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鄂教版教案 >> 鄂教八下教案 >> 正文 今天是:
江苏 王安琪:《卧看牵牛织女星》 教学设计
作者:王安琪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5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课文要点的能力。

 

  2.了解本文借用诗歌、神话传说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初步掌握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理解作者由对天文现象的介绍而引起的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初步了解有关的天文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训练学生默读文章的能力,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要点的能力:文章介绍了哪些天文知识?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3.让学生掌握科学小品文的特征,了解有关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4.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学会在读书(包括读无字书:观察自然、考察社会、思考人生)中提出自己的看法。

 

  (解说:以上教学重点中,第1、第2重在培养实践能力,第3重在传授知识,第4重在培养创新意识。比较而言,第2、第4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不能提过高的要求,二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自读--质疑--释疑--练习。

 

  2.自读课文--讨论问题。

 

  媒体设计

 

  可用实物展示介绍天文学知识的一些画面,还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银河系中的一些天体现象。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当科学还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往往借助想像,来解释未知的世界,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神话传说。世世代代的人们在神话传说的欣赏中又不断获得了灵气、智慧,渐渐地拥有了揭开未知世界神秘面纱的本领,未知世界的面貌一个个地显露了出来,科学诞生了。而那些美丽的神话传说退出了认识世界的舞台,留在了文学的园地里,继续供人欣赏。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一些文学作品起过很大的作用。有关牵牛织女星的神话传说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卧看牵牛织女星》。

 

  二、解题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其主要任务是介绍一些天文知识。文章的题目用杜牧《秋夕》的诗句,不仅显得有文学色彩,更重要的是点明说明的对象--牵牛织女星。

 

  作者叶至善,科普作家,曾任《钟山》副主编,著有科普作品集《科普杂拌儿》。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络。

 

        ①自己整理课文中的生字词。

 

  整体感知,通读课文,了解大意,分析结构,归纳层义。

 

        A.默读课文,全文约2500字,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出声、不回视,在5分钟内读完。读完课文,合上课本。

 

  B.用简洁的语句,概述文章的大意。

 

        C.结合课后练习一、二,理清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1-5):介绍中外有关牵牛织女星的神话传说;

 

  第二部分(6-10):说明涉及牵牛星、织女星和相关的天文学知识;

 

  第三部分(11):概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注:所引的杜牧诗作为第1)

 

  (解说:让学生"扩大识字量",积累词汇量,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打好基础;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读懂课文,抓取信息,概括大意,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掌握略读课文的方法和简要概述课文大意的能力,落实教学目的1)

 

  2.讨论问题,梳理课文内容。

 

  作者说明牵牛星、织女星和天文学知识,为什么先从杜牧的《秋夕》诗和中西方有关传说写起?

明确:第一层次的理解:比较一下文章前后的语言,我们就可以发现,前部分形象生动,后部分平实准确。之所以这样,是由表达的内容决定的。前部分介绍中外有关牵牛织女星的神话传说,是想像的产物;后部分说明的是天文知识,是科学考察的结果。文章去掉神话传说的内容也可以独立成文,但加上形象生动的神话传说的介绍,能使读者增添阅读兴味,增长文学知识,还能引起人们探求事实真相的渴望。第二层次的理解:前部分说明人们对牵牛织女星无法获得真知,只能编些故事,到后来才有了科学的说明。尽管认识牵牛织女星的过程是漫长的,但人们终究认识了它。因此,文章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反映人们认识事物的进程,同时,也使文章显得完整:介绍神话传说,说明科学知识,概述人生思考。(注意:只要说得有道理,都应肯定。)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dlzxxiangzy    责任编辑:dlzxxiangz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