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映潮教艺 >> 映潮微文 >> 正文 | 今天是: |
|
|
0004.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有精读训练 | |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23 | |
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有精读训练 余映潮 观察日常的课堂阅读教学,可以抽象出一种教学现象:大量的课堂上没有精读教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大量的课堂里没有精读训练。 没有精读训练的课,是“就课文教课文”的课,是“就课文内容来进行解读”的课,这样的课浅层低效,基本上没有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 如名篇《老王》的教学思路: 读课文,说老王 读课文,说作者 话善良,谈感悟 如果用一个课时的时间,按照这种思路来进行教学的话,第三步基本上是在说空话说套话,需要10分钟以上;那么这个课可能只有30多分钟在课文文本里面,而这30多分钟的教学,其教学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课文来进行述说,所进行只是简单重复的工作。 这样的教学就是“解读式”的教学。它是没有难度的教学,没有训练意识的教学 凡“解读式”的教学,相对于学生的能力训练而言,都是肤浅的、低效的。 那么,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是“精读训练”式的教学呢? 简言之:文意概括、结构分析、层次划分、要点概说、语言品析、语言鉴赏、表达作用理解、表达效果分析、表现手法欣赏,文章意味揣摩,课文意境赏析……这样一些训练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的训练活动就是“精读训练”。 精读训练与解读式教学的本质区别,就是前者利用课文、运用课文,在训练中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后者则只是教师问过、学生答过而已。 下面我们通过《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的阅读教学简例来感受“精读训练”。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这一段的阅读训练内容有: 1. 朗读文段,读出这个美段的两个层次。 这里的训练不仅仅只是朗读,请同学们读出这个段落的层次,此中就有了文 意概括训练、层次分析训练。 2. 说说这段文字中哪一个字巧妙地概说了全段的基本内容。 答案是,这个字是“年年如是”的“是”字。这次品析活动,牵一发而动全 全身,引导学生品析了全段的基本内容,这里面既有概括能力的训练,也有阐释能力的训练。 3. 揣摩、赏析这一段文字中词语的表现力。 赏析、对话的内容有:这段文字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用“翩然归来”描 绘燕子的轻捷、洒脱,用“簌簌地”写出树叶纷纷飘落的动态,用“衰草连天”写出深秋景象的荒凉,用“风雪载途”写出严冬的酷寒……“草木萌发”、“次第开放”、“北雁南飞”、“销声匿迹”等四字短语,雅致简练,生动形象,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这里的训练,是典型的“品词论句”训练,是“正宗”的阅读赏析能力训练。 4. 概说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这段文字,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如同展现四季风光 画卷,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它的最重要的作用是诗意地艺术地引出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明的话题。 这里的训练,是高层次的阅读能力的训练。要求对“表达作用”与“表达效果”进行分析,一定是有难度的训练训练,一定是有审美效果的阅读训练。 上面语段阅读中的训练,无一不与“精读”有关联,无一不与“能力”有关 联,这样的训练就是“精读训练”,就是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能力训练。 大量的课堂阅读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精读训练,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教学习惯的问题,语文教师很难形成“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教学理念,于是大家都这样教,学生也都这样学。 二是教师教学素养的问题,教师研读教材、处理教材的技能不够,浅尝辄止,匆忙教学,缺乏提炼,缺少整合,于是日复一日地进行粗浅的课文解读教学。 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需要大量的“精读训练”,突破困境的的基本做法仍然是想方设法提高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 要让大家都知道:没有精读训练的课不是好的阅读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