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讲座报告 >> 正文 今天是:
在南京看余映潮老师上课
作者:丁卫军 文章来源:小丁工作室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11 18:30:30

徐杰先生来电话,余映潮先生于29日给南京市骨干教师上课和讲座,余老师28日来宁。多么难得的机会啊,又可以享受余老师带来的精神大餐了。没有多想,立马决定28日赶赴南京,拜会余老师。

28日下午530,经过4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余老师下榻的靖江渔港宾馆。徐先生已经给我预订了房间。那时,他和余老师已经在301包厢等着我一起晚饭。

推开301的门,余老师笑意盈盈地望着我,是那样的慈祥,起身和我握手,示意我坐下。徐先生给我介绍另两位先生。年长者,鼓楼区的孙和平先生,握手,孙先生说,今天终于把丁老师的名和人对上了。其实,在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读过孙先生的大作。年轻者,南京29中的王生福老师,真是青年才俊。余老师不喝酒,但还是坚持倒了一杯啤酒,为我们助兴。围坐五人,谈笑风生,没有丝毫的拘谨。话题自然是语文,从郭初阳的课例,说倒评课,说到读书……余老师总是微笑着,入神地听,从容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思维敏捷,条理清晰……哪里像是一个60多的老人?

送余老师回房已经是8点半了。余老师还要办公,说对明天的课和报告还要再推敲。徐先生说,这是余老师的习惯。

                               

29日上午8点半,余老师开始上第一堂课,讲的是传统经典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余老师已经上过不止一次了。余老师是不重复自己的啊!这是屏幕上出现了教学创意:说明文思路分析能力训练。余老师的课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华美,就是那种最为简单,甚至有些原始的类似于幻灯的那种。余老师开始解说什么是思路。课就这样开始了。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进入了余老铺设的教学思路中;渐渐的,学生话多起来,句子连贯起来,要求发言的此起彼伏……还是看看余老师这堂课的板块思路吧!

课件显示:作者简介——美词认读(这也许太小儿科了吧?可余老师一点都不含糊。

课件显示:训练一:理清文章思路。话题:《中国石拱桥》——全文构思严密,极有层次的布局。

师:读课文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学生读课文,余老师指名学生作答,很显然,学生的思路有些凌乱。课堂气氛似乎有些沉闷。我更纳闷!

课件显示:建议大家这样思考:(1)分析12两段与其他段落的关系;(2)分析第3段与其后5段的关系;(3)分析“赵州桥”与“卢沟桥”的位置关系;(4)分析“赵州桥”的两段之间的关系;(5)分析“卢沟桥”的三个段落之间的关系。

原来这样啊!这样的建议让学生立刻抓住了分析方法,思维豁然开朗起来,学习小组的讨论很热烈。余老师提醒注意关键词。学生回答第3个问题有了偏差,余老师提醒:如果换一个问题,你可以得满分,那就是比较两座桥。师生的对话和谐而流畅,学生开始活跃起来了。

课件显示:小结:分析说明文的思路,主要是三“看”——看全文的总分关系;看主体部分的先后关系;看文章段落的位置关系。

具体可感的小结,清晰简约。

课件显示:训练二:分析段落的层次。话题:《中国石拱桥》——文中段落规范,极有层次的展开。

课件显示:建议大家这样实践:(1)分析第3段的层次;(2)分析第5段的层次;(3)分析第9段的层次;(4)分析第10段的层次。

很显然学生已经在前一个环节中把握住了分析思路的方法,很好地运用到了对段落的层次分析上来。学生答问的流利,分析准确到位令人叹服。相互的补充、质疑,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这是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得以实现的。

课件显示:小结:课文中可以学用的段落层次的方式有:并列式、总分式、分点式、主次式、阶段式。

课就在这样的明晰的思路中结束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教学用语都带有鲜明的余氏特点。这样的表述不是仅仅的名称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改变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余老师的“板块式”的教学思路,“活动充分、积累丰富”的教学理念在这一堂课中得以充分的展现。但是,我们在阅读余老的课例,在看余老的现场展示中,不能仅仅看看到板块的程式的演进,重要的是要看到板块中所体现出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更要读出其中所蕴含的学术养分。也许教学技术的模仿有时会容易得手,但教学艺术的精进、学术的丰厚就不是一日之功了。余老的展示,可以让我们看到他对文本的研究功力,对文本的解读“角度”,这是可以说是一个教师的看家本领。

余老师的第二堂课是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课件显示:背景资料(一)关于张岱。学生齐读,老师补充:岱字是泰山的别称。

课件显示:背景资料(二)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节选(两轴精品:淡雅、高洁,惹人喜爱。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张岱《湖心亭看雪》。)

学生齐读课文,老师提醒:读出情景的味道,读出情节的味道。生再读。

课件显示:话题讨论一:本文中最难准确翻译的是哪一个字或者那一个词?

课件显示:资料(三):你看为他荡舟的船家始终不理解“相公”的古怪脾气,他大概一上船就在纳闷:这么冷的天,深更半夜,还要到湖心亭看雪,真是个怪人!——《诗的小品,小品的诗》

课件显示:资料(四):严虹霞:《湖心亭看雪》双重自我形象探析(文学教育)

(师生共同探讨了“芥”、“强”、“痴”等字,这不仅仅是一个疏通文句的过程,更是对人物情感、个性的评析过程,学生思维活跃,见解各异。老师的资料补充较好的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是一种赏析范本的展示。)

课件显示:话题讨论二:将这篇文章划分为四段是不是更让我们容易理解一些呢?

学生在四段的划分上产生不同的看法,师生共同讨论,老师明确:这篇美文的写作思路是:背景、情境、故事、意味。这似乎与第一节课相呼应。学生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老师接着说,有评论讲“作者用散文诗的笔法,来记录一种精致的生活。”继续说:古著文讲究起、承、转、合,文章行云流水。

课件显示:资料(五)节选《诗的小品,小品的诗》

课件显示:话题讨论(三):“42个字”美读欣赏。老师指导:读文言写景文章,要读出画面的层次感,读出色彩,读出动静,读出景物对比,读出清晰与朦胧,读出用词用字,读出虚实。

课件显示:资料(六)(七)节选自《幅短神遥  墨稀旨永》(《文学欣赏》2007.5

课件显示:课堂小结:这一堂课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1、文意理解;2、文脉分析;3、文笔欣赏。

我们不难看出余老师上《湖心亭看雪》与其他名师文本的处理是不同的,在于他的简约,有在于他的丰富,丰富在大量资料的有机穿插。其关键还在于解读文本的“角度”独特。

余老师的课结束了,真的值得玩味,意味深长。上午的第二个环节就是互动交流。南京市的几位老师作了精到的发言,热情洋溢。孙和平先生邀请我与徐杰发言。有意思的是,我和徐先生发言的话题竟是一致的,关于课堂的讲析问题。我先说,抛砖引玉,徐先生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说,思路敏捷,才情横溢,真不愧为余老师的高足。

我简短地说了下面这段话:我相信大家一定有这样一种感觉,余老师的两堂课似乎与标以新课改名头的公开不同,淡雅高洁,真实朴实。余老师用语文的方式解读文本。解读文本能力是我们青年教师需要修炼的硬功夫。余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看了余老师的两堂课,我觉得余老师“不回避讲,着力在细节”,新课改形成了一种阅读课刻意回避讲析的倾向,满堂灌,演化成满堂问,满堂读,满堂练。余老师的讲,讲在方法的充分指导,讲在学生误读的修正,讲在思维的有序启发,讲在视野的拓展,讲在高度的提升(赏析能力的有意识训练)。

                             

如果说余老师的两堂课让我们精神的享受,中午杨正奎先生的酒席盛情是一次物质享受,席间关于语文的激情研讨,更是分享了智慧、才情。杨老师的底蕴、曹桂兰老师的率直、柳咏梅老师的内秀,加上徐杰先生,整个午餐真真变成了语文研讨的小型沙龙。我在倾听在阅读,在默默的感慨——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下午是余老师的专场报告。130准时开始。余老师报告的题目是:《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教学》。报告分两部分,余老师首先谈上午的两堂课的创意:

1、深度。着眼于课文内容。《湖心亭看雪》穿插式手法,用大量资料支撑教学,开阔学生视野。

2、思路。思路的展开有利于学生有层次地学习。要善于勾勒思路,清晰步骤。

3、角度。角度最难找。角度这个东西,不经过,是不会出来的。角度找得好,课就会很轻松。(小丁以为所谓“千呼万唤,千思万虑”就是对文本的研究、把玩。)角度讲求一堂课教学内容的简约,关键在于提问的角度(余老师主问题的理念)。

4、手法。讲究手法会让你从技术走向艺术。变形阅读手法。把两段变成四段,在划分中需要概括,在概括中反思划分的合理性。

余老师的报告走入正题:

一、什么是语言艺术:就是对学生进行汉语字、词、句、段、篇及听、说、读、写的教学,让学生习得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赏析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是一种工具的授予,是一种技能培养,也是一种人文熏陶。

二、语言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一是教师对教材进行语言分析的艺术。从语言角度对课文进行梳理,进行提取、分类、品味、欣赏,从语言角度利用课文进行教学;二是教师实施语言教学的艺术(教材处理艺术、教学活动设计艺术)。

三、教材语言分析方法:

1、“类式”分析法:用“连类而及”的方法集聚并透彻地研究分散在教材中而又能形成体系的知识板块(最难说清的结尾、作用最相近的几篇开头);

2、“线式”分析法:面向全套教材,从纵向角度、进行系统搜索,清理出隐伏在教材中的各种单项知识、单项技能进行训练的教学线条;

3、“块式”分析法:从文体阅读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文体式”的语言分析;

4、“篇式”分析法:对一篇一篇课文进行“理读”——清理式的阅读、整理式的阅读,弄清一篇课文在“语言”方面的细节。

四、教材语言分析实例:

说明文段式10种:总分式、并列式、分点式、分步式、分类式、分解式、主次式、衬笔式、答问式、表里式。

《背影》语言卡片10例:

开头与结尾;眼泪与背影;短叹与长叹;黑色与紫色;环境与心境;不送与要送  应走与不走;定格镜头与连续动作;话语与心情;简叙与详叙;平实语言与高雅语言。

五、语言教学的基本要素:

积累语言、感受语言、运用语言、欣赏语言。

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赏析:

1、《行路难》朗读式;2、《口技》练习式;3、《爸爸花儿落了》集美式;4、《故宫博物院》读写式;5、《湖心亭看雪》感受式;6、《苏州园林》讲析式;7、《我的叔叔于勒》品味式;8、《三峡》审美式;9、《白杨礼赞》评注式;10、《送你一束转基因花》评改式。

七、语言教学研究的实用课题:

1、初中语文第*册语言分析

2、初中语文散文作品分析及其研究

3、初中语文小说作品分析及其研究

4、初中语文文言文作品分析及其研究

5、初中语文说明文作品分析及其研究

6、论初中语文语言教学的方法体系研究

7、结合课文谈语感及语感训练研究

8、论初中生写作语言的研究(陈述性语言训练、说明性语言训练、抒情性语言训练、议论性语言训练)

9、语言学习与训练的课题研究

10、结合课文谈从语言教学入手进行美育

三个小时的报告,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豁然开朗!这需要多少年的积累,需要付出怎样的艰辛,需要怎样智慧劳动啊!行动的研究,行动的引领。如果我们只是记下了这些,又能怎样呢?如果只是当作一种追星的狂热,又能得到什么呢?余映潮全国只有一个。正像孙和平先生所言,心动更要行动。至少我们可以努力做一个余映潮式的人。我在在自勉之。

                                

报告结束后的余老师依旧兴致勃勃的解答老师们的疑问,一拨一拨的接受合影要求。他慈爱的笑容充满亲和。他对年轻人总是充满热情,充满希望!

一天的时间太匆匆太匆匆。晚上王生福先生盛情邀请,一起聚会梅村,说不完的语文,智慧的火花伴着酒杯的碰撞,再一次点燃语文激情。大家相约无锡再会。

9点多,鼓楼区教研员顾敏老师开车来接我们,与王生福老师、柳咏梅老师一起去拜访余老师。大家围坐余老师跟前,畅所欲言。我深深感受到余老师满腔对语文的爱,对青年教师的厚望,荆州的老师有余老师该是怎样的一种幸福。我也深深感受到鼓楼区的老师们有顾老师这样领头人也该是多么的幸福。真的,我们当珍惜。

30日未能送余老师,只能发一短信,祝他老人家健康、顺利。下午余老师信息说:安全到武汉,放心。一股暖流涌动心间。余老师对学生的心总是那样的热,总是那样的细致。

难忘的南京之行。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