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 今天是: |
|
|
品文章之美 析文章之妙 | |
余老师课堂教学品析艺术探究 | |
作者:达海宁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15 5:15:01 | |
品文章之美 析文章之妙 ——余老师课堂教学品析艺术探究 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 达海宁 这段时间对余老师教学艺术的学习,主要是阅读他的教学课例和他所点评的课例。在阅读中,我发现余老师非常注重阅读教学中的“品析”。下面,我们先来看他的几个教学课例和点评课例。 以他最近所开的课为例: 《荷叶·母亲》美读课文之后,教学紧紧围绕“品析”展开:1、术语点评法,学习全篇。2、课文集美法,学习局部。3、妙点揣摩法,学习细部。 《登高》一课,其教学环节为“吟诵体味”、“品析鉴赏”两块。课堂上大量的时间是引导学生进行“品析鉴赏”。 在语文潮网站上,有余老师评课的专栏——《映潮评课》,其中他评《桥之美》是这样说的:“弱点主要表现在: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比较浅的。说它“浅”是因为教学中缺少“析”与“品”,学生的活动基本上只是“找”。“找”什么?就是找到与教师提问有关的内容并将它们表述出来。这种“找”的活动,因为没有多少“分析”的成份,没有一点语言欣赏的成份,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训练上就欠缺力度……如果代之以一个精段的品读该有多好。” 对《你一定会听见的》他做了这样的评价:“在‘美点寻踪’环节,教师既没有示范,也没有绾结。学生可能会品味到哪些句段,会有什么样的发言……老师也没有表示出进行点拨的准备。” 由以上,我们可清楚地看到余老师对阅读教学中的“品析”非常重视,这表现在两方面:1、阅读教学不能缺少“品析”这一环节;2、教师要在学生的“品析”活动中充分作为。 下面,我将就余老师阅读教学中的品析这一话题,把我个人粗浅的学习心得向大家做一汇报。 一、什么是“品析” 余老师曾说过:“阅读教学有四要素:诵读、品析、积累、运用”。“品析”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那么,什么是“品析”呢?在《余映潮教学艺术50讲》“教材阅读的艺术·品读”中有这样的表述: 品读(含品析 笔者注)是深读、精读,就是从不同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它要求解决课文中“如何好”、“为什么美”的问题。 二、“品析”什么 我们先看几个例子。 《梧桐的悲哀》 • 文章美在一个“飘”字,它写出了飞花的轻柔、欢快,写出了飞花充满希望的寻找。 • 美在“满天”、“漫天”等词写出了飞花之多,写出了生命的不计成本的投入。 • 美在从“一只只”“一顶顶”到“一堆堆”“一团团”、从“水灵灵”到“冷冰冰”等叠词写出了飞花命运巨大而不幸的变化。 • 美在文中第三段写得特别具有生命的光彩。 • 美在“奇异的雪”、“一只只小蝴蝶”、“一顶顶小降落伞”呼应着文中“它们是数不清的小生命呵”一句,形象地写出了梧桐种籽的形态、色泽、动感与美感。 • 美在“它们要”“它们要”的反复运用,写出了梧桐籽对生命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 从段落的作用看,全文美在起、承、转、合的精妙结构。 • 从文章的表达意图看,全文美在描写与抒情两个明晰的层次。 • 美在文章托物抒情、咏物寄意的写法,没有土壤就没有生命——含义显得多么地深广。 …… 《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余老师用课文内容让学生品析了非常多的“文学知识”: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情节,细节;背景,场景;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情描写,心理描写;波澜,巧合;虚实,抑扬;伏笔、照应;详写,略写;顺叙,插叙…… 11月26—28日余老师在江阴英桥国际学校讲学,其间上了《记承天寺夜游》一课,课上“品析”环节精彩迭出:字词句之美、结构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美不胜收。 11月15日余老师在江苏教院上了《荷叶·母亲》,余老师对“术语点评”环节的小结是将整篇文章中“以物喻人、写物抒情、融情于景、一线串珠、开门见山、卒章显旨、巧妙穿插、生动照应”等手法一一明示。 综上可见,阅读教学中的品析范围甚广:可以是字词句段,结构层次,立意选材,创意构思,主旨意蕴,手法风格,意境意象,语言修辞,音韵格律;可以是刚与柔、实与虚、正与侧、疏与密、多与少、深与浅、分与合、美与丑;也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到细部。总之,凡一切有韵味的地方,能使学生对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的地方无一不在品析的视野之内。 三、如何进行“品析” 1、美点寻踪:侧重于让学生在课文的全篇或部分寻找、发现值得欣赏的地方并做品评赏析。如: 《生物入侵者》欣赏:品味语言特色让我们一起来发现美点。 《云南的歌会》这篇课文的美段是多么精彩啊!请同学们精读课文,对第四段文字进行“美点欣赏”。 重点看《口技》中最后一个板块的教学。 教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来品读课文的美点妙要。我们要抓住一个“善”字,针对课文内容,用“善”这个词来“造句”——造出的句子越多,你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得越深刻——这就叫课文妙点揣摩。比如说:“善”在“遥闻”一词用得好,它写出了深夜的寂静,写出了声音由远及近,“善”在“深巷”一词用得好,它写出了犬吠的回音,表达了口技的高超。 学生进行准备,小组交流,课堂发言:“善”在声音有大小,“善”在声音有远近,“善”在声音有内外,“善”在声音有动静,“善”在声音有疏密,“善”在“伸颈”写出了宾客在听表演时那种惊愕的神情,…… 教师小结:“善”在用“善”字通贯全篇,“善”是概括本文题旨的关键字眼。 像这样的“美点寻踪”式的课堂品析活动,燃烧着学生欣赏课文的一片热情。哪怕学生有时品出的内容浅显一点,但这毕竟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所得;在老师欣赏的目光中,他们的发言就像一片片小小的花瓣,在课堂教学中轻轻飘落,点缀在课文教学的绿草地上,构成美好的教学风景。 2、设置话题:老师给定品析的“点”并组织学生据此对课文进行欣赏。 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余老师设计的品析话题有: 于勒的“称呼”欣赏 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 说说若瑟夫的“看” 文中的景物描写欣赏 千姿百态的“说”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 课文中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船长形象欣赏 再如,《荷塘月色》的课上余老师精心创造了如下“微型话题” 《荷塘月色》中的"心情" 《荷塘月色》中的描写手法 《荷塘月色》中的动与静 《荷塘月色》的比喻美 《荷塘月色》的叠词美 《荷塘月色》的画面美. 第二层次话题: 《荷塘月色》中的"联想" 《荷塘月色》中的"衬托" 3、美点讲析:教师就学生未曾学习、不易触及或感觉困难的课文美点进行集中的重点讲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微型专题讲座——“繁、简、虚、实” 这一篇文章的笔法,表现在繁、简、虚、实四个字上面。 第一段是“繁笔”。繁在写了三问三答,写了两次窥镜,还写了一次反思。第一段繁中也有简,用了极简练的笔法。就是在“思”字后面,“暮寝而思之”,这个“思”字只说了三种现象,把很多内容简化了:如何向齐王进谏、准备怎么说、全部简掉了,简到了极至,所以是繁中有简。这一段写得比较实在,但是实中有虚,虚在对徐公没有一个字的描写,你看两次写徐公,“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徐公怎么美?不知道。即使是徐公来了,他仔细地看,自以为不如,还是没有写徐公怎么美。所以写徐公是虚写。 第二段,用的是简笔。很简单,就是见威王说了几句话,第一句话“入朝见威王”,这个环节一定是复杂的,但是写得非常简单。繁在哪里呢,繁在关键之处,就是“三比”,从家里的事,推论到朝廷的事。这种比较,写得很繁。所以此段是简中有繁。 第三段话,既用了简笔,又用了繁笔。最简的一处就是“王曰:‘善。’”用一个字表现出一个王者形象,非常的简。繁呢?那就是写下令,各种奖赏的方法说得很清楚。而且这段话还有一个虚笔,写得很虚的地方——齐国是怎么强大的呢?不知道,强大到什么程度呢?也不知道。作者通过另外一个句子来侧面反映这个问题,那就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个国家太强大了,人们才来朝见他;不然就会攻打它,占领它,把它消灭掉。这样一个句子看上去是实写,实际上是虚写齐国的强大。 通过这样一个微型讲座,余老师告诉学生即使一篇直白的文言故事里也有着优美的文学笔法。这无疑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文学欣赏的启蒙或熏陶。这样的品析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品欣赏的角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并在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方面获得思想启迪,有利于同学们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品质的养成。 《品析诗文的铺展手法》 春末夏初的时候,花开了。——这是一句话。你能将这句话写成一篇优美的文章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