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讲座报告 >> 正文 | 今天是: |
|
|
授人以渔 | |
余映潮老师在山东临淄区(三) | |
作者:刘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4 20:06:25 | |
授人以渔 ——听余映潮老师讲课有感 - 临淄区皇城一中 刘英 听余映潮老师讲课有种别样的感受。朴实又沉稳,从容又淡雅。看上去没有惊天动地的激情,实际品味余韵悠长。他确实将语文的课堂科学化了,艺术化了。看似无形,实际匠心独运。 我最佩服他的学习指导——授人以渔。学生毕竟是学生,在对课文的主旨把握,和语言赏析方面肯定有所不足。就需要老师给予指点。作为老师的往往知道问题所在,但是就是不知道怎样帮学生纠正。往往直接给予学生答案,而余老师不仅善于体察学生的反应,而且擅长帮学生纠错。与常人不同的就在于授人以渔。正是余老师的这种方法的指导,才使他的课堂魅力无穷。 余老师是研究教学方法的专家,能够把课堂时间经济有效地利用。导语的简洁明了,课堂学生活动充分,思维的培养扎实有效,精段阅读赏评深入。 在《说“屏”》一课的授课中,设计了一个独具匠心的问题:“假如没有这一段,会怎样”,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需要细致地阅读课文,需要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还要考虑全文的整个布局,还要考虑段间的结构关系。看似简单,实际是对文意的概括,提炼。对学生的多种思维训练。看似从局部提问,实际落脚在整体上。这一问题解决后,学生对本文就基本把握了。 其次,在词语的赏评方面,让学生找出第一段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第一段是凝聚了作者对“屏”的认识和感情的一段,也是本文中最精彩的一段。学生在赏析词语的同时,也就增强了对“屏”的认识。也是富有匠心的一笔。尤其是“力透纸背”的词语的鉴赏,启发学生读懂隐含在词语字里行间的意思。是鉴赏中的最高层次。 《三峡》一课,更是绝妙。 第一妙在趣味识字的环节。将单个的字词把握,进行归类。“带山字旁的字及意 思和带水字旁的字及意思”,将本课的主要描写对象融会其中,本文描山绘水的内容也在字词的把握中,得以理解。表面在字词的理解,实际又着眼于整体感知。实在巧妙。 第二妙在朗读的指导,读出文言文的味道,给学生提出了至高的要求,文言文的味道怎样读出来呢?余老师只是轻轻地一点拨,就将这一难题解决了。妙着在哪里呢?——领起词拖音的方法。如,自三峡七百里中,读中将“自”进行拖音处理。自——三峡七百里中。还有四字短语的节拍朗读指导,我统计了一下,除却段首词,整篇文章绝大多数由四字短语来组成。找到了本课的语言规律。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王命急宣 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乘奔御风 春冬之时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良多趣味 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渔者歌曰 以二二拍读,读出节奏。让学生感受《三峡》的语言之美。“清荣峻茂”必须读出顿音。余老师又指导顿音的朗读,结尾“猿鸣三声泪沾裳”也是比较特殊的,需要情感的把握,重音轻读的处理,给人一种余味无穷的感染。从朗读的处理中,可以看出余老师教学的严谨风格。 第三妙在文言文的赏读指导上。从动静,色彩,高低,线条,等几个角度赏读第三自然段。抓住了第三自然段多角度写景的特点。给学生铺设了前进的台阶。使赏析这一能力有了培养的方向。第四妙在连词成篇的创新练习。在学生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以“连绵的群山”句式,仿句练习,将群体的智慧完成整篇的创新改编,改写成一篇“三峡之旅”的优美散文。结尾收束全篇,实在漂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