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 今天是: |
|
|
寻求策略,提升效率 | |
作者:张维文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2/7 | |
寻求策略,提升效率 ——对长文短教具体策略的思考 南京五十中 张维文 当前的形势,要求语 因此研究长文短教,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就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那么,实现长文短教有哪些具体可操作性的策略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选点突破 长文短教都重在一个“短”字,这个“短”字,又主要表现在“点”上。也就是说,长文短教的主要技巧在“选点”。(余映潮语) 因此,“选点”尤为重要。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余映潮老师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紧扣题目“从……到……”这个结构,教学时分别从“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入手,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集聚在一起进行“碰撞”,将课文内集中课文精华而又有内在联系的课文层次“组合”起来进行“突破”: 再如《智取生辰纲》,看标题就可以沿着标题追问:谁智取了生辰纲?怎样智取的?经过这样追问,学生很快就把握了全文的情节。又比如一位高中老师教学《故都的秋》扣住标题中的“秋”和“故都”发问:作者写了故都哪几种秋景?秋景中的故都给人感受如何? (二)抓关键词。 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引文部分“沉重”和“美丽”这两个词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又是全文的纲,教学时抓住了这两个关键词,作为把握课文内容的切入点,便可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 《傅雷家书》两篇选文中各出现的“坚强”,紧扣此词,两相比较,理解了“坚强”在各自书信背景下不同的含义,就能深切地体会为父者傅雷的那一片父爱真情。 (三)找“线条”。 请先看余老师的《醉翁亭记》教例: (四)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教学鲁迅的《社戏》,怎样理解“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一句?再分解成两个小问题: 1、请同学们看看:鲁迅先生笔下的“社戏”也真的如此精彩吗? 2、可作者在结尾却写道:“真的,直到现在,我再没有吃到那夜的好豆——也再也看不到那夜的好戏了。” 其实,戏并不精彩,豆也只是很普通的罗汉豆,真正令我难忘的究竟是什么呢? 这样大胆取舍,设计出能统率全文的核心问题,那么课堂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 类似的还有教学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从何种角度选点,所选的点都要立足于文本的整体把握,要能关照文本的整体核心价值存在。 二、整合内容 余老师在教《祝福》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引发了学生兴趣的问题:读了《祝福》,我们认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大家能否在对课文的研读中,证实老师的观点呢? 学生沿着“没有春天”这个话题,探寻祥林嫂悲惨命运的轨迹:丽春之日,丈夫死去;孟春之日,被迫改嫁;暮春之日,痛失爱子;迎春之日,一命归天。作者刻意把几个关键情节都安排在春天发生,巧妙地揭示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地女人,在新巧地提问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挖掘出深刻的主题。 教学内容的科学整合需要教师注重两点: 1、认真精选整合点:课文、单元内关键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是学生发展语文能力提高水平所不可缺少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2、有机组织:按学科本身规律、及学生认知特点、教师自身的特点编排组织,要注意不能出现学科知识硬伤,要避免过于生硬刻板,课要具有语文味,要让学生易学乐学。 三、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中最自然最实惠的语言实践方式就是读写结合。(余映潮教学警语) 余老师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长文时,就创造性地运用了“课文作文”的形式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 他先就“课文作文”进行说明: 本课“课文作文”,主要是指在课堂上读大文写小文,读长文写小文,读此文写彼文;大家一起来做,就是读一文写多文。这是一种自读课文的好方法。 接着,他具体要求: 1. 可从概括内容的角度写 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读写双赢的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这样课堂教学更显现出一种角度丰富、细水长流、时时训练的特点,很好地实现了课标关于“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理念。 后来,依据文章引用大量神话故事进行形象化说明的这一特点,黄厚江老师设计了两个以写为主的语言活动,带动学生的阅读,用一节课成功地实现了长文短教,对文章特点的把握也比较到位。 第一个语言活动是让学生阅读课文,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文字介绍极光;第二个语言活动是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写一段不超过300字的文字介绍极光。在此基础上讨论:为什么30个字可以介绍,300个字也可以介绍,作者却要用几千字呢?被删除的是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在文章里有什么作用?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写30字?什么情况应该写300字?什么情况应该写3000字?这样的写,让学生深入地认识了文章的特点,并体会了说明中引述神话故事的具体效果。看上去是一个写的活动,实际意图却在于读。 读写结合,长文短教,提高了课堂效率。 “长文短教”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比较多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为更好地提高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实践中我们必须注意三个问题: (1)教材处理与课前预习 要真正有效地实施这种问题式和整合式或读写式的教学,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深度对话,就需要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拥有自己对文本的原始体验,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参与。 (2)教材处理与教师阅读 教师自身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是教学有效的重要前提。自己有思想,就容易理解别人的思想。自己有感悟,就容易激发学生的感悟。要提炼出课堂最精确的切入点,对学生做出最有效的引导,教师首先要认真地钻研文本,获得自己的切身体会,有自己的心得,才能在课堂上唤醒学生。在这种前提下,我们便能够对文章和课堂教学生成大胆取舍、善于取舍,才能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挖掘文本。 (3)“长文短教”与语言教学 这类课堂的问题设置往往从“文章”的角度展开,如果这中间缺少了对文章语言的强化和落实意识,最终肯定是顾此失彼。我们关注了“文”,切记所有的探讨必须以文章语言为基础。如果我们“短教”的同时更细化一些“以文带言”“以言带文”的处理,相信我们课堂的语文味就会更浓一些。 以上所说的,是我个人对长文短教具体策略的一点粗浅思考,我想“长文短教”应该还有很多种方法和角度,同时我也意识到,“长文短教”并不是语文教学唯一的选择,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短教”,那种单纯追求教学时间而忽视了教学的深度广度的教学是很危险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