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正文 | 今天是: |
|
|
精深 精巧 精美 | |
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论文写作技巧浅析 | |
作者:刘基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7/14 19:58:09 | |
精深 精巧 精美 ——特级教师 荆州市北门中学 刘基华 zhijunzemin@126.com 13508627299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一次教研活动上,我认识了 钻探——精深 余老师的研究领域是十分广阔的,几乎涉及到语文教学的各个层面。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细节,无一没有余老师钻探的足迹。余老师数十年来在语文教育这个丰富的宝库中艰苦地研究,深入地钻探,写出了大量的角度新颖、见解独到、内容厚实的优秀论文。余老师曾说:“论文写作一定需要研究,论文写作的基础就是研究,有深刻的研究就有优秀的论文。”余老师的每一篇论文都凝聚着艰苦钻探的心血和汗水。因此,可以这样说,要想探讨余老师论文写作的规律,就应首先探讨余老师教学研究的技巧。 善于从题材上精深开掘 余老师总是站在时代发展和语文教学的前沿,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开掘论文写作题材,他的论文总是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特别是新课标实施以来,余老师更是以全新的视角,对课型创新、教学思路创新、课堂活动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案设计创新等进行系列研究,这一成果主要体现在《50讲》一书中。《50讲》的主体内容是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的系列文章。这一系列的文章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各个层面,都有十分精深的研究。他把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艺术按“阅读教材”“处理教材”“课型设计”等九个“板块”,分50个“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而每个板块的研究又是那么精细,那么深入。这些“板块”中每个精细的“点”,都是独立成篇的精美短论,从大的方面说,又构成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一个非常实用的系列,一个庞大的完整的阅读教学艺术体系。 善于在细微处深刻发现 余老师的论文还十分注重从某个细小的层面进行纵深挖掘或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论说,从而深刻地发现、科学地揭示出语文教育和语文现象的规律。如为了论述“文言诗文的教学艺术”问题,余老师从大量的资料中提炼出人们对文言诗歌的欣赏角度,并以《山居秋瞑》和《登高》为例进行了论述,余老师认为文言诗歌欣赏角度的丰富性表现在:背景点示、全诗概说、联意解析、字词品味、诗联赏读、画面欣赏、景物描述、思路分析、手法理解、情感体味、音韵感受、诵读指导、意境探求、特色概说等14个角度。这是对古诗鉴赏这一复杂的语文现象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提炼后的一种深刻的发现,它科学地揭示出古诗欣赏文章写作之规律,对于教师写作古诗赏析文章,对于学生开展古诗鉴赏实践,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善于从“空白”中精细捕捉 余老师非常擅长从人们在论文写作中的空白之处、薄弱之处进行挖掘,及时地精细地捕捉论文写作的目标和方向。比如,余老师从对他的几万份语文研究资料卡片的分析中,惊异地发现了一些“空白”,这些“空白”的发现也就成就了余老师许多系列文章: ——发现几十年内竟没有人写出“教例品评”方面的系列文章。 于是,余老师用了八年时间,写作《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发表在《中学语文》杂志上,后结集出版。 ——发现几十年内竟没有人写出教材研读方面的系列文章。 于是,余老师从1996年起,写了几十篇有关教学思路设计的文章;从1997年起,写了四十几篇“别出心裁读课文”。 ——发现几十年内竟没有人写出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方面的系列文章。 于是, 角度——精巧 新颖的角度展示结构之美 《品评》一书在全国中学语文界首创了一种论文写作的全新的非常实用的模式,即“教例简述+评析”。这是对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学实例、中学语文板书设计等进行的科学评点评析。每一篇评点评析,角度都十分新颖别致,闪烁着 如《品评》中,从教学思路设计的角度,有一组评析的篇章: ○《异彩纷呈教<背影>》——《背影》教例评析,文章简述了三个教例,分别呈现出“顺向思路”、“逆向思路”、“选点突破”三种不同的教学思路,并一一作了简短而精要的评述。 ○《板块碰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例评析。文章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评析,更是从教学思路的角度进行挖掘。 ○《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教例评析,文章从切入的角度、讲析的角度、控制的角度,对课堂教学的思路进行了评析。 还有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评析,从语言教学的角度评析,从课中活动的角度评析,从课堂提问的角度评析,等等。这些都以一个个全新的视角呈现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启迪着人们巧选角度去卓有成效地从事语文教育研究和写作。 小巧的角度展示结构之美 如《讲课》一书,并非简单的教学实录。它蕴含着余老师多年精深钻探的心血。“实录”前有揭示课堂教学灵魂和特色的“标题”,如“畅游智慧泉”“花之美,情之美,意之美”等,也有体现余老师闪光的教学思想的“教学警语”。这些都是余老师用精警的语言为课堂教学实践点的“睛”,细细品味,让人受益无穷,掩卷沉思,更让人觉得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原来这就是美丽的语文课堂的真谛啊!“实录”之后则是余老师的“说课”。说的是一节课,也是一类课;说的是教学理念,也是教学方法;说的是教学设计的创新方法,也是研读教材的实用技巧。这是对《50讲》阐述的各种技巧方法的实践、细化、深化和补充。 如《讲课》中,从教学细节的角度,有一组评析的篇章: ○学生活动的创新设计——对诗人说话,《律诗二首》课后“说课” ○说“主问题”的设计——谈话提问,活动依然,《大雁归来》课后“说课” ○语言教学的新手法——选词、造句、选段,《说“屏”》课后“说课” ○美读——建议你这样……,《散步》课后“说课” 还有从精美讲析的角度评析,从读写结合的角度评析,从教学内容拆分与整合的角度评析……这是多么小巧独特的角度啊! 繁简的角度展示结构之美 余老师十分注重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读者对象,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叙写,或评点,或阐释,或分析,或论述。《品评》一书中的文章每篇一般在2000字左右,《<祝福>三问》一文中, 提炼——精美 精美指语言的精美,感悟的精美,命名的精美……细细研读 美在优美的语言 余老师的“千字短论”最能体现这一特点。它们或品评课文,或鉴赏人物,或辅导读写,往往呈现出结构精巧、篇幅短小、表达通畅的特点。特别是余老师的教学短论常常用一组组排比句段,多层次地揭示某个概念的内涵。所以,读余老师的文章,人们时常会在不经意间会觉得自己是在欣赏一篇篇优美的散文。请看,《学会朗读》: 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方法。 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 朗读,是讲求语音准确、语流顺畅的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 朗读,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 …… 朗读,是一门用心来揣摩、用情来表达的声情并茂的艺术;是体味作品的艺术,是欣赏词句的艺术,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 …… 当你读到这些文章的时候,你会仅仅只是觉得是一篇介绍“朗读”的说明吗?你不会感受到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诗意吗? 美在精警的感悟 那些独特的具有个性化的思考凝结成的“教学警语”,可以说是余老师数十年教学经验总结的精华。如: 阅读教学的三要素是诵读、品析、积累。 研究教材8个字:上下求索,左右勾联。 教学设计8个字:化静为动,尺水兴波。 对“提问”的研究,最神秘最有趣的是研究“不提问”。 分板块,设话题,作示范,给抓手,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 尽可能“实”地运用教材,尽可能“活”地运用教材,尽可能“巧”地运用教材。 “小步轻迈”是教育细节代之“形”、“细腻品读”是教学细节代之“神”。 …… 美在精美的命名 命名艺术在余老师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有着鲜明的表现。余老师认为“发现法是一种独具慧眼的、精确地揭示出事物尚未被认知特点的研究方法。有发现,就有心得,就有新意,就有成果,就有命名”。比如: 给咏物抒情散文的写法进行命名:托物,蓄势,开掘。 给记叙文类写作规律的命名:“画面展现”构思法、“乐章承接”构思法、“镜头剪辑”构思法。 总结经验、概括规律和表现教学设计艺术的优美意味的命名:“说读”、“演读”、“主问题”、“微型话题”、“板块式思路”、“线索式思路”、“选点式思路”、“穿插式思路”、“诗意朗读”、“课文联读”、“多向假设”、“智能练习”、“课文集美”等。 新时期教学写作目标捕捉方法的命名:选点、发现、提取、体验、触发、派生、繁衍、应对、系列 …… 这些精美的成果都是余老师在反复研究、深入钻探后,精心提炼出来的,所以这些美点也可概括为提炼的精美。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是对诗人,对文学家们的要求。其实,用“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来评价余老师的语文教学研究和写作也再恰当不过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