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映潮教艺 >> 阅读教学 >> 正文 今天是:
01.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简案
作者:HQD 文章来源:余老师荐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10 19:23:17

 

人教七年级(上)第一单元

HQD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诗歌,散文;有现代文、文言文;有中国作品,外国作品。学习本单元,要求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正确对待自己,从容面对未来,准确把握人生。

学习本单元,要达到的目标是:抓好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法。陶冶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山的那边》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说读。

主要教学步骤:1、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2、竞赛比读。或分组,或分男、女生读,要求读出感情。3、组织学生讨论。

说读训练实施过程:1、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对课文读出感情。2、根据课文内容与阅读提示,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①在山的那边是什么?②诗中的“山”和“海”除字面意思外,还蕴含着什么意思?③请同学们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④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⑤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3、同学们自选问题进行准备,争取发言。4、就以上几个问题组织发言。5、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方案二(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教学角度:品读

主要教学步骤: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2、品读词、句,体会感情。3、背读竞赛。

品读训练实施过程:1、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思想感情。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3、组织各种形式比读。①指名读。②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③齐读。4自由品析:找出文中的美词、佳句并体会其好在哪里。5、教师示范,比如:①我认为    用得好,好在      。②我认为 句子 用得好,好在       6、以以上两种形式组织学生自由发言。7、学生背读诗歌。8、结合课后练习三,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首抒情诗,篇幅不限,但必须创设一定的意境且有真情实感。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说读。

主要教学步骤: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要求: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情节,突出重点即“脱险”的过程。可小组交流,也可大班交流。3组织学生讨论获得了那些启示。

说读训练实施过程: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决。2、教师投影出示以下问题组:①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②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③“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④“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⑤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3、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组,帮助学生掌握记叙要素,理清故事情节。注意引导学生看书,不要脱离课本,要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4、组织学生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方案二

教学角度:写读

主要教学步骤:1、内引生活,师生谈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怎么办。2、速读课文,了解大意。3、同学们改编故事情节。4、交流与评价。5、说话训练。

写读训练实施过程:1、举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的例子,谈经过和结果。2、快速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如:训诫、嶙峋、眩目、啜泣、纳罕、小心翼翼等词。了解课文大意,并要求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3、创设情境:①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②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4、同学们进行想象,把全班分成两大组分别做①和②题。5、组内交流说话。6、全班推举代表发言,教师作评价。7、每个同学谈一谈遇到困难时的想法,说一句话。其格式为: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想到了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生命  生命》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联读——即将内容、主题相近的课内外文章和在一起进行比较朗读。

主要教学步骤:1、初读,读懂大意。2、再读,读出感情,理解主旨。3、联读,读出异同,认识生命。4、积读,读出哲理,积累警句。

联读训练实施过程:1、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注意①几个词语的音、形、义。比如骚扰、小憩、擎天撼地、应许、震撼、庸碌、肃然起敬、糟蹋等词。②几个句子的语气、语调、语速、重音。2、理解大意,用一名话说说对文章的理解。3、找出自己认为写的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4、赏析语段中好词语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感情。5、有表情朗读,讨论主题(即珍爱生命、热爱生活)。6、与法国作家蒙田的《敬畏生命》进行比较,促进学生对生命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7、大声地朗读课文,有意识的把哲理性的句子多读几遍,摘录下来,并收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作积累。

方案二

教学角度:写读

主要教学步骤:1、精心导入,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2、感知内容,体会作者感情。3、研读与赏析。4、体验反思,讨论交流。5、写读后感。

写读训练实施过程:1、教师讲述一位癌症病人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是怎样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持搏斗的故事导入新课,从而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2、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以下问题:①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词、句并体会其作用,从而分析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更贴切地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4、研读学习后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多媒体投影以下思考题:①阅读本文后,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对生命有哪些认识?②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对生命或人生是否有不同的见解。5、以《生命的启迪》为题写一则读后感。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紫藤萝瀑布》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品读。

主要教学步骤:1、配乐范读。2、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3、组织讨论课文有关内容。4、品读文章的美点。

品读训练实施过程: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听读。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并思考以下问题:①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③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3、引导学生讨论,并重点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4、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讨论明确“紫藤萝的命运的象征意义”。5、进一步品味文章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教师提出有关紫藤萝的描写段和学生一起品读,揣摩语句,体会写景的方法及写景的妙处。6、引导学生自由背读文中美点,并注意运用。

方案二

教学角度:写读

主要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2、感知设计。3、品读设计。4、品析设计。5、摹创,归纳总结。

写读训练实施过程:1、多媒体出示课件,教师由大自然的瀑布导入新课。2、教师范读课文(或用多媒体范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教师提出感知要求。3、引入品读(品读内容为2——6自然段,从描写特点,运用的修辞方法,精确的动词等角度去品读),教师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指导朗读)。4、品析第7——10自然段。品析的方式是先由教师提问,作一个引导,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忆花与看花的不同感情基调,再通过多媒体插放视频突破难点,让学生明白前后感情基调不同的原因,理解文章主旨。5、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仿2——6的方法描写静物(教师提示注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以动写静的写法运用)。6、交流、讨论。(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童趣》教学新点子

方案一

教学角度:辨读

主要教学步骤:1、译读激趣。2、导读品趣。3、理读积趣。

辨读训练实施过程:1、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要求不漏字、不加字、不倒字,读准字音。2、教师正音并范读,学生体会朗读的情感与语调。3、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竞赛比读。4、学生读课文,要求找出自己认为有趣的地方,并说明“趣”在哪里。4、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5、教师教给学生理读的方法,所谓理读,就是以某知识点为核心,对文章进行梳理,整理式阅读。教师提示:归纳①找出文中音同形不同的字②找出文中义同字不同的字③找出文中字同义不同的字④找出文中的通假字⑤找出文中的成语⑥找出文中的省略句。学生分组分类整理。6、教师组织讨论归纳。

方案二(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教学角度:说读

主要教学步骤: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竞赛比读。或分组,或对手赛,要求读懂文意。3、组织讨论,突出“说”的训练。4、积累成语。

说读训练实施过程:1、引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男、女生比读。男生读课文,女生翻译。3、体会文中的“物外之趣”表现在哪里?4、自由发言,教师评价。5、溯趣源,说趣;话童年,延趣;以“童年”为话题说一名很美的话,长短不限。格式为:童年是        。教师先做示范:童年是一支清远的笛6、学生归纳总结,理解词义: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yingchao.com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