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诗圃文苑 >> 正文 今天是:
老爸写给我的诗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1 19:39:27

                          

老爸写给我的诗

                         

余映潮  20073

 

2006年元月6日,我启程到安徽淮北市讲课。

一路风雪。

在这之前的一天,我的老爸给我发来了手机短信:

明日淮北道,风雪千里遥。

不言出行苦,只为课讲好。

 我应和老爸的诗,给他短信回复:

儿子要出征,老爸诗壮行。

风雪千里外,热情胜春风。

  淮北的同仁知道这件事之后,都感佩八十多岁的老爸竟然能够用这样的形式来鼓励我。

是啊,老爸的确是一个让人称奇的人。

他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却历经磨难,努力地生活着。

离休多年的他,年近九旬,视力居然还在1.5以上,读书看报从来不用戴老花眼镜。这让医生都惊叹不已。

国家大事,时政新闻,体育赛事,文艺演出,他知道得清清楚楚,评说得头头是道。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打电话回去,他十有八九在看转播的足球比赛。 

他能够打开手提电脑,点击文件夹,欣赏里面的《唐之韵》;他发手机短信的水平很高,几乎每天都要短信问候我。

他永远着装整齐,皮鞋一尘不染。

他懂诗词格律,熟谙古文,能够吟诗作赋,书法造诣很深,让我望尘莫及。

84岁时,他还给我们写过洋洋千字的《书法入门歌诀》:

横竖撇捺点折钩,还有一挑不能丢。起笔收笔法领先,露锋藏锋裹锋连。

左低右高写横画,悬针垂露竖乃妍。不提不按似竹竿,提按运笔是关键。

……

选定一体潜心练,水滴石穿自成贤。博大精深书法卷,挂一漏万写此篇。

金针渡与后辈人,愿能登上书法巅。勿徘徊,休怠慢,思内涵,重此篇。

一手好字人人羡,终生受益实非浅。

这是非常精辟的书法艺术小结,也是合拍押韵的诗。

老爸常常写诗抒怀,给友人、家人写过不少的诗。他给我写过四首诗,它们点缀着我的生活历程。

第一首诗写于1989年,离现在几近20年了。全诗如下:

为映潮离汉二十年而作

阴霾凄迷难窥天,一肩风雪下乡田。

草枯树老村溪浅,屋破垣颓衣衾单。

起舞闻鸡胸怀志,引光凿壁效前贤。

寒冰涣释春山笑,喜为园丁乐盛年。

         一九八九年元宵节书  余靖波

这首诗留下的是历史的印记,从一定的程度上写出了国家与家庭的悲哀。前四句写的是我的惨淡的生活,后四句写的是我的奋斗和工作,从中能够感受到爸爸哀痛的情感与欣慰的心情。196812月份我下乡的时候,家中一贫如洗,我用一个麻袋装着我的衣物离开了养育我20年的家,麻袋上还有一个蓝布的补丁。我的姐姐送我到汉口上船。离家时爸爸没有能够为我送行——文革中,他正被隔离审查。我妈妈说那年的运气不好,家中三九雪天里腌的鱼都臭了。

现在回想往事,很难体会到我们的父母在那音讯不通的年代里思念自己下乡儿女的那种心情,那一定是非常揪心的悬念,一定是望眼欲穿的盼望。而人家的孩子都回汉了,我终于没有能够回城。残酷的现实给我父母的身心留下的痛苦,是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抚不平抹不去的。

爸爸写这首诗时是69岁。

又过了几年,爸妈到荆州住了一段时间,于是有了爸爸写的第二首诗:

喜映潮获奖

一枝妙笔在生花,

八斗文章学子夸。

拂面春风虽得意,

百尺竿头莫驻车。

        一九九三年四月  父书

这是一首即兴之作,写在我的一篇论文获大奖之后。诗题不是“喜闻映潮获奖”而是“喜映潮获奖”,表达的情绪更显热烈一些。父亲疼爱儿子的情感溢于言表,他遣动笔端用了最好的语言夸赞自己四十六七岁的儿子,就像年轻的父母在夸奖自己家里的文学少年一样。夸奖之中又不忘鼓励与告诫,希望儿子继续努力向前。

上述两首诗都是用毛笔书写的。爸爸的书法功底来自少年时代。练过颜体,主练赵体,书法清秀刚劲,自成风范。多少年来,他给我写信基本上用的是毛笔,看他的书信就是享受书法艺术。

第三首诗是用邮寄的方式给我的,不仅有诗,还有信。信中写道:

潮:

自你晋升特级之后,我由喜悦到激动,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近日赋诗一首以抒感怀。经过精心推敲,数次修改,总算写成了。其内容有你的艰苦拼搏,有的你功成名就,还有今后的展望。平仄韵脚,基本无问题。

此诗我准备用宣纸书成条幅,装裱以后送你。趁着眼下我手脑还管用,还可以写。再过两年,想写也不行了。这不是悲观,而是人生规律,任何人都如此。

还有写你下放农村那首诗,我觉得比较真实,气氛也比较融合,也准备另书装裱,不管艺术水平如何,只算是留给你的一份礼物。

                                                九八年四月 父书

七律

面壁九年造诣深,朱衣点头赋盛名。

文章自古有凭据,谁领风骚重水平。

学海茫茫勤可渡,书山峨峨苦登临。

荣誉宜作鞭策看,再树丰碑更前行。

         有感映潮晋升特级特赋诗勉之

        九八年三月于汉阳时年七十有八

爸爸称呼我的时候,向来只用一个“潮”字,即使是现在近九十岁的他称呼我这个六十岁的儿子,仍然是一个“潮”字。由此可见我的幸福,由此可见他对我的疼爱。从此信与此诗的语言能够看出他的喜悦与激动。儿子评上特级了,这一定是他以前完全没有想到的。所以他很慎重,要将此诗书写之后装裱成条幅送我。

从时间看,诗是先写的。后来因为要寄给我,于是又写了信。这首诗讲究炼字炼句,用典自然,音调和谐。诗的层次也很明晰,与前面第一首、第二首一样,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点出事件并进行议论,带有一点自得的味道;第二层是勉励的话语,从中可以看到他的很青春的思想。

这首诗点示给我两个知识点,“面壁九年”我原来常常错说成“面壁十年”;“朱衣点头”是我第一次见,方知是与欧阳修有关的典故,指的是“被考试官看中”的意思。

信的内容也值得一品。“精心推敲,数次修改,总算写成”,表达了写作过程中的苦心孤诣;“用宣纸书成条幅,装裱以后送你”,让人感受到他的细心与郑重。

爸爸写这首诗之后两年,我们送走了我们的一生勤苦操劳、性格温厚的妈妈。我的妈妈是武昌人,菜农的女儿。妈妈非常疼我,喜欢说这样一句话:我的潮小时候多漂亮啊!记得我年幼时,妈妈常给我唱一支非常好听的《摇篮曲》,它的歌词是:风啊你要轻轻地吹,鸟啊你要微微地叫,我家的小宝宝,快要睡觉了。宝宝的眼睛像爸爸,宝宝的眉毛像妈妈。宝宝的鼻子呢,又像爸来又像妈。快睡吧,亲爱的小宝宝,醒来带你去玩耍,玩耍到你外婆家。这支歌我也能唱,但现在一唱起来就有要流泪的感觉。

2007年,爸爸给我写了第四首诗。

这首诗是今年春节回汉时他亲手给我的:

贺映潮六十岁生日

六十生辰不寻常,阖家庆贺举酒觞。

欢歌笑语天伦乐,美味佳肴满座香。

忘却当年艰难事,应夸今日业辉煌。

文章写出珠玑作,教苑风流志气扬。

二零零七年二月于鹦鹉洲书

时年八十七岁高龄   余靖波

 

     这是爸爸写给我的贺诗。

     这首诗充满了喜庆的气氛。有抒情有议论有描写有详略,语流顺畅,用词明亮,境界高扬,似乎一气呵成,表达了爸爸发自内心的欢愉。是的,我们在艰苦的岁月中迎来了欢笑。20年前爸爸在写给我的第一首诗中用“寒冰涣释春山笑”欣慰地形容我们家好起来了,20年后,他满心喜悦地对我们说:“应夸今日业辉煌”!

我还有身体健康思维敏捷的老爸给我写诗,我幸福的感觉无以言表。

    我是今年腊月28日赶回武汉吃团年饭的。这次团年饭除了“团年”之外,另一重要内容是祝贺我的六十岁。此次聚会四代同堂,喜气洋洋。老爸在宴席上作了即兴演讲,他夸我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器晚成”,然后他将书写好了的此诗送给第二代第三代每个家庭一份。

今年的春节我是很闲适地度过的。更重要的是大年初一这天第三代人第四代人都玩去了,我姐姐、我、我弟弟、我妹妹就陪着爸爸过大年初一。爸爸说,好多年没有这样的情景了,就像你们还是小孩子一样围在我的身边。爸爸还说,尤其是潮,好多年没有陪爸爸过个大年初一,今年要好好地多住几天。

想起来我十分内疚,问心有愧。我是家中的长子,本应承担照护父母的责任,但这些应尽的责任基本上由我的姐姐和妹妹承担了。我身在异乡,许多年来为了所谓的事业,很少回汉陪爸爸过年。平时出差也常常因为赶时间而急着回荆州,有时路过爸爸的住处时还向他“请假”,说这次没有时间看你了。即使是去看他,也是呆一下就走。当时的作法与想法也许自认为很有道理,但事后心中总有一种隐疼,总有一种深深的自责。我知道,他哪里舍得我回家之后又匆匆地离开呢,他喜欢和我谈心啊!

但爸爸从来没有责备过我,他从来都是在鼓励我,即使是他十分寂寞的时候。我在爸爸的关爱与鼓励中努力地工作着。离汉四十年了,人生的征程是那样的艰难,时间却又好像过得飞快。我好像是在瞬间之中就变成了一个老者。然而从爸爸的角度看,他是在时间的漫漫长河中等着我,他等待他的爱子已经四十年。

可我仍然是一个知错不改的人,年初四我就告别老爸回荆州了,我还有文章要写,还有新课要备。

谢谢爸爸,在我奋斗的岁月中,有我坚强、乐观、智慧的老爸支持我。

有他的教诲,我才有今天。

非常遗憾的是我不会也不敢写格律诗。爸爸写了这么多诗给我,我却没有诗作献给他。我只能常常夸奖他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学习并在心中深深地为他祈祷,愿他健康长寿,活过百岁。

20074月初:

我满60岁,我的爸爸走进88岁。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