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映潮教艺 >> 映潮说课 >> 正文 | 今天是: |
|
|
余映潮教学答问录(六) | |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 8:38:09 | |
余映潮教学答问录(六) 余老师您好,我们学校要组织教学比武,课文要求在高中语文第二册和第四册当中选取,我想请问您,哪一篇最适合上公开课?我是一个新教师,实践经验很是不足,所以希望得到您的帮助! 答:新教师参加教学比武,在选择课文上要注意“简短”和“浅易”。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可选(人教)高二册的《归去来兮辞》、高四册的《哀江南》或《促织》。 如果有教学进度的限制,则选在教学进度之后的课文。 选定课文之后,不要去下载人家的什么教学设计,先要自己品读课文,还要找到赏析本课文的八到十篇论文进行细细的阅读,透彻地理解课文之后再本着“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的思想去备课。 20081018 这份教案的问题请您指点。 答:《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无作者介绍,无铺垫。 事先无对课文的整体了解就一下子进入景物描写的朗读。 术语的运用有误,如“演读风景”,“风景”不能“演读”。“插手法之妙”也用得有问题。 “悲剧美”的讲析来得有点突然。要考虑删去。 “主题之明”,好像不是很明。 五个环节,一定上不完。 建议突现“幽径之美”、“藤萝之悲”“作者之情”,进行教学设计。 2008-10-20 余老师好。我很想向您请教作文教学的问题,我不知道作文课到底应该怎么上。您可以给我说说吗? 答:作文课怎样上,这是一个好大的提问。 可:有一个训练点。有富有示范作用的材料。有教师对作文技法进行指导。有学生的学习实践。 如:训练点:学习简洁生动地记叙一件事。 例文三篇:…… 老师讲什么是简洁生动地记叙一件事。 同学们就例文进行分析体味:如何简洁生动的描叙一件事。 老师小结,进行如何简洁生动的描叙一件事的技法指导。 出题目。 学生学习写作。 2008-10-20(本文原载于语文潮) 这次让我上说明文的评优课,我心里更是没底.上说明文评优课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算一堂成功的说明文评优课?<看云识天气>您认为应该怎样设计呢?望余老师指点迷津. 答:很努力啊。 这样很好。 《看云识天气》的教学,可以考虑在把握文意的前提之下,突出地训练学生一到几种能力。如概括的能力,分类的能力,设计表格的能力等等。 我这里只是点示一下,严密的角度与有序的内容还要靠你自己去斟酌。 2008-10-21 余老师: 您好!每每看到您在《初中语文教学通讯》中的文章,总让我感触。给我这样年轻的老师很大的帮助。真的很敬佩您。 今天我向您请教的是人教版的八年级第二单元中《台阶》的课堂切入。这篇小说很耐人寻味,我自己越读越有味,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口,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研读父亲,品味文字,如何把主题和语言品味结合起来呢》如何设计一个主问题把文章串联起来呢?请余老师赐教。谢谢! 答:看到你的留言中有“主问题”三个字,很高兴。 《台阶》的切入,最顺手的是“父亲”, “父亲”的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可以将学生引入到课文之中。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就是“父亲”的故事开讲的时候。 让同学们讲关于《台阶》中“父亲”的一些故事,然后集中地品味“父亲”的一个故事,这就是教学思路。 2008-10-21 希望得到余老师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开展才有实效”这个话题的指点。 答: “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教学我没有什么经验,我在任教研员期间是淡化这一块的研究的,因为农村学校太多。 如果要让这样的课有效的话,可能要注意: 学生在这样的课中能够真正地进行学语文的实践活动。 活动的形式与内容都应该比较高雅。 活动的过程既要训练学生动手的能力,更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践活动内容的选取要能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熏陶。 还要关照到学生有效的学习积累。 但活动的形式不可花哨。 大概如此吧。 20081025 晚上 余老师:您好!这是阅读了您给出的修改意见后进一步修改的论文,再请您看看。 答:反复读了。 修改得已经比较好了。 我分析了你的四个小标题: 一、涵咏文本语言——读出新意 二、明确编者意图——把握重点 三、丰富文本内涵——达到广度 四、适度拓展延伸——打开宽度 这里面有这样两个问题: 新意与重点相比,可能重点要放在前面。 广度和宽度相比,好像内涵差不多。宽,说到底,也就是广。 所以,我想你的论文主要内容的顺序可以这样安排: 一、明确编者意图——把握重点 二、涵咏文本语言——读出新意 三、丰富文本内涵——追求深度 四、适度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打开宽度”四个字可以用到文章之中去。 如果行有余力的话,结尾之前还应该加上一个教例,以说明对课文的深入有效的研读是于课堂教学极有好处的。 2008-10-2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