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今天是:
教材处理的“趣”“美”“巧”
作者:孙建国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7

教材处理的“趣”“美”“巧”

                    南大附中  孙建国

所谓教材处理,就是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教材处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诗化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余映潮老师说:处理教材主要研究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各类文章教学的角度。 2、单篇课文的裁剪取舍。 3、多篇课文的提炼组合。4、课文利用角度的选择。

学习余老师教学案例,折服于他独到的解读,叹服于他精巧的设计,常常拍案叫绝于他艺术地处理教材的方法。

一、  趣味阅读,情趣盎然

1.余老师在教《藤野先生》时,用变形阅读法,把文中关键的一小段话“变文为诗”,用这样的方法极好地表达出作者心中的怀念与感激之情。他指导学生读得舒缓,深沉,激情,韵味十足。

有时

我常常想: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

不倦的教诲,

小而言之,是为中国,

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

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

她的性格,

在我的眼里和心里,

是伟大的,

虽然

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

2.余老师教《刘胡兰慷慨就义》时,首先,各小组活动,说说朗读《刘胡兰慷慨就义》应如何处理语气语调。分角色朗读,进行小组赛读。然后,余老师出示练习:请同学体会,每一句用怎么样的语调和感情读,将自己的体会用带“地”的短语(如“愤怒地”表示。余老师把这样一篇浅文上得激情四射,表现出实用,有趣,把学生带到了课文中。

余老师还有“补写句子”趣写,“神思飞越”乐想等趣教课文的方法,让人感叹,怎一个“趣”字了得。

我在教《望岳》时,也尝试趣教。让学生分组讨论各联的内涵、美点,并理解作者感情后,我说《望岳》是一曲民族精神和杜甫个人抱负的颂歌。杜甫在颂,我们想 “歌”。我们讨论一下,选自己熟悉的曲子来唱,可合作可独唱。学生兴奋得很,有的同学用《大中华》的旋律唱,理由是:觉得感情比较相近,节奏也很接近;有的同学用《小城故事》曲,理由是:觉得它很美。有的同学用《三国》曲唱,理由是:觉得它气势雄壮,跟《望岳》很相配。古诗词很好的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有双重叠韵,有平仄相对,通过演唱,学生可以深切地感受汉语的那种节奏感、韵律感,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二、  美点寻踪,品味高雅

    1.余老师在教《云南的歌会》时,设计一个主问题:请同学们对“在昆明乡下”一段进行“美点欣赏”。学生在余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这段文字多个美点。学生在欣赏这段文字很多美点,也进入到文章的美好意境之中。

2.余老师在教《七根火柴》时,对全篇课文进行“美点欣赏”。要学生从任何角度,用一句话说一说对课文的理解。这句话是“妙在……写(用)得好,它表现了……”。学生既理解文章内容,又美美地品味了感情,还学会了方法,一举多得,精彩。

余老师认为:“美点欣赏”可以对全文进行比较细致的研读于发现,为下一环节更加深入的教学活动作好铺垫;还训练学生的发现能力与欣赏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美感;还可以提炼或发现规律,让学生在某一方面得到比较强烈的审美感受。

如此智慧的设计,怎一个“美”字了得。

我在教《陋室铭》时,也试着用此方法,效果良好。我设计了如下环节:1、感受音韵美(铭是用韵的)。注意韵脚,读出节奏、停顿、语气。2、理解情操美。学生鉴赏出环境之美,交往之美,情趣之美。3、鉴赏表现美。找出文中用的手法、修辞。如:类比,托物言志,化静为动,虚实结合,用典,对偶,比喻等等。4、创造自我美。用“托物言志”手法仿写。5、背诵展示美。根据板书,背诵课文。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也学会鉴赏美的方法,更受到了审美熏陶。

三、  选点巧妙,见解独到

余老师教《羚羊木雕》时,设计一个“千姿百态表示说”的教学环节。第一步,怎么样把对话描写中的说这个内容写好。第二步,根据下面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第三步,根据场景,进行说话片段练习。

这样艺术的,科学的,巧妙的处理教材,老师不仅教给学生一种知识,一种语言表达模式,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能力,一种处理一类问题的能力。

看到余老师的教学案例,大受启发,倍受鼓舞,自己也努力尝试,处理教材在“巧”字上下功夫

    例如《故乡》一文,在教读中设问:我从渐近故乡到离开故乡,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什么原因使他产生这种变化?故乡的变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马上把学生的思路集中到故乡的面貌变与人物变,尤其是故乡儿时朋友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巨大变化等语言材料上。这就突出了本文思想内容的精要之处,教师就能很快地在学生读、思、议的基础上点拨,引导学生悟出:鲁迅写变的目的就是思变,要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现实,故乡再不能这样萧条下去了,再不能这样衰败下去了,再不能这样贫穷下去了,而是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就是说,故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改变,要使故乡变得繁荣富强起来。这样学生一子抓住了要领,用时少收获大。围绕这一根串珠线,从人物到时代,从现象到本质,从作品言内之意到言外之意,不断展开,不断深入,终于显出了作品的真意。这样处理教材,使教学过程高度浓缩,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实现了长文短教,提高了教学效益。

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诗意而艺术,多学习,多研究,多模仿,多活用,这是真正的学习态度,是成长的一条捷径。相信只要潜心研读老师的著作理论,悉心揣摩老师的教学案例,那样,我们也许可以更好地处理教材。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