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讲座报告 >> 正文 | 今天是: |
|
|
余映潮老师在潍坊之九:短文三篇 | |
作者:夏永亮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19 17:04:37 | |
短文三篇 听 潮 山东寿光稻田一中 夏永亮 当年鲁彦先生一篇《听潮》选入中学课本,带领无数学生进入了海潮涨落的情境,领略了大海的雄壮美和它的伟大力量。今天,在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的课堂上,我们亦如鲁彦当年一般,切身感受到了这一“语文潮”的魅力。虽然没有大海潮涨潮落的雄浑,却如细雨润物一般,不但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听课的老师们更是受益匪浅。 几年来,山东省特级教师刘湘玉老师领着我们扬州、宁波、淄博、临淄、恒台等地聆听余老师的报告和讲课,2007年更是把余老师邀请到了寿光与500多名寿光语文老师面对面地交流,这次潍坊市教科院举办“余映潮课堂教学专题培训”,刘老师又带领我们寿光100多名老师参会。会上,余老师把他一流的教研工作、一流的论文写作、一流的教学艺术再次立体地、多侧面地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大家。 余老师所倡导的“主问题”“板块式”教学设计,以训练、话题的形式带动学生对文章的分析,可以说是对我们多数人所持的那种授课思路的一种“颠覆”,而这种“颠覆”正是我们教学多年所不能突破的瓶颈。长期以来我们都是让学生在分析课文中寻找答案,余老师似乎是让学生在答案中回过头来分析课文。“话题”即可能是“答案”,而“建议”即是“训练的方法”。在余老师的课堂上,我们这些听课教师似乎也变成了学生,会不由自主地随着余老师的思路去分析,去感悟,去欣赏,去品味。他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分析的能力,更有情感的愉悦、合作的快乐、思维的锻炼。我感觉自己也是在对这篇课文重新认识,真没想到还能从这样的角度来和学生一起品味课文。我毫不怀疑,如此这般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学生便自能阅读、自能分析了,那时,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将更快乐,我们这些语文教师也将更有成就感,我们也就更不会被指为牵着学生的鼻子误人子弟了。 有人说,名师之所以为名师,就是名师自有名师的高明之处,我们凡人是学不来的。可是如果接触了余老师,接触了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思路”,了解了余老师的“活动充分,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理念,相信是不会再有人这样说的了。余老师是名师,但从没有名师的架子,余老师的理论如阳春白雪、高山流水,但绝非知音难觅,而恰恰相反,他的理论是最容易为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所接受和运用的,真地是“一听即懂,拿来就用”。 当余老师的学生,真幸福。 细读的魅力 ——听 山东省寿光市洛城一中 张泽同 在槐花飘香的季节,我有幸第五次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 从《散步》开始,《走一步,再走一步》,沐浴着《七颗钻石》的光芒,品味着《送你一朵转基因花》的芬芳,打开《说屏》,推开一扇《窗》,沉思《邹忌讽齐王纳谏》,领略《三峡》,跨越《中国石拱桥》,吟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余老师的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新的启发,新的超越。这一切,都源自余老师对“创新”一词的厚爱和执著。 作为 细读,就是要读出细则。 细读,就是要读得细致。 细读,就是要读得细密。没有语言积累的语文课堂是低效的课堂, 细读,就是要读出细节。 “细读”两个字,细细研究的魅力,细细品读的魅力! 五月榴花照眼明 ――再“读”余映潮 山东寿光实验中学 巴明玉 五·一假期刚过,正是石榴花开、菜果飘香的时节,我们怀着期盼与喜悦的心情,聚首潍坊市金宝宾馆,参加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走进文本,走进语言”课堂教学专题培训,得以再享这位语文智者的言传身教,接受精气神的绝妙洗礼。这是余老师应邀再度来到潍坊。去年暑假期间,他在寿光世纪学校举办课堂教学讲座,并亲自执教公开课。余老师谦和的师风,灵动的教学风采,他的幽默睿智与不凡谈吐,给每一位与会的语文老师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余老师是全国知名的语文教学与研究专家,他创立的板块式教学设计,主问题推进课堂模式,他的语文研究方法,受到中学语文老师的广泛认同,并在全国推广。余老师原是湖北荆州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从岗位上退休以后,本该是颐养天年了,但他依然勤奋地全国讲学上课、帮带弟子,多次的接触让我读懂了他的深意,我认为他骨子里有种责任,他是在将他20多年来语文教学与研究的经验和方法,无私地传承给广大的语文教师,促进语文老师尽快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一种最好的生命延续么? 了解余老师是好几年前的事了,那是从刘湘玉老师那看过他的几个课堂设计,感觉新颖而富有创意,此后我经常浏览他的“语文潮”网站,并有意识地借鉴与学习他的设课技巧。那时他已声名远播、弟子云集了,他指导过许多老师,都曾获得全国课堂比赛的大奖,他被聘为很多学校的教学顾问,还兼着全国几十家语文报刊的编稿任务。张志公先生如是评价余老师,说他在语文教学方面是一流的教学设计,一流的课堂艺术,一流的论文写作。我认为应再加个“一流”,这一切都源自他一流的勤奋好学与唯美追求。 前年参加省课堂大赛前夕,为了备课与丰富资料,我从济南思之源教育书店购得两本余老师的专著《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细读研罢,感觉受益匪浅,提升颇大。近两年的面见听课,使我对余老师有了更加深入的解读,在此我不想细数余老师精美课堂之妙招,也不想极尽溢美之辞盛赞他的风采。因为我不想我们的语文改革偃息在一片花哨的叫好声里,正像李宏绯老师所说,他最不希望每次培训与听课给大家带来的只是感觉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为之一震,而后一切又趋于平静,依然穿新鞋走老路。我只想说,并告诉我的同仁们,余老师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领跑与践行者,他最希望看到的依然是通过自已的引领与带动,语文界能出现一大批力求上进、锐意改革的语文新兵。 如何把临渊羡鱼的激情转化为退而结网的动力?我认为这需要一种持之以恒的长效努力,要冷静理性地借鉴与吸收,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形成自己的独到风格。这是余老师给我的最大收获,就像蜂采百花酿得佳蜜,他勤奋研读,笔耕不辍,为上好一节课,研读文本上百遍,翻遍十几种教学刊物,阅读几十篇相关文章,设计多套教学思路,写出多篇教学论文,这是真正的“把文本读厚,把教材教薄”,要不何来课上的驾轻就熟和游刃有余?余老师就是在这种长期磨炼中锻就了他的三个“一流”。 大师并非遥不可及,要有意识地吸收学习余老师的课堂设计艺术。我们需要的不是“演课”,而是要自己会设计课堂,上出高效实在的课。余老师的板块式设计,主问题推进,使整堂课结构合理,体现美学原理,实用而又易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很受老师们欢迎。这不仅限于听他几节课,更重要的是要多读他一些著作文章,然后付诸于自己的实践。去年妻子参加潍坊市优质课评选抽到《松树金龟子》一课,这是一篇介绍动物的说明文,在与她备课时,刘老师与我们几个就是根据本课特点,设计为“朗读――识字词”“跳读――摘信息”“说读――识龟子”“诵读――品语言”四个板块,整节课以读贯穿,条分缕析,学生活动充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我也注意尝试不同课型特点,采取灵活有效的设计方案。学校举行公开课,我讲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本文情味浓厚且事件较多,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后,我们共同展开五个活动板块:“朗读――识字词”“跳读――说故事”“议读――析选材”“品读――悟情感”“背读――品妙点”,整节课思路明晰,重点突出,语言学习到位,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认可,我认为也得益于课的设计。 金宝两天的学习充实有序,轻松而过。余老师就要结束短暂的潍坊之行,在培训即将结束的互动活动中,我情不自已并有幸接过话筒,代表寿光作了如下的简短发言:我们寿光语文同仁有幸结识余老师,并成为这位语文前辈的弟子,在对余老师感佩之余,我们更愿以实际行动去编织七彩的语文课堂。自您去年的寿光之行后,寿光掀起了“映潮热”,在您的引领下我们在不断探索,我们的谈话式课堂,主问题推进,板块式设计开展得如火如荼,打造了一个个精品高效课堂。我想以几句古诗表达对您的由衷敬意和美好祝愿:“接天莲叶无穷碧,映荷花别样红”――祝您及您的弟子事业红火,如日中天;祝余老师的教学研究之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余老师,你就像五月里火红的石榴花,永远散发着迷人的芳香,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给我们注入激情,催我们不断奋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