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浅谈余映潮老师课堂教学之美
江陵县五三中学 刘长青
引言:语文是一门艺术,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一堂好的语文课犹如一首动人的乐曲,让人身心愉悦。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展示语文课堂教学之美,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这种沉闷状况呢?这就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就全国语文特级教师、教育专家,湖北省荆州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余映潮老师课堂教学的美点谈点感受,一起来真切地感受余老师语文课堂教学美的灵魂,美的情感,美的结构。一起去追寻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
一、课堂教学语言之美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进入艺术的境界,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刻苦的追求。①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具有语声美。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美,②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③语言精确、精炼、精妙,将作者文中之情与教者、学者的胸中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情感美。④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情趣美。
自古至今,名篇佳作之所以流芳百世,是因为笔墨饱蘸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要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就需要语文教师把无声含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溢情的语言,有力地激发学生情感。余老师善于“披文入情”,他的教学语言既有音韵美,又有文采美,更有情感美。他在美的意境中引导着学生进行语言的学习。
余老师善范读,表现在由字得言,由言得意,由意得情,由情得味。“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叶圣陶语),他声音朗润,音质纯正,音色厚实,朗读时的声音似有立体的混响效果,读出了名篇佳作的音韵之美,把学生带入了一种心驰神往而优美的意境中,让学生受到强烈而持久的美感熏陶。
他范读《天上的街市》,读出了浅吟低唱的韵味;读出了美好的想象与热烈的向往之情。读第一节时,表达出一种惊喜,蕴含着美好的向往;读第二节时,表现出一种赞叹,令人神思飞扬;读第三节“你看,那浅浅的天河……”时,于自由感之中表达出欢乐;读第四节时,表现出一种甜美与幸福,最末一个字的处理上轻轻地拖了一下,显得余韵悠然。那丰富的情感与亲切的表情,把听者带入了美妙神秘的太空,让人沉浸在微波荡漾的美好的遐思之中。 范读《蝶恋花·答李淑一》时,朗读技巧更是令人感佩。读“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时,表达出深沉的怀想,带有一股悲壮之情;读“问讯吴刚何所有,……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时,疾徐相间,境界开阔,含有怀念和敬佩之情;读“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时,一字一顿,高亢遒劲,显得豪放雄浑,意境深远,让人听了觉得荡气回肠。他声音朗润,音质纯正,音色厚实,朗读时的声音似有立体的混响效果,把学生带入了一种心驰神往而优美的意境中,让学生受到强烈而持久的美感熏陶。 教学语言富于文采美,是余老师教学的魅力所在,他设计的课堂教学语言,精炼而又丰富,充满了诗情画意。 学了《论求知》中的“三列式”句式后,余老师欲让学生写话与说话,但又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做,而是搭了一个扶手,铺了一座桥。他先创造性的设计了一组精美的“三列式”的句子,让学生接应下去。余老师深情地吟道:“祖国啊!你是展翅的— —”学生很快心领神会地接“雄鹰”;余老师念“祖国啊!你是腾飞的——”;学生欣然应答“巨龙”;余老师道:“祖国啊!你是永生的——”,学生齐答“凤凰”。此一应答,错落有致,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掀起教学中的小高潮。再让学生仿此写一个三列式句子,学生一气呵成,并出奇地成功,形成课堂又一教学高潮。这真是“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余老师还别出心裁地在新课结束时送给学生一句十分优美的话,既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也同时积累了佳句。如教《论求知》时,配合“三列式”句式训练,他送给学生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你将收获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你将收获一片甜蜜;如果你种下的是毅力,秋天你将收获满仓的知识。”这好比一首精美的小诗,又更富有哲理的韵味。 这些连珠的妙语,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表现了余老师过硬的语言功底。 情感性的教学语言,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余老师善于把自己变成一个“情感” 的媒体,善于应接学生的答语,对学生发言的点评各有角度而决不重复,以此来扣击学生的心弦,拍击他们情感的浪花。 教《论求知》时,有一个“背名言”教学板块,他不仅要求学生背读,而是还要学生说出喜欢某则名言的原因。在巧妙的引导下,学生背得流畅,说得成功。当一学生说得十分精妙时,余老师热情洋溢地上前深情地说道:“说得真深刻!‘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你和你的同学们懂得事物的因果,因而你们是幸福的。”课堂长久地出现一片暖色调,学生陶醉在老师的关爱与鼓励之中,享受着智慧潜能释放的快感与兴奋。这种情感体验体现了教师教学艺术的最佳美学效果。 余映潮老师教学《七颗钻石》完后小结:读起来,让我们心情激荡;说起来,让我们发现闪光;想起来,让我们思绪飞扬。这,既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小结,更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自信。
二、课堂教学“导”“拨”之美
“引导”和“点拨”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发挥着桥梁作用,然而正确得力的引导与机智巧妙的点拨又是一门精湛的艺术。它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能够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够为学生创造更为民主、和谐、热烈的学习气氛。艺术的引导与点拨体现出教师的智慧,而正确的教学思想,深厚的教学功底,优良的教学修养,丰富的学识,善于应变的能力,这些都是教师们教学智慧的源泉。
开篇引导,即导入新课。导语设计既要新颖,又要简练,生动,有文采,有感情,还要富于变化。有时介绍背景,有时创设情境,有时提出问题,巧设悬念,有时直接审题,开门见山。虽有定法,但无定式,不断变化,以求激发学生浓郁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如余老师在《散步》一文中,开篇就说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入美文《散步》,这是有……?”学生便七嘴八舌的说这里有亲情,这里有春景,这里有选择,这里有责任。《故乡》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的故乡有两个,一个是记忆中的故乡,一个是现实中的故乡,”由此延续到人物中的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以前的杨二嫂和现在的杨二嫂的对比。然后切入到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而挖掘社会根源。《狼》导入,“同学们,请说出与狼相关的成语。”这时学生便说出“狼狈为奸”、“狼狈不堪”、“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余老师便说:“与狼有关的成语都是贬义的,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看看这只狼是怎样的一只狼。这样的导入重在激趣,设计得非常的巧妙。
课堂指导,即导读、导思、导路的点拨功夫。导读,是指导学生去读书。初步感知课文时要认认真真地读,把课文读懂;总结课文时要有表情地去读,把课文读会、读深。导思,是指善于抓住时机疏导学生思维。导路,就是把握学生的学路,去探索作者的思路,即文章内存的逻辑联系。要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能力,是万万离不开教师的点拨指导的。
请听,在让学生品析《天上的街市》的画面之美时,余老师进行了这样的引导:《天上的街市》的画面是很美的,作者向往星空,追怀太古,用丰富的想象织成了一幅幅神奇瑰丽的图画,几乎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下面请同学们用“美在……”这个短语,就诗的内容,说一句话。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余老师总是精心设计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就设计了两个问题:1、朗读课文说成语“门庭若市”;2、巧编练习。在教读《七颗钻石》时,余老师出示四个问题“不写第一段不行吗?不写小狗和过路人不行吗?不写水罐的变不行吗?不出现七颗钻石不行吗?”最后还问:“你也能问上一句吗?”连问题都诗一样的美。课即将结束,余老师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想一想,轻轻描述一个好梦;试一试,快乐地描述一个场景;诗样的话语,引发诗样的答案。新课堂是“聊天室”,余老师和学生在这里平等对话、友好交往。这是心与心的交换,情与情的相牵,思与思的碰撞,神与神的交融。
收尾诱导,即在一堂课行将结束时,能绾知识之结,放学习之线。艺术化的收尾,要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概括、深化并与后面的教学建立某种联系。艺术化的收尾,要简洁、明快,含蓄蕴藉、新鲜有趣、灵活多变,切不可拖泥带水、浅白直露、僵化、死板,虎头蛇尾,影响或削弱教学效果。好的结束语要求精粹而又便于记忆,概括教学内容要领,形成新的学习动机;能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走出课堂。余老师提出以下四点建议:1、优美语言收束;2、引用课文美句收束;3、制造悬念收束;4、趣味收束。趣味收束其实是一个妙手偶得的过程,如:教学《狼》这课,余老师要求学生把“啊”字放在适当位置,学生便兴趣盎然的寻找妥当位置,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放在“转视积薪后”的后面最为妥当。于是,整个课堂便在一片“啊”声中收束全文。堪称余意未尽,余味无穷。
三、课堂教学的设计之美
余老师善于把自己对教材的独特发现经过精细加工处理运用于教学实践,他站在一个全新的教学思想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如,设计“巧作铺垫”的细节———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片断:
师:初步地了解了作品,然后咱们开始课文的学习。进入课文学习的第一乐章。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呢,我想向大家念几个语言的片段。这是现在的成人、长大了的人,他们童年的时候或者少年的时候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感受,现在回忆起来的感受。有个人这么说了:“十四岁那年,我读到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不会忘了这首诗,它将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另一位说“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喜欢的普希金的诗句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还有一位说,“这一首诗已陪我度过许多难过的时刻,我喜欢这首诗。”还有人说“这是第一首吸引我的诗,初中时候我读到它,很感动”。
在课文开讲之后,教师没有急着把学生引进课文,而是宕开一笔,插进一些“读后感”。这个细节能够立即调整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更为巧妙的是它酝酿了课堂教学气氛,并为学生下一步的品析性发言预设了范例。
余映潮老师的课堂设计以板块式思路为主,一节课就是几个板块的组合,其教学过程就是“块”与“块”的碰撞。所谓“板块式思路”,即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块”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这几个“板块”,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是有机地整合,其最高境界或者说最终目的便是几个板块的浑然一体。板块式教学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语文课堂繁杂无序的问题,让教师有一种可操作性,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 例如教学《夏天也是好天气》,余老师构思了四个板块:告诉大家——读妙文;提醒自己——导雅词;评说课文——品奇字;表现生活——用美句。这四个板块步步为营,有序延展,形成了这篇课文清晰明朗的教学过程。
余老师讲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采用三篇联读的方法,克服了目前大量的无意义的迁移性手法,巧妙地将第二乐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第三乐章《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揉进课堂,一气呵成,学生在情感激荡中酣畅淋漓地接受了一次美的畅游和人生的洗礼。无提问的构思为学生建构了一个宽松的舞台,让他们充分的活动,大胆的质疑,尽情的抒写,让学生的个性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极大的得以张扬。
教学《天上的街市》时,余老师设计了三个教学板块:一读体味音乐美,二读品析图画美,三读感受情感美。教学《论求知》时,他设计了四个教学板块:记雅词,背名言,析精段,学美句。多么精炼工整的排比句,真是多一词则累赘,少一字则不足。这不仅体现了余老师板块碰撞的教学思路,更体现了他授课内容的层递美。
因为有了“板块”的碰撞,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如有了框架,我们易于操作,关键就看我们是否是一个技艺高超的操作员了。
四、课堂教学的风格之美
语文教师人格、品格、师德的高尚,是影响和制约语文教学风格的决定因素;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感的浓重与丰富,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基本因素,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风格,这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内隐的要素。教学语言的精炼、精确、精妙,言之简约、言之有序、动情生趣;教学方法的新颖,巧妙、独创,或善读,或善导,或善点,或善评,或善启,或善讲;教学的表情美、体态美、风度美。这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外显的的要素。
语文教学风格是多姿多彩的。有的深沉含蓄,或严谨,或庄雅,或蕴味,或理智,自然而不做作,以简练、明白、严密的逻辑力量取胜,这一类可以归属为“质朴”的风格。有的热情奔放、绘声绘色,或谐趣,或潇洒,可明畅,或雄健,多以生动活泼和明丽清新赢得学生,这一美可以归属为“表演”的风格。也有的融合了单一性“质朴”和“表演”两种风格,经过重组改造,成为中间型、浑融型的教学风格。既庄雅又谐趣,既严谨又潇洒,既雄健又委婉,既蕴味又明畅,既善表演又善导演,这恰恰是语文教学风格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李吉林老师总能把学生带入那逼真的情景,钱梦龙老师总是一课一法巧妙无比,于漪老师总是热切如火温婉似水,绘声绘色,鲜活生动,诗意浓厚。她讲《春》,仿佛春天来到了;讲《雪》,雪野就在眼前;讲《周总理,你在哪里》,自己声泪俱下,引得满室皆泣;讲《指南录后序》;正气浩然,荡气回肠,令人感奋。这就是一位优秀教师教学风格的魅力。
余应潮老师的教学质朴、亲切、貌似平淡,而用心颇深。简洁的板书、朴素的课件,洗尽铅华,去了雕饰,看见的是智慧、是功底、是个人风采,是“于质朴中见真功夫”的教学风格。朱熹评陶渊明的诗说平淡出于自然,其实,平淡自然不是率尔操所办到的,语言文字运用到十分圆熟的地步,才能达到平淡自然的境界。所以,余老师的风格是语文界中的高境,是语文百花园中独具风韵的一朵奇葩。
总之,余老师的课朴实无华,但亲切自然,注重学法和教法的指导,寓教于乐,使得知识点宛如涓涓细流从学生心田流过,令人耳目一新。给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享受。
结语:语文教学之美并不深奥莫测和虚无缥缈,而是实实在在的目标,一个有追求的语文教师完全可以从一般教学经验的“此岸”,通过实践的积累、探索、创新,达到理想的教学艺术的“彼岸”,去攀摘语文教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去寻找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真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