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今天是:
感悟余映潮老师的语文教学
作者:杨旭红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29

 

感悟余映潮老师的语文教学

洛阳市涧西区安徽路小学    杨旭红

 

三月的洛阳,牡丹飘香。余映潮老师从遥远的荆州来到洛阳,听课、评课、授课、谈课,他的语文教学思想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在几千名听课老师的心头吹起层层涟漪。作为一名参加听课学习的老师,我在硬板椅子上坐了一整天竟然没有感到累,原来心灵的满足可以使人忽略忘记了肢体的麻木。

一、     感悟老师的评课

老师在不熟悉教材的情况下,一边听课一边研读教材,一边记录做课老师每个教学环节的处理方法一边计算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真是比我们这些专门听课的人还要紧张忙碌。

再听余老师的评课,从他评《左公柳》《提灯女神》两节课,不难看出余老师的评课思路:先分析文本的教学价值,然后评析本节课的美点,亮点,弱点,评完一节课后再提供一个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切中肯繁。让听者也随着他的评析到教材中、到课堂上又走了一遭,不知不觉中对听过的课进行了一番理性的思考。这种精彩的评课让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余老师的学术水平,更让我们对他严谨的态度肃然起敬。六十多岁的老人了,无一丝的懈怠,无一丝的疏忽,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懒惰呢?

二、     感悟老师的上课

老师这次上了两节课,一节阅读课《顶碗少年》,一节讲读课《窃读记》。《顶碗少年》一课设计了“一课三练”——“请你勾画”“请你评说”“请你分析”。孩子们在静静地阅读,静静地思考,在字里行间走了一圈又一圈,有了充分的思考,在老师的示例引导下,孩子们对文字对段落进行评析时,发言就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窃读记》一课,老师带着学生做了一系列的品读活动,“解说一个词”“品味一个词”“品读一段话”,短短的40分钟,孩子们在阅读,在分析,在欣赏,老师一个问题也没问,学生们却在积极的思考,积极地参与表达。这不正是我们的课堂所要追求的境界吗,点燃学生的智慧,让他们思如泉涌,滔滔不绝?

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法,早有耳闻,亲眼所见才有了更深的感悟。“诵读”不是在诵读的形式上做文章,而是根据文本中思想感情的特点进行指导。“品析”可以赏析字词句的美,文章结构之美,还可以赏析表达之美,描写手法之美……真是美不胜收。“训练”更是每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让学生说、写、读,理解、积累、表达成了训练的主线。

看完老师上课,我们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交给学生什么,认识更加清晰起来。

三、     感悟老师的谈课

上完课,老师又给与会的老师做了一个小讲座——《好课是这样炼成的》,讲座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老师在备课中应该注意什么,关注什么,重视什么。为了让老师们听得更明白,操作性更强些,老师还举了许多教学实例,听完讲座,我们有了茅塞顿开之感。

四、     学习后的一点思考

老师无疑是语文界一座丰碑式的人物,他的课,我们该学什么?我想,我们要用研究的目光来学习,不是一味模仿他“板块式”的教学设计,不是挑剔他的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小学阶段,而是要看他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学习他的课堂理念以及课堂背后延展的思想内涵。

老师的洛阳之行,毫无疑问,在我们这些小学语老师面前推开了一扇窗,使我们更加清晰的看到了前面要走的路。从心底里说一声:谢谢余老师!(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wenchao.com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