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讲座报告 >> 正文 今天是:
修行还需领进门
作者:申长友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2/4

修行还需领进门

——有感于余映潮老师的《说屏》

合肥46中 申长友

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当我们感慨和埋怨学生们修行未果时,有没有反思自己将他们领进门了吗? ——小引

得知全国语文特级教师、当代课堂教学艺术大师余映潮先生到我校授课讲学时,我心里充满了期待,周五接到通知学校安排余先生用我班学生上课时,我激动万分,于是乎安排学生周末回家做预习。我自己也进行备课,猜想余先生会怎样上《说屏》这一课,我反复研读文本,始终没有理出头绪来,于是我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上网浏览了许多本文赛课的视屏,还是猜不出余先生会怎样上,周一早自习检查学生的预习时,发现有部分同学未按我的要求预习,于是我让大家用早读30分钟反复朗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看到学生不认真的态度,我有些忐忑。将学生领到教室坐好后,我突然有些担心,一是怕学生太蔫让我无颜面对余老,二是怕学生预习不充分,让余老的课无法推进,有损大师的光辉。

余先生的板书就三个字:“自读课”,余先生的导入更是开门见山,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接着有多媒体播放各种屏的图片,辅以简洁的解说,然后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老师用多媒体例举出屏的两种解释,提示一些应该注意的字词。

整堂课分为两大板块,设置了两个学生活动。其一是“课文内容再表达”(阅读),要求:选句——概述全文的要点,将其缩成微型的《说屏》。

让学生静心读五分钟书后,开始提问,从不在语文课上主动举手的的班长,可能是觉得课堂太沉闷,强烈的责任心促使他率先举手发言,回答得虽不够完美,也还有一定的质量,余先生及时给予精当地评价。其他同学或举手或被老师点到,陆续汇报了自己的阅读收获,先生的课堂评价准确而又简洁,并自然地将阅读方法——提取信息法,教给了学生,最后先生将自己的微型《说屏》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分享。

第二个活动是“课文内容巧表达”(写作),要求:写句——理解细节内容。先生从课文中提炼四组词语,让学生自选一组根据课文内容写“屏”,可就“屏”的某一方面来写,时间仍是五分钟。我当时想,这个难度较大,下面的课堂可能难以推进了。果然,五分钟后,先生说:“看来同学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了,我刚刚看了一些同学,多的写了一百来字,少的只有二十多字,这样吧!两人一组互相评改,给对方提一些建议。”我不能妄加推断,这个环节是先生预设的呢,还是看到学生写起来有困难后,凭借他的课堂机智进行的生成,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正是这一环节,使得本节课的第二个活动得以顺利完成。学生互改时,先生说有人举手更好,没人举手他就点名了。三分钟后,语文课代表举手了,她写的片段博得了台上台下一片掌声。

也许是她开了个好头,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连那些平时不爱举手或不屑举手的同学也都纷纷发言,全场掌声不断,先生的评价精确而不重复,并不失时机地将方法——特点欣赏法,教给了学生。纵观整堂课,先生的课堂语言干净、丰富,对教材的处理深入浅出,尽显大家风范。

课后我在想,对本班学生的了解,先生跟我相比,几乎是一无所知,而我是再熟悉不过了,然而他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利用文本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写作的技巧,问题的设置层次感很强,学生的情绪完全被老师调动起来了,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课堂气氛渐进高潮,学生的回答一个比一个出彩,最后一个被先生点到的学生是我班作文写得最好的学生,她的回答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本堂课在掌声中结束,学生收获到实实在在的知识,学到了有效实用的能力。在这堂课上,先生确实有效地将学生领进门,学生在门内修行,虽有个体差异,但都有提高。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检验本堂课的教学成果,我将先生的作业顺着先生的思路作了具体的要求,收缴上来后发现,平时最难提高和突破的写作,经先生的点拨后和引导后,便成了学生发展能力的、施展才华的阵地。我们平时在教写作时,常常感到收效甚微,有时因此无所适从,先生却能利用一堂自读课将其做实、做好,差距实在太大。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可能更多地是领着学生在门外徘徊,没有将学生真正领进门,学生自然不知怎样去修行了。那么余先生凭借什么把学生轻松地领进门的呢?除了先生的天赋和经验外,我想更多的是精心备课,先生在备课时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掌握了丰富的资料,经过深入地思索,精心地构思和设计,将抽象的、深奥的道理用生动、形象的方法,浅显直观地表达出来。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持久。我们学习、研究余先生,天赋学不到,经验可以慢慢积累,但精心备课可以立即做,学习先生的“苦”,学习先生的“愚公移山”精神,也许我们暂时还不能做到像余先生那样展翅飞翔,但至少可以做一只永不停止爬行的蜗牛,将欲修行学生真正领进门。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