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正文 今天是:
求实求变求新求美
余映潮中考命题风格之我见
作者:孙维彬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12 9:51:25

 

求实求变求新求美

——余映潮中考命题风格之我见

 

洪湖市燕窝中学  孙维彬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在这块百花园中,荆州市的中考语文试题以其灵动飘逸、精致细腻而成为奇葩一朵,为广大语文教师所喜爱和品赏。培育这朵奇葩的园丁就是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近几年来,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荆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的命制几乎就是老师一个人独立完成。这是老师命题风格形成的良好契机。老师参加中考试题的命制二十余年,有着极其丰富的命题经验,其命题艺术科学、精深,形成了独特的命题风格——求实求变求新求美。

一、求实——考查全面 注重基础

综观三年来的中考语文试卷,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突出特点:即内容实在,考题丰富,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难度适中。040506连续三年的中考试卷阅读题题量为30题,分为四大块:一、全卷书写,二、基础知识,三、文言文阅读,四、现代文阅读。老师在评价05年的试题时说:“总的来看,今年的题目比较实在,难度适中,特别是作文题比较好做。”这30个题目的考查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新课标所规定的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应达到的阶段目标。从识字写字到各种文体的阅读理解,从略读、浏览到精读探究,从知识的积累到各种能力的提高,兼顾得很好。既充分考虑到教学实际,又有很强的引导性。三年一贯制,坚持考查三大文体:记叙文(散文、小说)、议论文和说明文,把新课标对学生掌握三大文体的要求落到实处,不留空白;使每届学生都能够扎实学习、掌握,不留遗憾,保持教学的连续性。这在全国来看也是比较少见的现象。

在对阅读能力的评价中,有一点非常鲜明,那就是坚持对略读、浏览的评价。而这一点又是教学环节的薄弱点,往往被教师忽视。《语文课程标准》对略读、浏览的评价是这样阐述的:“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通过以下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

       2004年中考题 5.提取下面文段中的关键信息,将其写在横线上。

       为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长征二号F型火箭在历时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始终将可靠性、安全性放在首位。火箭上多个系统采用了“双保险”设计;同时,提高了元器件质量等级和筛选标准,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由于严格的质量控制,该型火箭可靠性指标提高到了目前的0.97,安全性系数更是达到了0.997,成为目前国内可靠性最高的运载火箭。

2005年中考题 5.用最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下段文字的总说句。(不超过10个字)

                       。一是点画的美。古人曾形容“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让人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二是用墨的美,书法用墨讲究枯、湿、浓、淡、轻、重,这让书法作品有了节奏与韵律的变化。三是结构的美。汉字笔画之间的穿插、组合、伸缩、呼应,千变万化,给书法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2006年中考题5.读下面文段,在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6个字以内)

                 在提高天津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天津市有关部门每年都要投入相当的经费用于节水科技攻关。目前,天津自主开发研制的连续微滤设备、膜生物反应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装置、集装箱式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等多项节水科技成果在全市乃至全国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04年从评价浏览能力角度出题,05年从评价略读能力角度出题,06年则兼而有之。

老师决非江郎才尽,出不了别的试题,而是他希望以这种反复出题的形式,来提醒教师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略读、浏览能力,以此来引导教师的教学。他在命制06年试题的第5题时“尝试了多个出题角度,均不满意。”,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从略读、浏览角度来出题,这表明他是在有意强化他的命题风格,十分有个性。

鉴于“目前有不少的学生是字都写不拢的”这种教学实际状况,老师命制基础题时,不像其他很多地方那样,基本或全部抛开课本。而是注重基础,正如他所说“我的指导思想是趋向保守,强调基础。”因此,近三年来的基础题直接出自课本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全部8个小题中,04年有4个,占50%05年有5个,占62.5%06年有6个,占到了75%。而这些出自课本中的基础题,以字词、标点、古诗文默写为主要内容,比较容易,这就保证了全卷试题难度适中。

二、求变——同中有异 异中求变

变,则新;变,则活;变,则有生气。老师不同时期的语文试题放在一块,初看起来给人一种题型变化不多,甚至有雷同之嫌。但我们细究之后,就会发现这些“雷同”的试题中,隐藏着奥妙。原来它们是同中有异,异中求变。正像一些成熟的武术套路,套路不变,而运用有变。这“变”就是克敌制胜的绝招。诗词赏析题是老师中考必考试题之一。04年、06年选择的是宋词,05年选择的是唐诗。试题考查的角度截然不同。

2004年中考题7.阅读晏殊的《浣溪沙》,然后答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①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_         时的生活和心情。

②词中“                  。”一联工整流畅,风韵天然,是深受后人赞赏的名句。

2005年中考题7.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2006年中考题7.阅读温庭筠的《望江南》,然后答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

①从“         ”到“         ”,写出了词中女子等待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

②“         ”一词,写出了词中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04年题①题考查学生对情感的体验,②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记诵。05年题①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②题考查学生对名句意思的理解。06年题①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②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以及提取关键词的能力。年年考诗词赏析,年年考查的角度都不同,这就是变化,这就是魅力。

从作文试题的命制上,这一特点也得到了充分体现。04年,话题作文刚刚发展、趋向成熟时期,老师出了一道以“感受美好”为话题的作文。此后,老师认识到话题作文也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特别是容易被老师大面积猜话题的时候,他再也没有命制过话题作文。连续两年他都是命制半命题作文,这可谓是“同”。然而,他力求同中有异,力求变化多姿。05年的作文题是“让___________________”。06年则是两道半命题作文题任选一题: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是___________06年与05年相比,有变化。而06年两道半命题作文题自身也有变化。虽然只是有无逗号之别,而这一个“逗号”却让考生有了更多想象的空间,有了更多表达的愿望。达到了“在最简单的形式之中追求形态的变化”的艺术效果。

“中考作文题的拟制是头等重要的活计。第一要做到没有审题障碍,第二要让所有的考生都有话可说,第三要能回避老师们的猜题押宝。第三点是最难做到的。但我命题20年来,基本上是做到了。”(余映潮《2005年中考命题日记》)能够做到20年命题不重复,常出常新,他依靠的是什么?是求变创新的意识,是求变创新的高超艺术。

三、求新——敢为人先 新意迭出

老师是一位创新型的教育专家,他每年命制的试题,都会有别出心裁的构思设计,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题型。他大胆探索,敢为人先的精神是值得语文教师们学习的。2004年,老师命制的一个写句题可以说就是一种创造。原题如下:

自由选取一具体形象,运用“写物寓意”的手法,创造一句“名言”。

例——船:永远在风浪中生活,但从来没有因此而停航。

老师在《设题要美》一文中曾这样评价这道题:“这是一个崭新的让考生自由写作的写句题。这样的写句,跳出了句式仿写的传统套路,请学生们自由地写句,请学生们运用写物寓意的手法写句,请学生们进行创造性的联想与写作。”这个写句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比一般的仿写题要求更高,考查了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写话能力、概括能力、联想能力、感悟能力、生活观察能力。同时也可以考查出学生课外阅读积累情况。很明显,老师是把文学报刊上常见的“断想”“感言”“偶得”一类借物说理的形式,大胆借鉴到中考语文试题中来了。如果学生阅读面广,又善于积累,做这样的题是不难的。即使没有这样的阅读积累,根据例句,学生们一般都能够调动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创造出自己的“名言”。

最能够体现老师命题求新特点的试题,恐怕莫过于2006年中考试题了。其中的文言诗文默写填空题以及文言文阅读题堪称全国首创。文言诗文默写填空题既不是硬梆梆的联句、补写,或全诗、全段的默写,也不是提示性、理解性默写。而是别出心裁,在每一默写内容的前面进行分门别类的概括:哲理类、勤学类、豪情类、思念类。这既显得整齐优美,又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回忆的作用。

文言文阅读在题型上虽说没有变化,但它新在选文内容上。全国其他地方的文言文选文不外乎三种情况:一篇课内文(或选段)、一篇课内选文与课外(内)选文比较、一篇课外文。而老师却独创把三篇课内选段剪贴在一块,统一在“山水画卷”这一主题之下,浑然天成,使考查面豁然开朗。他在《2006年中考命题日记》中表白:“这一次的拟题别出心裁,在扩大覆盖面上想心思,同时要让大面积上的猜测文言文可考语段的现象叹上一口气。”是呀,只有大胆创新,敢为人先,才能够遏制猜题这种急功近利、对教学极其有害的现象。

四、求美——选文优美 设题精美

追求美,是老师教学艺术的灵魂。追求美,是老师试题命制的最终、最高境界。他对于中考语文命题,是将其纳入教学艺术的范畴之内来进行研究的。他的命题理念是“选材要好,考点要准,设题要美”。就连他评介自己的试题或别人的试题,都是从“美”的角度来判断其价值的。如《创造美好的写句题型》《设题要美》《一个很美的中考试题》《多么精美的考题设计》《选文美,设题实》《选材之美》等等。一个如此追求美的人,设计的试题自然会带给我们美的气息,美的享受。

老师的试题美,美在选文。他说:“即使是基础题的语言材料,也要选得非常地精致美好。”可见他对于选文美的严格要求。04年填写常用字一题的选文材料是鲁迅《故乡》中描写雪地捕鸟的一段,06年则是冰心《谈生命》中的一段优美文字。三年来的仿写题选择的也都是精致优美的文字。默写题是文言诗文中写景的美句、美段,文言文阅读选文是“山水画卷”,现代文阅读选文是诸如《有趣的种子旅行》(04年)《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05年)《美丽的乌龟》(06年)《江山之助》(06年)等等文字生动优美的美文。美的气息流布卷面。读他的试题,是一种美的享受,做他的试题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老师的试题美,美在形式。他的试题文字简洁、干净利落,题干形式整齐,富有节奏感。这些都是造成“美”的要素。如06年的现代文试题:

1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洁说明本文的写法。(10字以内)

14.从情节梳理的角度,概括本文中的故事。(20字以内)

15.从表达目的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评析。

本文以小见大,通过一只巴西乌龟的故事来表达作者对___________ 的感悟。

16.从构思技巧的角度,在文中找出与画线句相照应的一个句子。

17.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说本文中的“对比”。

18.从“忧患与安乐”的角度,写一句话表达你读了乌龟的故事之后的感悟。

   ( 以上为《美丽乌龟》一文试题)

19.文意把握――根据全文内容,简洁说明什么是“茶马古道”。

20.作品感受――试写出表示本文说明顺序的关键词语。

21.要点概括――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