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诗圃文苑 >> 正文 | 今天是: |
|
|
09 余映潮:2013,我的随感写作 | |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4/29 | |
2013,我的随感写作 余映潮 2013年,我全年公开发表中学语文各类文章共95篇,出版一部专著《致语文教师》,有5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这可能是我的文章发表数量的极限。这一组《2013,我的写作》文章共10篇,以作我的写作生活的纪实。 ——题记 随感写作,是记录下一时的想法。 没有“发表”的可能,但一定是以后可以“发表”的文章的“先头部队”。 把一时的想法记下来,是因为它们最真实,最有理性思考的火花,最有品咂回味的价值。http://www.yuyingchao.com 如研读课文的随感。 我们的民族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余映潮随感: “写校抒情”的散文:可以抽象为“写( )抒情”的文章形式。 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的学习与训练价值是:简笔勾勒 几乎每一段都是这样的笔法。 第一段:中心词:许多小学生。句式:有……的。好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第三段:层次很好,“上课”为一层,“下课” 为一层,然后都是简笔勾勒式展开。这一段,也运用了衬托的笔法。写校园生活时穿插了动物的描写。 最后一段,句式特别好。同样也是简笔勾勒,典型的双层式语段。 如听课评课时的随感。 讲出来就是给老师们谈教学的设计,写出来,就是“教学创意”: 20130514听《牛氓》课之后的教学创意: 两块式: 文意把握:牛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课中最美妙的细节描写是什么(5次微笑) 选段细读 从20段到50段 或者34段到50段 表现人物的手法:语言描写,侧面烘托 情节。细节,场景,反衬,渲染,缓笔 五次微笑,三次写射击;三次射击,就是波澜,就是渲染,就是缓笔。 20130913听《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之后的课文教学资源分析: 课文要点概括 课文中的语言学习 课文的逻辑层次 课文的结构分析 课文的关键句 第六段的作用分析 课文中的小小“立论文” 课文中的“然而”和“不过” 课文内容读背:第13段 课文美点赏析 美妙的开头方式 美妙的转折 课文作文,《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这一点非常重要》 教学设计创意: 第一套方案 1.自由学习:阐释文中的“关键句” 2.趣味探讨:说说文中的“然而”与“不过” 3.细腻品读:课文中的小小立论文 4.美妙续写: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二是: 第二套方案(提取课) 提取课文的要点 提取课文的语言卡片 提取课文中的小小美文 像上述这样的教学创意、教学资源分析的随笔,我一年之中起码会写100个以上。 如思想火花式的随感。 20130923某中学第五次培训活动之后的随感。 今天听五节课。北师大版教材。 本次的培训话题是:文言诗文的教学艺术。 从弱点的角度提炼出8个方面的带有共性的弱点。 (1)没有对名篇教学进行厚实的铺垫。 (2)朗读训练的方法太少;甚至老师自己都不敢朗读。情要入境。 (3)居然没有扎实的字词教学。 (4)背诵也是被忽视的,有三个课都是收束的时候开始背诵,而事先没有进行背诵训练。 (5)知识渗透、知识积累没有固化为学生的课堂笔记。 (6)时间意识不强,没有把大量的时间给所有的学生形成有训练力度的课堂实践活动。 (7)集体训练的意识不强,老师与学生的单个对话频率过高。 (8)老师话多,喋喋不休。形成话多的原因:自身的习惯,传统的教法,单 个的对话,缺少活动的设计。 明天就这五个课进行第二次评课。 这些在教室里提炼出来的好东西,远比那些高谈阔论有生命力得多,对于指导教学,有着准确的针对性。不深入课堂的人,说话就没有深浅。 如与教师谈心时的随感。 这种随感往往是在回复邮件时产生的。 2013年10月4日星期五的一封邮件: 怎样快快成长? 练本领。 安心地,安静地,不急不躁地,有目标地。 从小处做起,在日常中坚持。 苦练自己的本领。 一练 深读教材的本领 二练 高效课堂教学的本领 三练 作文教学的本领 四练 朗读、说话、对话、写字的本领 五练 小专题研究的本领 六练 坚持学习的本领 七练 论文写作的本领 八练 听课评课的本领 主要是艺术地落实地把班上的语文教学做得非常好。 秘诀: 课堂上多读、多写、多背、多活动,多训练。 重点抓六项: 语言文字的学用落实, 文学知识的识记落实。 阅读能力的训练落实。 读写记背的积累落实。 动笔写作的训练落实。 学生学习习惯与方法训练的落实。 如大型学术活动上的观察所得。 2013年第9届《语文报》杯课堂教学大赛对“不得体”教学现象的观察: 教学说明文,不训练学生概括能力(下定义的能力)、阐释能力、解说能力、下定义的能力,却用很长的时间去进行朗读训练。(如《故宫》的教学) 教学小说,不见教师引导、指导学生欣赏小说的意蕴、手法、技巧,不见教师指导学生欣赏文学的味道,甚至连“照应”“波澜”“悬念”这样的基本内容都不涉及。 教学演讲稿,难以把握演讲稿的特殊背景、情感基调、结构上的逻辑性、语言表达的艺术。 教学描述文,如《云南的歌会》,很难有对精彩的人物描述、事件描述、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的朗读、品析、欣赏,而是一句一句进行繁琐的肤浅的提问。 教学内涵深厚的美文《信客》,用“信客档案”的方法“梳理”“情节”。教学“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讲”教学《信客》,胡适《我的母亲》,教师“情不入境”,语言表达不能调整到“深沉”上面来, 相反的只是“激昂”,有时甚至吼叫。 文言诗文的教学,特别需要老师的朗读教学的指导,但很可惜,基本上没有优美雅致的朗读指导。 随感,让人真正记住了好多精美的思想瞬间。 于是,“过眼烟云”中的精华就变成了生动璀璨的“思想火花”。www.yuwenchao.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