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 今天是: |
|
|
也谈教材处理的艺术 | |
作者:桂素素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2/28 | |
也谈教材处理的艺术 ——美文美教 南京四中分校 桂素素 翻开语文课本,教材中“文质兼美”“丰富多样”的美文占了很大的比例。可以说,美文是语文教材的基础,美文是阅读教学的基地。 余老师在书中写道,“美文必须美教,这是不容置疑的。不论是从知识积累、语言训练,还是从技能培养、能力提高,还是从心智培养、情感熏陶等方面看,美文的教学价值都非同一般。” 是的,课本中很多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教师要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 因此,美文必须美教是一种教学的理念。在教学艺术上,我们要关注教材处理的艺术。 余老师从朗读、积累、语言、模式学用、发现、思维训练、阅读技能、情感等各种角度有着不同的层次,有着不同的操作要求,这些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单项进行,也可以综合进行,在一课之中或一节课之中,应是一两个占有时间较长的、学生活动比较丰富的、内容与手法都比较美的“教学板块”。 我们的教学不是车间里的流水线,而是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更新再实践的过程,教师更需要反刍,不断积淀。下面我从“美教”的一些角度结合相关课例再次回味教材中的美文。 一、美教,美在朗读 课文的语言美。老师的细致讲析远不如动情动心的朗读来的余味悠长,动人心魄。记得以前中学时有一篇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绿》,语言优美用词精妙。现如今当年语文老师美丽的面庞我已记不真切,可她和着乐曲动情的朗读,却是一种美的享受,深深的植根在心底,那一句“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所以课文语言美,教师的朗读也要美。余老师读《荷叶·母亲》时的温情令人动容,读《行路难》时的豪情令人振奋。在教授美文时,教师的示范朗读不可少,教师对生活的感悟,对情感的把握,还有对课文的表现张力是学生远不及的。事实证明,教师的投入,教师的激情会深深感染了学生,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赏析精妙语段时的指导朗读更不可少。 《安塞腰鼓》是一篇值得反复朗读品味的佳作。课文通过对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描写,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现了陕北高原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由于安塞腰鼓是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感性认识。因此,这篇课文在教学操作上,适于采用以朗读为主的教学,有利于“破冰”。教这样的文章,我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要的教学环节是“品读美句,感受文中美句的气势、节奏与激情。”请学生在文中找出这篇散文优美的排比句值得欣赏的排比语句或语段,找寻本文排比语句或语段中有哪些美点。 如文中“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这是段与段间的排比,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热烈场面。三个“愈捶愈烈”层层推进,表明安塞腰鼓表演达到了高潮,随着鼓点的此伏彼起,人们的思想也在腾飞。这个排比,要读出此伏彼起的交错感。(指导全班分男女两个声部朗读) 在这篇课文中,我让学生精读了五个片段:“自由读,师生读,男女分读,配乐(鼓声)读,齐读。”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光靠教师范读、领读和练习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逐步掌握并学会运用朗读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传授一些朗读知识,我把朗读指导与具体的字词品析结合在一起,使朗读更充分、层层递进。每次朗读有目标,有进步,有升华。 从朗读的角度处理课文,将课文视为一篇不可多得的朗读材料,让学生在朗读之中体会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体会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体会到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让学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美教,美在积累 余老师曾反复阅读课堂教学大赛评分表,他表示对于那些繁琐的细则性的教学评分标准来说,将“积累”写进评课标准中,其意义非同一般。 如我们学习过这样一篇文言美文——袁枚的《满井游记》,这篇文章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高频率地使用精妙的四字写景美词,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娟然如拭、鲜妍明媚、柔梢披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如口技中的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余老师在教学答问录里说过,有些文言文课文是不能纯当文言文来教的,或者说文言文课文中只有一部分主要当“文言文”来教。《湖心亭看雪》《三峡》《与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等课文不能单纯作为“文言文”来教,它们有着审美的教学训练任务,从这一点来看,与现代文的教学是一致的。所以美文美教对于文言文同样重要。 如八年级上册有篇散文是《信客》,学者散文的风格比较典雅,本文写信客,题材的特点又决定语言特点,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所以整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是质朴而典雅、精辟而畅达。 如“穷愁潦倒,无以为生”一句,就兼有质朴与典雅的特点。文中典雅的词语随处可见,如“破烂灰黯”“风尘苦旅”“感叹唏嘘”“劲厉的山风”“满脸戚容”“猝然昏厥”“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破碎和焦灼的心”“满纸幽怨”“此公”“赋闲在家”“身体不济,恕难从命”“绘声绘色,效果奇佳”“深察世故人情”“属于上乘”等等。 赏析这些精辟而畅达的句子对于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大有裨益。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研读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积累美词,赏析其中的美文妙句;让学生感动……要想方设法将课文中有价值的东西挖掘出来,让课堂教学中有高潮,有意境,有激情,有力度,有波澜。 3、美教,美在美析训练 余老师提出美教,就是从阅读技能的角度处理课文,将课文视为内容丰满、表达精湛的阅读训练材料,让学生习得阅读理解、分析鉴赏的技能技巧。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八年级下册的一首边塞诗。全诗以雪生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方面,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歌较长,难字较多,对于初二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在教材处理上,主要是教会学生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美,享受学诗的乐趣。相应的课型设计为学法指导课。当然,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有训练层次分明的“美读”,有各抒己见的“美说”,有揣摩妙点的“美品”,教学中的“美”不时地闪现出火花。 本课设计了一个占有时间较长的、学生活动比较丰富的、内容与手法都比较美的“教学板块”是:品析活动“我认为诗中______一句写得好,因为______。” 教师要进行方法指导,如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经常使用大量的技巧和方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常用的技法有修辞方法、炼字、表现手法(如想象、衬托、情景交融)等,师举例示范。 从发现的角度来说,诗中表现手法的多样,修辞的贴切奇绝,炼字的精妙绝伦等等,诗中的美点真是太多了。 如写军营内的苦寒生活:“散”、“湿”承前继写雪飞雪落,冷寒潜袭;后用“狐裘不暖”、“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等语,不仅写出边关将士奇寒难熬的艰苦生活,更从侧面反衬出大雪的酷寒。 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张开了想像的翅膀。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创造了一个瑰丽的、富有诗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新奇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 在充分的学生活动后,教师将这些美点加以概括提炼: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合理的夸张、精确的炼字、细节的勾勒、精巧的构思、奇美的构图、景情的交融。让学生在美析训练,找到鉴赏的方法,获得美的积淀。 在教材的处理上,有的时候对美点的探寻是多方面的。带着审美的眼光,我们会有惊喜的发现。作者用词的匠心独运,谋篇布局的缜密严谨,表达方式的完美运用,人物塑造的精心打磨,这些美点妙处都是我们教材处理的切入点。 余老师曾说,精彩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的课,学生的积累丰富的课,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得到很好激发的课,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方法受到良好训练的课。这样的课,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一定是有益的、有效的。话犹在耳,铭记于心。 4.美读,美在情感 余老师说,美教,就是从情感的角度处理课文,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赏读之中,领略文中的美好情韵,发展美好情感,培养健美心态,完善健全人格。 教材中有些课文适于从情感角度出发,文本结合,与具体的词句赏析结合。赏析激情,以情导读,以读促情,以情助析,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若能通过对文本的赏析,延伸到作者的情感深处,与作者“同呼吸,共吐纳”,还能帮助他们获得浓厚的读书乐趣。 如七年级上册的《金色花》、《荷叶母亲》、《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都是表达了作者对“爱”的歌颂和赞美。 现以《荷叶母亲》为例。《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七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是对外界事物比较好奇,对美的事物有自然而然地亲近感,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年龄比较小,阅历比较少,所以进入感悟、欣赏层次比较低,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比较差。 在教学时定位在感受“那风雨中的母爱”。提示学生课文是怎样写母爱的。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让学生经过充分的学习活动,去感受母爱。 这篇优美的散文有这样一些妙笔。引导学生注意那些写景的句子。“一切景语皆情语”。主人翁红莲首次登场。红莲开满、亭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暴雨来临,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文章结尾升华主题。文章借雨中看红莲——初雨时的亭亭,大雨中的左右倚斜,荷叶母亲保护下的不动摇;这生动的场景让作者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达到讴歌母爱这一主题,自然而贴切!归纳提示学生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这正是我们学习写作的最好蓝本。 让教材中美文用美文美教的教材处理方式进行呈现,从多种角度进行综合处理和设计,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面对未来的教育教学之路,余老师曾说:“有了一种追寻探寻教学真谛的勇气,生命便永远年轻。让教育梦想牵扯着生命的脚步,一路跋涉。”热爱我们的心中的中学语文教学,就能心生敬畏,就能奋发进取,就能规划自己、塑造自己。这样,我们就能成为有一定学术背景的语文人。 是的,“磨炼的深度决定你的高度”。语文课堂教学只有深深扎根于新课标理念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