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材建设 >> 高中读本 >> 高一册读本 >> 正文 | 今天是: |
56.谋攻 | |
作者:《孙子兵法》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 | |
孙子曰②: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③;全军④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⑤也;不战而屈⑥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⑦,其次伐交⑧,其次伐兵⑨,下政⑩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⑾,三月而后成;距闉⑿,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⒀,杀士三分之一⒁而城不拔⒂者,此攻之灾⒃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⒄而非战⒅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⒆也。必以全⒇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21。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2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23之坚24,大敌之擒25也。 夫将者国之辅26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27君之所以患于军28 者三: 注释: 选自《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很有名的军事著作,现存13篇。相传作者是孙武,春秋时齐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谋攻,用谋略攻取敌人。 ②〔孙子曰〕以下各段都是孙子的话。 ③〔全国为上,破国次之〕使敌国整个降服是上等策略,用兵击破敌国是次等策略。下文“全军”,指使敌人全军降服,“破军”指击破敌人一军;“全旅”“破旅”等也是同样的意思。全、破,这里都作动词。 ④〔军〕古代军队编制的名称,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下文的“旅”,五百人;“卒”,百人以上;“伍”,五人。⑤〔善之善者〕高明中最高明的。 ⑥〔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即“使人降服”的意思。 ⑦〔上兵伐谋〕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敌方的)计谋。(敌计初定,还未发动,就用计制服他。)伐,打败、攻破。⑧〔伐交〕击破(敌方)与别国的联合。交,指外交、结盟。 ⑨〔伐兵〕击败(敌方的)武装力量。 ⑩〔下政〕下策。 ⑾〔修橹(fén wēn),具器械〕整治攻城的战车,预备好(各种)器械。修,造。橹,战车上的望楼。,木制的战车,蒙着生牛皮,用四个轮子推进。 ⑿〔距(yīn)〕军事用语,积土成堙,高临敌城,观其虚实。,通“堙”,积土为山。 ⒀〔将不胜(shēng)其忿而蚁附之〕将官忍不住自己的忿怒而命令士兵(像)蚂蚁(那样)爬上敌人的城墙。胜,堪、忍得住。附,附着,这里是附着城墙爬的意思。 ⒁〔杀士三分之一〕士兵(被)杀伤三分之一。士,这里指兵。 ⒂〔拔〕攻取,打下来。 ⒃〔灾〕灾害。 ⒄〔屈人之兵〕使敌人的军队屈服。 ⒅〔非战〕不用交战(的办法),意思是要用“伐谋”“伐交”的办法。 ⒆〔非久〕意思是不长期作战。 ⒇〔全〕全胜的策略。 21〔兵不顿而利可全〕军队不受损失而胜利可能完全取得。顿,坏、损。 22〔十则围之〕(我军)十倍于敌人就包围他们。下文几个句子,结构相同。分之,分散敌人;敌,是匹敌、相等,成语“势均力敌”的“敌”就是这个意思;逃,退却、避开。 23〔小敌〕弱小的军队。下文的“大敌”,是强大的军队。敌,指两军作战中敌对的一方。 24〔坚〕意思是硬拼,指不量力而坚持同大敌作战。 25〔擒〕捉。这里有“消灭掉”的意思。 26〔辅〕辅佐,这里作名词。下文“辅周”的“周”是周密的意思,“辅隙”的“隙”是有缺陷的意思。 27〔故〕连词,这里有提起下文的作用。 28〔患于军〕为军之患。 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②;不知三军之事而同③三军之政④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⑤而同三军之任⑥,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⑦至矣。是谓乱军引胜⑧。 故知胜⑨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⑩者胜,上下同欲⑾者胜,以虞待不虞⑿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⒀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⒁;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注释: 〔谓〕说,告诉,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②〔是谓縻(mí)军〕这叫作束缚了军队。縻,羁绊、束缚。 ③〔同〕参与,干预。 ④〔政〕指军队的日常事务。 ⑤〔权〕指挥军队的权谋。 ⑥〔任〕任用,指挥。 ⑦〔诸侯之难(nàn)〕诸侯(乘隙而进攻)所造成的灾难。难,灾难、祸患。 ⑧〔乱军引胜〕(自己)乱(自己的)军队,(自己)夺去(自己的)胜利。引,夺(掉)、失去。引胜,也可解作“引导敌人取得胜利”。 ⑨〔知胜〕可以预见胜利。 ⑩〔识众寡之用〕懂得兵多兵少的运用(方法)。 ⑾〔上下同欲〕这里指官和兵同心。欲,心愿、愿望。 ⑿〔以虞待不虞〕用(自己的)有准备来对待(敌人的)无准备。虞,预料。 ⒀〔将能而君不御〕统帅有能力而国君不加牵制。御,驾御,这里指牵制。 ⒁〔一胜一负〕意思是胜负各半。
这篇文章全面而又系统地论述了有关谋划进攻的各方面的问题,阐明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军事思想:“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它指明了战争指导者对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情况的了解与战争胜负的关系,揭示了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 本文在语言上很有特点,较多地运用了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又多用反义词或肯定、否定对比的句子。想一想,这样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
|
文章录入:luyan 责任编辑:luyan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