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日记 >> 正文 今天是:
●2009年我的工作之“最”(23)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23

●2009年我的工作之“最”(23)

我的最年轻的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我的最年轻的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诞生于今年——2009年9月22日。

诞生于我的1300篇教学论文之后。

这是我的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到此时为止,我已经讲了10个小学的课(有阅读课有作文课),发表了3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录。

因此可以说,我在60岁以后学讲小学的语文课,在62岁以后学写小学语文的教学论文。

我的这篇论文的标题是:教师的课文研读是“教材处理”的关键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教师的课文研读与教材处理的关系。

第二部分:我对小学三年级课文《赵州桥》的研读。

第三部分:我对《赵州桥》在如果在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进行教学时如何进行教材处理的三个创意。实际上就是三个教学方案的设计。这是这篇文章最为出彩的地方。我想,也许没有人像我这样就一个课设计三个年级的教学方案。

第四部分:照应文章标题,再次点示本文的观点。

下面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可以看出我对一篇小学三年级的课文是如何进行研读的:

(二)

下面是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学期课文《赵州桥》的课文研读,我们来看看,对这样一篇看似浅显易懂的课文应该研读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

赵州桥

河北省赵县的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着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在反复的、多角度的、由宏而微的研读之中,我们能够发现这篇课文中可以利用的非常多的教学资源:

1.它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这篇课文,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又能让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濡染。

2.从全文整体看来,它是结构层次完整、严密、精致的说明性的课文。全文4段,分为两个层次。1-3段是事物的说明,4段是赞美与评价。这样的层次结构特点,既能用于设计阅读教学中的体味分析活动,又能用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3.从文章的主体部分看,第二段说明的是赵州桥的“雄伟”,第三段说明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这是很得体的逻辑层次,对于训练学生认识事物并且有主次地表达自己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4.文中有着严整的段式。所谓“段式”,就是“段”的写作模式。《赵州桥》文章的段式特点是,它所有的段落都是由两个层次的内容构成,而且还是形态多样的两个层次。特别是第二段的“说明加评价”的层次结构与第三段的“中心句加支撑句”的结构层次都是精段品读教学的极佳材料。

5.这篇文章中有着多样的句式即句子的结构与表达形式。如“既……又……”、“不但……而且……”、“表现了……是……”、“有的……有的……还有的……”等句式,都可以用于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

6.文中有着丰富的词汇。“闻名、设计、雄伟、桥礅、拱形、横跨、创举、雕刻、精美、图案、缠绕、回首、遥望、才干、遗产”等都是需要在小学三年级的课文教学中落实的内容。特别是“闻名、横跨、创举、回首、遥望、才干、遗产”这些高雅词汇更显重要。

7.作者运用了特点分明的表达方法。第二段中的表达是平实的,第三段中的表达是生动的,既平实又生动是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第三段中介绍“精美的图案”时将静物写动、将静物写活、将静物写美的表达方法非常值得感受与品味。

8.全篇课文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多种阅读能力的训练。如,课文是很好的朗读训练材料;课文的每一个段落都是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好材料;课文第二段可以用于训练学生解说能力;课文第三段可以用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

9.全篇文章暗含着“建筑巧妙”四个字,这是设计与组织课堂品读活动的意义非凡的关键词。

10.文章的第四段是可以换用其它的说法与写法的,这为训练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提供了契机。

有了上述这些阅读课文的体会,大概才可以说我们是真正地读懂了这篇课文。

这样丰富优美的教学资料,通过我们的研读而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它是非教学用书上的内容,它是我们的真实的阅读体会,它是我们有着非常真切的感受的东西;在这样丰厚的内容面前,我们就可以精心选择、飞扬神思,来进行教材处理,来展开教学设计了。

【文章来源:语文潮网(http://www.yuyingchao.com  http://www.yuwenchao.com)】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