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正文 | 今天是: |
|
|
八 一课多案式研究 | |
我用什么方法作研究(八) | |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2 9:22:13 | |
我用什么方法作研究(八) 八 一课多案式研究 ●这是一种多角度运思的超常规、超单一角度的智慧的研究方法。
“一课多案”基本上是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中的一个盲点。 “一课多案”,一种视点变化、多角运思的研究方法。 视点变换的方法是一种用超常规、超单一角度的眼光去分析研究事物的方法。变角度看问题能够改变我们一般的思维方式,常常带来新的发现,常常带来新的意境,这样就有了新意,有了趣味,有了深度,有了厚度,有了吸引人的地方。 如《孔乙己》整体阅读教学,有切入课文、牵动阅读的多种角度: 1.品味“手”的描写。 课文对孔乙己双手特殊用途的描写,贯串着故事由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陪伴”着孔乙己的出现和消逝。作者对孔乙己双手的“反常”描叙,深刻地表现了孔乙己的悲剧,也强化了这悲剧带给人们的思索。 2.体味对孔乙己“脸色”的描写。 作者在课文中,用“青白”、“红”、“灰”、“黑”等寥寥数字,对孔乙己的脸色变化进 行了五次描写。这些极为简省的笔墨,是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孔乙己出场时,是“青白”脸色,许多日子之后,他最后一次出现时,已是面目全非。孔乙 己脸色由“青白”到“黑”的变化,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它包含着冷漠无情的社会里,孔乙 己的许多悲哀。 3.理解孔乙己的“偷”。 孔乙己地位的低下,是由于他的贫穷潦倒、好喝懒做和行为不端。作者在小说中不厌其烦地描写他的“偷”,在于用一个“偷”字贯穿全文,从而更广泛、更深程度地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值得一说的是,作者写孔乙己的“偷”,全部采用侧面表现的形式,且写的仅只是小偷小摸之类,这其中饱含着作者又怒又哀的情! 4.说说丁举人拷打孔乙己。 小说中的丁举人,是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作者巧用侧笔,通过旁人之口,突出了他对孔乙己的拷打。这个“插曲”虽只有寥寥几笔,却也是文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关键之处。两个灵魂扭曲了的“读书人”相隔如此之近,相比又是那么遥远,这其中的含义能够让人进行足够的品味。 5.品析、理解小说中的“笑”。 小说中有十几处写到众人的“笑”。作者处处突出旁人对孔乙己的嘲弄、哄笑,在每一层描叙之后,都以“哄笑”、“笑声”一类语句作结,以至形成一种节奏。笑声,在小说中显 示出独特的艺术力量。作者以笑贯穿全文,既是对孔乙己性格的批判,也是对社会的冷酷、 人们的麻木的批判。同时,悲剧的内容在喜剧的气氛中进行,以笑写悲,更增加了故事的悲 剧色彩。 …… 以上《孔乙己》整体阅读教学中的多种角度,都是以一个问题,从某个侧面切入,来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尽管在教学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角度都顾及到,但它却表明,只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教者是可以找到、抓住和拎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从而进行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的;这,也是一种超常规的探索研究。 从“一课多案”的设计,我们还可以想到:“多角运思”的研究方法也可以运用于对同一篇课文进行反复的多角度的评点,对同一篇课文写出多篇赏析文章,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对同一个作文题进行多个构思角度的指导,就同一个话题多角度地组织学生的课中活动,对同一个研究课题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化,等等。应该说,多角度地看待生活,多角度地分析事物,多角度地考虑方案,是每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更不用说生活在创新时代中的语文教师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