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正文 今天是:
精细 精妙 精美
浅析余映潮老师教学艺术
作者:徐艳 文章来源:语文潮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7/21 8:05:29

精细   精妙   精美

            ——浅析余映潮老师教学艺术

 

沙市逸夫江华学校    徐艳

xuyan831831@yahoo.com.cn  8974276

 

在我的心目中,老师是一个很细致、很细心、很细腻,事事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对一线青年老师的教学经验、论文写作等各方面进行细心地指导;为许多不知名的讨教者耐心细致的点评、修改教案;为国内各大报刊投送质量极高的、连标点都不错一个的教学论文。他一贯细致深入的研读教材,有着不将教材读透、记熟、理顺不设计教案的韧劲。他总是精心巧妙的设计思路,一再对比、反复推敲,才在十几种设想中提炼出一种,不断推陈出新。他精心组织、精粹提问,一扫语文课堂碎问碎答的阴霾。他引导学生多角度、反复式细腻的品读课文,还给语文课堂美仑美奂的魅力本色。他重学法的传授,多层次、多手法的点拨,让学生在个性化的思考中实实在在的学有所获。他细心关注学生,给学生中肯而真诚的赞美,使每一颗心灵都得到呵护,每一份真诚都得到回报。他精炼而深刻的总结使每一堂课都熠熠生辉、余音绕梁……

正是因为备得精细,教学才有了出人意料的创新;正是因为品得细腻,课堂才呈现出一次又一次的精彩;正是因为有了出奇制胜的精妙的设计,课堂才显得灵动多姿,熠熠生辉;正因为有了妙语生花的表述,才有了行云流水般的诗意的课堂。

 

一、精细深入的提炼教材

 

“没有细腻深入的有见解的教材阅读,就没有质量较高的教学设计。”这是老师给中学教师的一句忠告,也是他自己时刻践行的一条原则。只有读得精细、读得深入,才能不断出新出奇,才能在别人不经意的地方编织出美丽的花环。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品读功力,有静得下来的耐心和韧劲,细细的咀嚼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要深深地钻研、反复的品味,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要有了然于胸的境界……多少个日日夜夜伏案工作,多少次在课文里寻寻觅觅,才有了进出自如,游刃有余的深入浅出。

 

(一)撷英采华  课文集美 

所谓课文集美简单来说,就是选出文章最精粹的内容,理出文章最清晰的脉络、找出文章最集中的亮点,给学生以最优美的画卷。这是老师研读教材和教学设计中较常用的手法。这样的集美活动主要集中在优美的散文中,但扩展开来看,其他文体中也有这种筛选的手法,可一并欣赏。

在抒情散文中他多选用最精彩的写景句,如:《紫藤萝瀑布》中将写花的美句汇合成一篇精美的小短文;《鹤群翔空》中指导学生将38913-1621-23段合起来串读,最快速的了解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整理出抒情美句和写鹤妙喻,让学生最精粹的掌握了文章精华。

在小说中的他常选点勾勒出人物的漫画形象,提炼出对人物细腻传神的描写。如《药》中提炼出描写康大叔的所有文句;《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和杨二嫂;将文中最生动传神的描写,集中在一起,再来比照分析,发现规律,细细品味。

在科技文中他罗列出文章的知识要点、关键信息,让学生学会筛选、概括。如《说“屏”》中从五段中各选一段话,《神奇的极光》中找出每篇小短文的中心句,这样连缀起来就形成全文的缩影。

除集美的内容各有所异外,在如何集美的设计手法上也显出多样化。有时是教师串读,有时是学生搜索,有时是跨课回忆,各不相同。

 

(二)群星闪现  妙点举要 

妙点举要是更深层次的提炼,更广范围内的研读。真正的妙点不仅来源于教师的一双慧眼,还来于一份深厚的功底。

在《说“屏”》中,他针对文章第一段的美点就整理了7条:“美在用词非常雅致;美在虚词的情感表达;美在赞叹话语的运用;美在引用诗句的手法;美在精妙的概括;美在这一段是一个抒情的开头,并且与结尾形成前后照应;美在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巧妙地引出了说明对象——屏;美在三个层次就写出了作者从童年时代到中年时代感受屏、研究屏的这样一个过程”。

在《马说》的研读中他挖出文中的12个妙点:“妙在通篇说马而通篇写人;妙在以喻为论,言在此而意在彼;妙在全文七点千里马;妙在11个‘不’字……”。      

在《口技》中他围绕“口技”者的表演、作者的描述、作者的构思三个方面,列出了23句见解。

在《故乡》中仅“点式妙点” 品析一项:他就列出“妙在用一个‘变’字贯串全文内容……”等34句内容。

这样的处理出现在其他很多课文的设计中,一篇文章,经这样的精心梳理、细心打点,变得处处生辉,如繁星满天,璀璨无比。

 

(三)抽丝剥茧 精要概括

将一篇长文或是各方面都很精彩的文章处理得精炼、上得简约,除了采用课文集美的方法,老师还常用高度概括的方法。高度概括是将文章反复过滤、反复锤炼、提炼出来的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最实用的真金。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将全文反复提炼、沉淀,最后用文中四个字来概括:“经历”——“经验”;《狼》:写人必写狼;《口技》:写正面必写侧面;《核舟记》:写左必写右;《小石潭记》:全文紧扣标题中的四个字来写;《秋魂》三段式写法。这些概括体现出的是老师巧读教材的功力,处理教材的魅力。

 

(四)精心搭配 巧妙联读

《天上的街市》与《蝶恋花答李淑一》配成静美与豪迈相互补的浪漫篇;律诗二首《过故人庄》与《游山西村》配成一春一冬的充满乡土气息的写景抒情篇;《口技》与《核舟记》配成一动一静的状物写人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与《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假如生活重新开始》配成了回环往复的逻辑哲理篇。这些搭配诚然是一种极具创意的设计思路,它的成功全在于教师平日大量的阅读积累和记录,以及做教学上的有心人的智慧与勤奋。精心的搭配折射出教师课前大海捞针般的寻觅,“众里寻他千百度”依然无悔的执著和“踏破铁鞋”仍要觅得芳踪的恒心和毅力。

 

 

通过理读、类读、品读、扩读、巧读、助读,他提炼出教材中最简、最优、最美的内容,一篇篇课文经他的妙手整理,变得熨贴起来、清晰起来、灵动起来。“胸中有丘壑”故而“荡胸生层云”,独特的创意、精巧的构思无不蕴藏其中,怎愁它们不纷至沓来呢?

 

二、精妙新颖的教学细节

 

从标题到结尾,老师无一不用足功夫,有的功夫在课堂上展现,有的功夫在课外延伸。他善于提炼、善于拆分整合、善于逆向思维、善于在平中寻奇,在俗中觅雅,在无声处响惊雷。他的品读细腻,设问新巧,往往出人意料。

 

    (一)于平直处生波澜

《七颗钻石》是一篇短小而浅显的童话,怎样在学生自认为一目了然的心理基础上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将文章处理得情趣盎然、波澜起伏呢?老师只用几个话题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话题一:不写第一段不行吗?

话题二:不写小狗与过路人不行吗?

话题三:不写水罐的“变”不行吗?

话题四:文章结尾不出现“七颗钻石”不行吗?

这四个话题,将原本简单的学习过程变得曲折回旋,一问接一问、一环套一环,学生辩得是不亦乐乎。最妙的是老师抖出的最后一个话题“你还能再问一句吗?”,这一问如云霄筑宝殿,更显奇崛之姿。学生的质疑如灿烂的烟火骤然绽放,遍地开花。有的学生提的问题竟正是老师后面要进行的教学内容,不能不令人叹服。而老师的处理也颇有情趣:“你把老师的秘诀给破了,老师真的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过一会儿再讨论好不好?……”这样的悬念怎不令学生心驰神往?

 

(二)于无疑处巧启发

以《夏天也是好天气》中悟读标题的细节为例,老师的引导如下:

1.如果有人说夏天不好,那么你读这个标题时,哪个字要读重一点?

2.如果人们说春天、秋天都是好天气,而你要说夏天也是好天气,那么读这个标题时,应将哪个字的音读得长一点?
    3.
我们可以再来读一次,将上面两次读的体会结合起来。(学生齐读课题“也”字拖长,“好”字读重。)

读标题入课文是教学中再寻常不过的开始,但却少有人将之设置成这样的提问,细化成那么清晰的思考。多角度反复的点拨学生悟读,真正深入地理解标题含义,为理解文章主旨、感悟文章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散步》中,他建议学生用自拟标题的方式来理解文意,在自我设置、反复比照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拟一个切合文章内容的标题,而且还理解了文章原题的精妙之处,对文章的人、情、景、理有的很深入的认识。一个标题就解决了教学三分之一的重点,学生不仅学得通透,而且学得轻松。

《说“屏”》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让学生学习课文前引读资料的编写手法,在文中找一句话来放在课文前面吸引大家的眼球。学生选出了许多有诗意的话,完成了对课文的初步精选。这个设计是富有新意的,它新在教师抓住了极易被人忽视的“引读”来作为突破口,新在学生同时有了多重收获:知道了引读的作用、引读的特点,训练了一种精读方式,感知了文中精粹的美句。

在很多别人看来平淡无奇、无问可设的地方,他常能寻出奇巧来,导出精彩来,精心设计、新颖别致的问题开启了学生心灵的大门,开出了智慧的花朵!

 

(三)、于无声处留余味

在《狼》的教学中老师没有着意让学生去评说寓意,也不进行任何说教,只在结尾处送给学生一句话:“孩子们,警惕生活中的‘狼’!” 一个“狼”字将标题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句话既含蓄的点明了文章的寓意,又带给学生无限的启示和深思。学生会很自然的联想到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狼”,联想到与危险、欺骗有关的很多场景和经历,这句精粹的警语相信也一定会成为学生课后自我保护的法则。而且据说,在课堂朗读中老师还曾这样处理:要求同学在朗读的过程中加一个表示惊愕的字 ,因为在读的过程中,加的位置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学生觉得特别有意思,下课了,依旧个不止。 这样的结尾是回味无穷的,是历久弥香的。


    三、精美诗化的教学语言

 

老师的教学语言是精美而富有诗意的。精美首先体现在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几乎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他的课讲求切入快、切分准,课一开始就直奔主题,每一板块间的过渡语也毫不冗杂,干净洗练、一语中的,从而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充分的思考和活动。在他的课堂里听不到教师絮絮叨叨的交待,更不会出现教师因学生没有领会意图而打断学生思路补充解释的现象。一上课他就精简的点明本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下课前他又精炼的总结,由内容到学法,再次概括升华,让学生做到一课一结,回味无穷。他提问精粹,化繁为简,用一、二个主问题代替若干个可能涉及的小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主问题的过程中自行解决了无数个小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他精彩的点评几无雷同,角度各异,有时是一句精要的概括,有时是一句真诚的赞美,有时是一句巧妙的应和,有时是借用一句警语诗句加以升华。他绝不用过多的语言来替代学生的思维,抢学生的风头。这样的课上没有碎问碎答,学生也不会糊里糊涂,疲于奔命。即使两个学生回答的答案一样,他对后者也绝无不满,一句“英雄所见略同”赠予学生无比的信心。

这样的教学语言既是精炼的也是诗化的。充满诗意的语言使课堂如行云流水,如好鸟乱鸣,使师生的心灵碰撞出火花,奏出最和谐的乐章,如人间天籁。

 

(一)拨开了学生心头的迷雾

老师的课重学法的传授,重视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培养探究的品质。如:在朗读方法上,教会学生诵读、吟读、译读、背读、轮读、品读、精读、速读、略读、默读、跳读、串读和圈读;在笔记上教会学生圈点、勾画、批注、摘录等;在复习上,他教会学生提炼组合、积累美词佳句名段等;在文体阅读方法的指点上,教会学生提取主句法、组合要言法、定义特征法的说明文阅读法;理解内容、妙点揣摩、评说人物的小说阅读三步法;课文集美的散文阅读法等等。他善于给学生抓手,先讲解定基调,再示范给抓手,扶一把,帮一把,再放手学生自己走路。学生学得轻松、自信、有序。原本糊里糊涂如云里雾里的语文也变得眉目清晰起来。

以《纪念白求恩》为例,课前的阅读指导板书为:

感知一篇——概括内容要点

精读一段——品析表达手法

背诵一节——感受课文主旨

这三个步骤清晰明了,流畅简练,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向也非常明确。在具体教学中,老师让学生以悟读的方式,区分了叙和议,了解了全文的大意,分清了每段的层次,品析了关键性的词语,重要的知识点都落实了。这样一篇极具政治意味的文章在他诗意而巧妙的指导下,也变得温柔美丽起来。

再如《律诗二首》的“译读”环节,老师先传授方法(第一点:要求把古诗译成现代诗,以诗译诗,不要译成现代文;第二点:注意力求押韵;第三点:译诗就是把有些字解释一下,把有些字的意思扩展一下,用解释扩展的方法来翻译。),然后让学生熟悉注释,再师生分工合作配合译读两首诗。在训练过程中,注重教师的示范,为学生“搭桥”,一步步的带学生“过河”。特别是在学生译读时,第一遍让学生小声地各自译,老师就押韵的问题做指导,第二遍再大声译。原本难度很大的工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顺利完成了。不仅老师的译文清新雅致,学生的译文也有板有眼呢!

 

(二)提升了学生朗读的水平

老师的朗读是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他音质浑厚,富有磁性,气息流畅,情感充沛,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但他从不使他的范读泛滥,总是适时的点拨。他善于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细致而明确的点拨,善于让学生在一步一步的“悟”中感受朗读的基调、语气、重音、节奏、情感、意蕴,而不求学生惟妙惟肖的模仿。这样的诵读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又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了朗读技巧,提升了朗读水平。他善于采用“分层推进式”逐步强化学生的朗读,诗意化的要求生动而确切。

如《纸船》:“读出温婉的调子”——“读出水一般的柔情”——“带着金子般的童心”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七颗钻石》:进入录音棚:“用童声来读”——“读出故事味,读出文中情”;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用说话的方式来读”—— “用内心独白的方式低声地读”(沙沙的声音)——“分角色按提示的语气演读”

《狼》:指点一句读法——演示一种读法——传授一类读法

以“狼亦黠矣”一句为例看老师的指点:

1.我建议大家要读出一种深思感叹的语气因为这个故事蕴含着很多很多的教育意义。我们要读出沉思的语气。(生试读)

2.感叹的意味还要浓一点。要像老夫子一样来读。(范读)

3.还要有韵味地读一下,头摇晃一下。(齐读)

在课上老师还用湖北评书的腔调为学生演读出了本文的方言情趣,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此外在他的另一设计中又传授了一种生动的读法——“表现情景法”,即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中扣人心弦的情节。

这些教学语言无一不是经过反复推敲、精心打造而来,极显细节之美的精美而诗意的语言,帮助学生很快找到了朗读的感觉。分层推进的朗读,使朗读显得摇曳多姿,极显变化之美。课堂上充满了个性化的读书声,充满了诗情画意,学生在诗一般的氛围中不知不觉都成了播音员。

 

(三)激发了学生澎湃的诗情

教师诗意的语言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灵感,激发学生的潜能。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学生的回答老师的点评就像是师生赛诗,此起彼伏,如波涛汹涌,相得益彰。学生的发言得到了老师像诗一样美的评价:“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痛苦,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生活就是海洋,海洋是不平静的。”、“生活也像一条河流,它是弯曲的,但一定是奔流向前的。”、“苦难是人生必经的一课。”“艰辛让你领略到更美的人生风光。”、“你同样有坚强的双肩。”、“诗意的回忆过去,温馨的展望未来。”、“诗人海涅有这样几句诗:‘我的心,你不要忧郁,冬天从这里夺去的,春天将会还给你。’”,在这样的拍击下,学生的诗情也不断涌动,有的更是妙语连珠。

 

(四)呵护了学生脆弱的自尊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学中有一句很亲切的话很令我感动,在第三环节,一个女同学创作了一首《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不会再哭泣,/我要勇敢地前进,/我相信生活不再将我抛弃,/所以我要更加努力。/生活总要继续,/阳光总会来临,/拭去眼角的泪,/勇敢向前去。” 这首小诗虽然表达出自己不向生活低头的志气,但也流露出一些感伤的情调,或许是平日里不太受人重视吧,或是付出没有回报吧,诗里满含哀伤。老师细心地发现了这一点,他没有像评价前几位同学一样说诗写得怎样,而是抚了抚小女孩的头亲切的说“你会美丽的长大”。看到这一幕,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个故事:一个患有先天性左耳耳聋的女孩,在一次听力测试中,听到老师附在她耳边说的这样一句话:“我真希望你是我女儿!”。正是这句话,驱散了她的自卑,唤醒了她的自信,使她成了一个快乐的女孩。最高的肯定莫过于真诚地爱学生,精心的呵护每一个学生的脆弱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老师和风细雨的一句鼓励,一定会在这个女孩的心中播下一颗神奇的种子,伴她迎接生活中风风雨雨,伴随她亮丽的青春一同成长!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