的地方。

⒀〔不辜〕无罪。

⒁〔扡〕同“拖”,剥下来。

⒂〔当此〕遇到这种情形。

⒃〔天下〕古人称周朝统治的地区(包括各诸侯国)为天下。

⒄〔攻国〕攻打别国。

⒅〔弗〕不。

⒆〔从而誉之〕就(这件事情)来称赞他。

⒇〔若以此说往〕如果用这个说法类推下去。往,向前行。

21〔重(chóng)〕倍。

22〔情〕实在。

23〔其言〕指君子的错误言论。

24〔奚说〕怎么解说,有什么理由。

25〔辩〕同“辨”,分别。

26〔甘〕甜。

27〔是以知〕以是知,因此可以知道。

28〔辩义与不义之乱也〕在分辨“义”与“不义”上,思想是混乱的。

 

    这是一篇体现墨家反对掠夺性战争的文章。它通过层层比喻和推论,抨击了攻掠他国的不义战争。文章从偷盗行为说起,逐层推进,论证了损人越甚越不义、罪越大的道理,从而说明掠夺战争是最大的不义行为,必须坚决反对。

    在先秦诸子里,墨子的论辩特别富于逻辑性,而且恳切动人。阅读这篇文章,你能体会到这个特点吗?

 

文章录入:luyan    责任编辑:luya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