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讲座报告 >> 正文 | 今天是: |
|
|
008.余映潮的工作足迹:余映潮淄博边河中学讲学侧记 | |
作者:边河中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14 | |
咀嚼语文,享受人生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边河中学讲学侧记 淄博市临淄区边河中学 2012年5月18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我们淄博市临淄区边河中学迎来了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到校指导工作。余老师的到来,为我们这所偏远的山区农村学校带来了浓厚的语文气息,这将在我校语文学科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余老师为人随和、谦恭、平易近人。他沉稳中不失风趣;思辨中透着睿智;大气中衬以儒雅。在交流中让我们大家都感受到他学识的精深与渊博;对待工作的严格与严谨;研究学问的坚持与执着。我们从心底里敬爱这位行走于语文沃野的真正语文人。 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走进余老师的课堂你会感受到它的朴实与无华;感受到它的真实与自然;感受到它的精道与高效。 在余老师的课中,没有激情的导入,只是用最简洁的话语进入课文;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自读训练课:语言积累和课文评析);他的幻灯片,没有华丽的装饰,却有最简明扼要的提示;他的评价,普通话虽不够纯正,可是那种温和的语调,却给了学生最及时最贴心的鼓励——“谢谢同学们”,“大家很用心”,“请你来回答吧”;他的课堂活动,没有太多的形式,却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他的问题设置不多,却是逐层深入,环环相扣……他的语文课,看起来朴实,而在朴实的背后,蕴含的是余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正是由于平日的积累,才使他能够用最平实的方法上出最精彩生动的语文课。 《我的叔叔于勒》,没有冗长的开场白,直接进入文本,。首先讨论一个话题:小说可分为两个部分。请进行分析并说明每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余老师让学生安静读书五分钟,全神贯注并加快速度。)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然的进入第二个环节,也是最主要的环节,再讨论一个话题之小说的反复手法的欣赏。 尽管余老师的设计精道,然而在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却比较零碎,往往说不到点子上,余老师从容地总结总能够把学生的发言非常巧妙地引到小说欣赏的内容上。并不断地提示让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在老师的自然而又和缓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趋于活跃,欣赏课文也相对“专业”,看问题的视角也不再单一了。余老师就是这样自然地真实地引领学生学习的。 反复手法地运用是余老师这个课中的一个创意,因一“两”字就涵盖了课文的学习要点。 1、 两写于勒的来信(故事重要情节,烘托人物形象) 2、 两写不同的船长(故事中最巧妙的一笔,从侧面表现于勒的生活轨迹) 3、 两写于勒的皱纹(细节描写,衬托菲利浦夫妇势力的做法) 4、两写父母的“突然”(心理活动表现出来) 5、 两写兄弟的“狼狈”(一个境况,一个心理) 6、 两写父亲的脸色(表现其心理活动) 7、两写旅途的景物 “反复”,翻出了文章的“枝枝叶叶”; “反复”也让我们看出了这篇小说的“花花朵朵”。听完课,余老师问我有没有听过这个课,我很爽快地回答:没有。他很得意地说:这个课是最新的,第一次上。可能我们听过《我的叔叔于勒》这个课题,但他的课是不会重复的。他的课常上常新。 《答谢中书书》,课堂设计分两次学习活动。积累、品析。品析环节可用三个字概括:“细、美、实”。 细:多角度的深层次的品读。一读,把文章读成两个部分,能读出哪两个部分?从而引出叙议两种表达方式。二读,再为难你一下,把第一部分也读出两个层次?读出总分结构。余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概写一笔,细写几笔”这种手法。课讲到这,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三读,屏幕投出层次,利用分段加深结构层次的理解。四读,读出景物的壮美与秀美。男读壮美,女读秀美。在佩服余老师的课堂设计之余,更钦佩他的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美:佳句评析环节,把文中的美景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样展现在读者面前。美读美析贯穿其中。听者陶醉其中。 实:方法的指导实用。教师屏幕出示品句的方法。“例句——描述——赏评”学生齐读,有了这个铺垫,接下来学生的品析水到渠成,这种高效的赏析不仅适用于这节课,也可延伸到课外古诗文的评析。真可谓举一反三,受益无穷。 《乡愁》,道出了多么深刻的乡愁啊。对于乡愁和乡愁诗的定义,帮助学生了解了乡愁,使抽象的乡愁变得具体可感。用席慕容的《乡愁》引出乡愁是一种多么深沉的情感。不同形式的集体训练朗读,读准节奏,读出舒缓语气,读出美感,在读的训练过程中穿插精准的辅助朗读材料,使学生不但体验了乡愁,更走近了余光中。所以余老师教授的不只是一首诗歌,而是由诗歌扩展开去的诗人的情感、思想。《乡愁》的表达之美则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理念,学生自由赏析,自由书写,教师总结出示乡愁的题材之美、复沓之美、语言之美、画面之美、时空之美、音乐之美、虚实之美、意蕴之美,八个美点使短短的一首乡愁诗得到了无限的升华。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真正走进语文世界的人,你不得不为余老师进入文本细读后精准深入的富有创意的评点而赞叹;你不得不为余老师结合自身经历浓缩的直击我们心灵的“八句话”而震撼;你也不得不为余老师潜心研究,执着追求的精神而折服。 在这次活动中我和张斌老师是最幸运的,因为我们有幸得到了余老师的课堂点评。我们认真记录了余老师评点我们的每字每句,句句“铿锵”,字字入耳,都沉甸甸地落入我们的心里。余老师在评价中肯定了我们的优点,指出了不足,并且设计出新的规划,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课,也让我们真正领略了大师的风采。我感觉余老师就好像拥有一个带有魔法的百宝箱,要啥有啥!我们真得为余老师层出不穷的创意设计与方法而叹服! 他说:“不遗余力地完成本职工作,第一奋斗目标是成为优秀的课堂教学能手,随时把自己的思想所得变成文字……”,这些真切的话语让我们重拾语文教学的勇气与信心。余老师还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阐释了上好一节语文课的标准,在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余老师的分析无疑让我们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两天来余老师认真专注的听老师们讲课,自己再亲自执教示范课,然后详细评课,连续几个小时的报告,一刻也不休息。我们都被他的毅力和精神所感动。听了余老师的课,我们反思自己,重新定位自己,就如杨澜所说:“一个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 余老师,一个热爱工作,享受生命的人,向您学习!生命在仰望中重新拾起一种高度! “自我训练的意识让你一直向前”,人家买mp3是为了听歌,余老师却是为了练普通话。他把自己的课堂录下来,一遍又一遍地看,找出自己的不足,一遍又一遍地改,就是在这样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中执着前行…… 三、“朵朵花开淡墨痕”,“只留清气满乾坤” 初次近距离接触余老师是我们从召口中学接他过来,在交谈中因为他的亲和,让我丝毫没有感觉到想象中的见到“大师”后的紧张与拘谨。我们交谈的内容比较随意,就像话家常,不涉及专业知识,显得轻松,自然。从谈话中我知道,他在临淄的三天,依次是召口、边河、遄台,行程都安排得满满的。每天听两节,讲两节,下午是三个多小时的评课与报告,晚上还得工作到深夜十一点多,这一天下来,可谓是超负荷的工作,连我们这些年轻力壮的学习者都筋疲力尽,何况是有六十六岁高龄的余老师呢!所以余老师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的教学艺术,更是他的人格魅力和“不遗余力的完成本职工作”的可贵精神。 研究是一种乐趣,研究是一种境界,研究是一种人生。余老师与研究为伴,解读语文,剖析语文,创造语文,在与语文的碰撞与摩擦中咀嚼语文。是他,在我们的语文世界里铺满“花香”,是他,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溢满“清气”。语文课堂因有余老师而精彩,而绚烂,我们边河语文人因与余老师结缘而幸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