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讲座报告 >> 正文 今天是:
我该做些什么
听河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后感
作者:蒋俊霞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2 16:14:16

我 该 做 些 什 么

                 ----听河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后感

 

河南油田教研室   蒋俊霞

 

  1026日,两年一届的河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在郑州正式拉开了序幕。听报告的教师成群结队,早早出行,不仅把整个主会场坐得满满的,两个分会场也座无虚席。有些教师为了体验主会场的第一感觉,没有座位,就坐加凳,连加凳也占不到的,就站在走廊上或坐在阶梯教室的台阶上,手里拿着笔,飞快地在本上记录着。上午没有占到理想的听课位置的,中午饭干脆用一、两个饼来代替,带到会场吃,自然谈不上休息。有的甚至将幼小的孩子放在外面让爱人带,自己在里面听……此情此景谁能不为之动容?

  有幸请到了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余老师认真观摩了我省青年教师的20节参赛课。课堂上,他聚精会神地听、飞快地在本子上记;课堂下,为了一个新方案,有时晚上思考到凌晨两点;评课时,整整三个小时,余老师中间未休息一下。一个年已花甲的老人,他认真负责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治学风范,他对河南教育的殷切期望,他对河南教师成长的关怀……又怎能不让听课教师为之感动,并奉之为终身学习和追求的楷模?

  听余老师的报告,如坐春风,真有醍醐灌顶之快,豁然贯通之感。评课时,余老师一节节细致点评,从讲课教师的教学流程到教学新方案的提供,再到语文教学常用技法的介绍,他对课堂教学的深刻剖析令所有人折服。我不禁沉思,作为教研员,我该怎么办?

 

  余老师切中肯綮的点评,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我们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省优质课,在某种程度上讲,它不仅是展示我们省教育教学实绩的窗口,也是我们各地(市)教育教学水平的真实反映。20节课中暴露出的问题,正是我们平时抓得不实或努力探索而未取得实效的地方。作为教研员,我该怎么办?从担任中学语文教研员的近九年中,我深深地认识到:教研员要扮演好多重角色。

  首先,当好研究员。不仅要研究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还要研究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命题)、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等。探索教学规律,为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创造条件。余老师潜心研究,卓有成绩,他是真正的研究员。对于余老师,我心仪已久,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他在阅读教学方面长期深入地研究与探讨,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余老师的精思深研,照出了自己的浅薄。他永远是我行动的高标。

  其次,做好指导员。教研员担负着本学科的指导工作。要根据教育方针、教育规律以及本学科教学实际,指导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标、教材所体现的教学目标;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反思自己这些年的工作,自己的指导并不得力:不说其他,单是省优质课竞赛来说吧,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我们的竞赛成绩就无法与那些先进地市比。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教研员的指导水平。

  第三,当好组织者。教研员要做好如下组织工作。比如,组织教材培训;组织课堂教学改革优质课与观摩课;组织质量分析会、学科竞赛活动;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和课题立项试验等等。

  第四,做个参与者。教研员只有深入学校教学一线,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具有针对性、准确性。为此教研员必须参与到学校教学、教研中,经常到班级听课、参加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

  第五,当个联络员。在上级有关部门和教师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如,省教研室、其他地市教研室、本市教研室的精神和信息的传播、工作的联络等工作。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信息反馈及时。它不仅是我们了解外界的一个窗口,也是外界了解我们的一个纽带。在本地更要帮助各校搭桥,让老师们相互交流,提高。

  第六,做个服务员。要始终树立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的观念,帮助语文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由此可见,要真正当好教研员,只有研究教学,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实施过程,及时了解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情况,增强教学研究的针对性,才能取得教学研究的主动权并指导课堂。

 

  省优质课已结束多日,但余老师在会上对我们提出的殷切希望至今仍萦绕在耳畔:“丰富知识,增强能力,重视文本的大众化的阅读教学研究”。

  余老师的话实际上蕴含两层意思。首先是要我们不断学习。只有自己充实了,才会左右逢源,别人的方法也才可以应用。陈日亮先生曾说过:“数学教师有了一桶水,也许可以教一辈子;语文教师则只能越教越浅,最后便不自觉地成了“教参”的传声筒,或简直就是奴隶。”是啊,余老师的教例我们不是没有看过,也不是没有试过,但为什么总感到运用起来并不得心应手(记得高中组优质课竞赛时,有位教师在教《祝福》时学用余老师的主问题设计,抛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这个问题,但并未起到带动整篇文章阅读的效果)?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功力不够,会“形”却不能会“神”,所以才不能从心所欲。

  教育是我们共同的事业,但教学只能是个体的劳动。如果我们学养不够,经验不足,就不能与时俱进。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教研员(教研员也是教师的一员),都应该“将自己定位在这样的坐标里:横坐标是学养的积累,纵坐标是经验的增加。”否则,只能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

  其次,一定要重视文本的解读。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是建立在对文本学习的平台上的。因此,师生认真、深入地研读文本,学习文本,应是语文课堂的根本。而语文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也正在于要通过学习文本,去学习语言的运用,去鉴赏和评价语言运用之妙。虽然我们的优质课不乏精彩纷呈,比如,《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教师能充分运用文本,让学生感知一篇,选读一部分,精读一段,层层递进,干净利落,实用;《三峡》一课,以朗读品味为主要手法,以全班读为主要活动方式,带出若干个有层次的朗读理解活动,份量重,对话充分;《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课,理性化教学,层次分明,造型有模样……但令人遗憾的是,本次优质课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集中在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上。

  1、部分课对文本的解读不深入。有些教师一味追求出新出奇,对文本就像蜻蜓点水,一点而过,如,《最后一课》的教学忽视文本解读,为了引人入胜,一方面用了大量的音频与视频,另一方面以“我来当导演”和 “我来塑像”为主要活动方式,其中“我来当导演”板块远离课文庄严的主题,“我来塑像”更是离开文本,可谓舍“本”逐末,其教学自然是“危险的”(余老师语);。还有文章长、难度大的《藤野先生》探究不到2分钟)二是大量的碎问碎答充斥课堂,不能整体的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不能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据余老师统计,本次大赛每节课平均提问次数为20次)。三是几节散文阅读课真正“有文学欣赏水平艺术的为零。” (余老师语)。

  2、对文本的解读不持久,出现了如下现象:①缓入。《周庄水韵》导课就用了7分钟;②早出。过早离开文本教学的占本次课节的25%,其中《俗世奇人》离开文本迁移拓展竟然耗时达14分钟。

  这些问题足以引起我们的警醒。作为一名教研员,我一定要从自己做起,深刻反省本市竞赛课中存在和暴露出来的问题,虚心向其他先进地市学习,向语文大家们学习,严格遵循语文自身的规律指导教学,让语文教学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才能清晰地找准成功的方位。我相信:语文道路虽然崎岖难行,有了今天痛苦的尝试,有了观课教师深刻的反思,有了全省所有语文教育同仁积极的探索、不懈的努力,语文教师的好梦不再难圆,下一届河南省语文优质课比赛一定会去浮华,尚朴实,还语文课堂以本真面目,真正彰显出我省语文教学的实力!

2007-11-8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