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材建设 >> 高中读本 >> 高六册读本 >> 正文 今天是:
34 孔子世家(节选)
作者:司马迁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1
 
国当权的大夫。

〔范、中行〕即晋国大夫范氏、中行氏。

〔磷〕薄。

〔涅〕本是一种矿物,古人用作黑色染料。

〔蒉(kuì)〕草编的盛土器具。

〔师襄子〕鲁国的乐官。

〔数〕指演奏乐曲的技艺,技术。

〔志〕旨趣,指乐曲的思想内容。

〔未得其为人〕意为不了解乐曲作者的人品。

〔望羊〕也作“茫洋”,远望。

〔辟席〕离座起立,表示恭敬。〔《文王操》〕琴曲名,相传为周文王所作。

〔窦鸣犊〕姓窦名犨,字鸣犊。鸣犊,又作“鸣铎”。晋国大夫。

〔舜华〕晋国大夫。

〔夭〕幼小的动物。

〔《陬操》〕琴曲名。

〔兵陈〕陈,通“阵”,指军队列阵作战的方法。

〔军旅之事〕指军队作战方面的事情。

   夏,卫灵公卒,立孙,是为卫出公。六月,赵鞅内太子蒯聩于戚。阳虎使太子,八人衰绖,伪自卫迎者,哭而入,遂居焉。冬,蔡迁于州来。是岁鲁哀公三年,而孔子年六十矣。齐助卫围戚,以卫太子蒯聩在故也。

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招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冉求既去,明年,孔子自陈迁于蔡。蔡昭公将如吴,吴召之也。前,昭公欺其臣迁州来,后将往,大夫惧复迁,公孙翩射杀昭公。楚侵蔡。秋,齐景公卒。

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他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去叶,反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他日,子路行,遇荷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蒯聩(kuì)〕卫灵公的太子,曾派人谋刺灵公的夫人南子,事情被发觉,就逃到晋国赵鞅那里去了。

〔戚〕古邑名,春秋时期属卫国。在今河南濮阳北面。

〔絻(wèn)〕古丧服。去冠用布裹头。

〔衰绖(cuīdié)〕指丧服。衰,通“缞”,丧服,用粗麻布制成。绖,丧服上的麻布带子。

〔州来〕古州来国。春秋时属楚,公元前529年为吴所灭;其后又为楚邑,公元前522年又入吴。公元前492年,吴王夫差迁蔡昭公于州来。故址在今安徽凤台。

〔公之鱼〕季孙氏家臣。

〔冉求〕字子有,鲁国人,孔子的学生。

〔裁〕剪裁,这里有教育的意思。

〔子赣〕即子贡。

〔公孙翩〕蔡国的大夫。

〔叶〕楚国的属邑,在现在河南叶县南。

〔叶公〕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邑在叶,僭称公。

〔长沮、桀溺〕这可能是两个人的号,其真实姓名已经失传了。

〔耰〕农具,这里作动词用。播种以后,再用耰敲碎泥土,覆盖在种子上面。

〔蓧(tiáo)〕古代除田中草所用的工具。

〔城父〕春秋时陈邑,后入楚,在现在安徽亳县东南。

〔徒役〕兵丁。

〔穷〕走投无路的意思,这里指困厄。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曰:“无有。”“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曰:“无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无有。”“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其秋,楚昭王卒于城父。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于是孔子自楚反乎卫。是岁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鲁哀公六年也。其明年,吴与鲁会缯,征百牢。太宰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往,然后得已。

〔色作〕脸上变色。

〔匪兕(sì)匪虎,率彼旷野〕这两句诗见《诗经·小雅·何草不黄》。兕,犀牛;率,行走。

〔有国者〕各国的当权者。

〔楚昭王〕楚国的国君。前515年至前489年在位。

〔书社地〕有户籍登记的地方。古时二十五家为里,里各立社。书社,就是把里社的人名登记户籍。

〔子西〕楚昭王兄公子申。

〔率〕通“帅”。

〔宰予〕字子我,孔子的学生。

〔五十里〕周初分封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其中子、男封地各为五十里。

〔三、五〕指古代的三皇五帝。

〔周、召〕指周公旦和召公奭(shì)。

〔狂〕这里指佯狂避世的隐士。

〔接舆〕人名。

〔凤〕暗喻孔子。

〔征〕征集,这里有索取的意思。

〔百牢〕即一百头牛。牢,这里指牛。春秋时,小国一般应向大国有所贡献。但吴国向鲁国“征百牢”,则是一种无理的过分要求。

    孔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是时卫君父不得立,在外,诸侯数以为让。而孔子弟子多仕于卫,卫君欲得孔子为政。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何其正也?”孔子曰:“野哉由也!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夫君子为之必可名,言之必可行。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其明年,冉有为季氏将师,与齐战于郎,克之。季康子曰:“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曰:“孔子何如人哉?”对曰:“用之有名,播之百姓,质诸鬼神而无憾。求之至于此道,虽累千社,夫子不利也。”康子曰:“我欲召之,可乎?”对曰:“欲召之,则毋以小人固之,则可矣。”而卫孔文子将攻太叔,问策于仲尼。仲尼辞不知,退而命载而行,曰:“鸟能择木,木岂能择鸟乎!”文子固止。会季康子逐公华、公宾、公林,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鲁、卫之政,兄弟也〕鲁是周公之后,卫是康叔之后,周公和康叔是兄弟,所以鲁、卫两国是兄弟之国。同时,这两个国家政治的腐败也差不多。

〔正名〕整顿名分,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

〔郎〕鲁国地名,在现在山东金乡鱼台镇东北。

〔孔文子〕卫国的大夫。

〔太叔〕名疾,卫国的贵族。

〔鸟能择木,木岂能择鸟〕孔子用鸟比喻自己,用木比喻所到的国家。

〔逐公华、公宾、公林〕据日本泷川资言考证,逐当作使。公华、公宾、公林当为季康子所派三位使者。

〔《书传》〕即《尚书》之传。

〔〕国名,其国君系夏的后代。

〔宋〕国名,其国君是殷的后代。

〔周监二代〕周朝借鉴夏、殷二代。监,通“鉴”。

〔大师〕同太师,乐官名。

〔《雅》《颂》各得其所〕《雅》和《颂》是《诗经》内容分类的类名,也是乐曲分类的类名。各得其所,意为各有适当的安置。孔子整理乐曲,使《雅》归《雅》,《颂》归《颂》,各有适当的安置。

〔幽、厉〕幽指周幽王,姓姬名宫湦(一作涅),是西周的暴君。厉,指周厉王,姓姬名胡,也是西周的暴君。

〔衽席〕指闺房之内。

〔《关雎》……始〕《关雎》是一篇有关男女爱情的诗歌。乱,音乐的尾声。《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关雎》就是十五国风的第一篇,也是全书的首篇,所以文中说“以为《风》始”。

〔《鹿鸣》……始〕《诗经》中《雅》这部分又分为《小雅》和《大雅》,《鹿鸣》为《小雅》的第一篇,是贵族的宴会诗。

〔《文王》……始〕《文王》是《大雅》的第一篇。这首诗反复称述文王受“天命”而创立周朝。

〔《清庙》……始〕《清庙》是《颂》的第一篇,诗中歌颂周文王及其群臣,为周天子祭祀祖先的乐歌。

〔三百五篇〕《诗经》的总篇数。

〔《武》〕也作《大武》,西周时的乐曲名。

〔六艺〕指《诗》《书》《易》《礼》《乐》和《春秋》六种经籍的总称。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①。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齐,战,疾。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后七日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迴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易》《序》《彖(tuàn)》《系》《象》《说卦》《文言》〕《易》就是《周易》,也称《易经》,为我国古代经籍之一。《易》本为占卜用书,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爻各有说明,就是卦辞和爻辞。古代的卦辞和爻辞,文字非常简单,隐晦难懂。孔子研究以后,加以详细解说,后人又加以整理补充,这部分解说文字称为《易传》,共十篇,就是《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序卦》《说卦》《杂卦》,总称《十翼》。《序》就是《序卦》,《易传》中说明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篇名。《彖》就是《彖辞》,《易传》中说明各卦基本观念的篇名。《系》就是《系辞》,《易传》中总论全部《易》理的篇名。《象》就是《象辞》,《易传》中解释爻辞语句的篇名。《说卦》是《易传》中解释八卦性质和象征的篇名。《文言》,《易传》中解释《乾》《坤》两卦卦辞的篇名。

〔韦编〕用皮带穿起来的竹木简。韦,皮革。我国古代把文字书写在竹木简上,并用皮带穿起来。

〔颜浊邹〕卫人,孔子在卫时曾在他家住过。

〔颇受业者〕曾向孔子请教过的人,这里指非正式的学生。

〔齐〕通“斋”,祭祀时的斋戒。

〔不愤不启〕意思是说孔子要等学生真正遇到困难,烦闷发急,然后才去进行启发。愤,烦闷发急。启,启发。

〔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如果说明了一角,不能推想明白另外三角,孔子就不再重复去教了。隅,指方角。方的东西总有四角,即四隅。

〔没世〕弃世,指死亡。

〔史记〕这里指当时的史籍。

〔《春秋》〕原来是鲁国官修的史书,孔子曾经加以修订。《春秋》是我国古代经籍之一,它按照鲁国十二个君主的次序,简略地记录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史事。

〔十二公〕指鲁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

〔指〕通“旨”,就是宗旨、意义。

〔贬之曰“子”〕《春秋》认为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诸侯国的国君不能称王。吴、楚两国受封时都是子爵,后来两国国君自称为王。因此,《春秋》仍称他们为“子”,对他们僭妄的称号加以贬削,表示尊奉周王朝。

〔践土之会〕《春秋》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在践土与诸侯会盟,确立霸权。践土,地名,在今河南原阳西南面。

〔天王狩于河阳〕晋文公召周襄王到河阳接受诸侯召见,并在这里打猎。孔子认为诸侯不应召周天子,所以在《春秋》中只写“天王狩于河阳”。河阳,地名,在今河南孟县西面,当时是晋的属邑。

〔子夏〕姓卜名商,孔子的学生,以文学见长。

〔赞〕佐助。这里指提议改动。

〔太山〕就是泰山。

〔哲人〕这是孔子指自己。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

〔四月己丑〕夏历二月十一日。

〔止〕句末助词,无意义。

〔景行〕指大路。

〔礼器〕祭祀的用具。

〔祗迴〕一作“低回”。祗,敬重的意思。

〔折中〕判断的意思。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luyan    责任编辑:luya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