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余映潮工作室 >> 正文 今天是:
017.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作者:邹冬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6/20

 

 

 

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珠海八中  邹冬梅

 

在2012年11月19日,香洲区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培训班“中学语文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技能”研讨活动中,我上了《沁园春·雪》一课。

 

这个课是这样讲的

 

1.故事一导入——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当时,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河北抗日前线。在筹划渡河时,天空突然飘起鹅毛大雪。他登高远望,面对白雪皑皑的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2.新授课文环节一:

读其文: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教师提改进意见,学生再读课文(教师范读视情况而定)

3.新授课文环节二:

观其形:教师结合本词简介《沁园春》的词牌特点(沁园春,词牌;114字,分上下两阙,共25句;9处押韵,一韵到底;多处要求对仗;句式丰富)——可适当对照教材P5《减字木兰花》一词来看两词外形之不同)

4.新授课文环节三:

释其句学生对不懂的词句提问——师生一起解答(先统一看上阙,再看下阙)

5.新授课文环节四:

概其意启发学生从“描写了……景”“评述了……人”“抒发了……情”三方面总概全文大意。

教师示例备用:这首词描写了北国壮美的雪景,评述了历代著名的帝王(英雄),抒发了作者伟大的抱负:他相信新时代的人民定将不负使命,超越历史英雄,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

6.故事二过渡——此词创作九年后,即1945年10月,日本投降,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期间,应老朋友柳亚子(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的要求,他亲笔书写了这首9年前的旧作赠给他。毛泽东回延安后,国民党多家报纸陆续发表了这首词,此词一时轰动重庆。很多人为这首词着迷,蒋介石非常恼火,暗中通知会作诗词的国民党党员人人撰写《沁园春》,想从中挑选意境开阔,气势与文笔可以超过毛泽东的,以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名义公开发表,借机把毛泽东的影响压下去。应征词作虽不少,但都是平庸之作,到最后也没有—首拿得出手能与之抗衡。

7.新授课文环节五:

品其味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可组内交流讨论——再推优到全班分享)——师生评价。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选一个小小的切入点,说说你对本词品出的味道(可以品词、品句、品表现手法等)。可以用这句话开头:读《沁园春·雪》,我品出……

教师给学生提供下列品味参考角度:
景象壮美  意境开阔  实写+想象  静动结合  情景交融  修辞手法 
描写、议论、抒相结合  对仗工整  音韵和谐  句式丰富,整散结合  过渡巧妙  
文意流畅
    教师示例备用:
1.读《沁园春·雪》,我品出“冰封”的凝然安静,“雪飘”的舞姿轻盈,这一静一动相互映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使景物描写生动有趣。
2.读《沁园春·雪》,我品出了壮美:它所描写的漫天大雪,飘飘洒洒,飘落在长城内外,飘落在大河上下,把千里、万里的高山、原野、河流染成一片雪白的冰晶世界。那纯洁、壮美的景象真是震撼人心。
3.读《沁园春·雪》,我品出了音韵的和谐。看,全词有九处都押同样的ao韵,“飘、滔、高、娆、娇、腰、骚、雕、朝”,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音乐的美感。
4.读《沁园春·雪》,我品出它的句式是那样的灵活丰富。全词以四字句为主体,又兼有三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八字句,丰富的句式出现在一首词中,整散搭配,充分显示出词这种长短句节奏上参差错落的美。
5.读《沁园春·雪》,我品出毛泽东的对仗功夫十分了得。看,自对、上下句对、上下句群对、隔句对、隐对……词中的对仗似乎无处不在,且类别丰富多样,使全词充溢着难以掩饰的简洁精致、词工句丽的美感。
6.读《沁园春·雪》,我品出是“沁园春”这种词牌,给这首词的内容穿上了一件异常华美的外衣,押韵、对仗、平仄、句式……这么多高难度的语言限制反倒使这首词显得精致典雅,魅力无穷。
    8、布置作业:
用其句——试着借用或化用本词中的一个或几个句子,做造句练习。
示例1:“江山如此多娇”,我还有什么理由成天宅在家里,而不去与美丽的大自然亲近,享受它赐予的美感与愉悦呢?
示例2:千里冰封的圣洁,红装素裹的妖娆,北国冬日的美景令人心驰神往。
读毛诗——阅读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及选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作品。
《沁园春·长沙》(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06832.htm
毛泽东诗词(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34346.htm
(当当网可选书网页)http://searchb.dangdang.com/?key=毛泽东诗词

余映潮老师的评课要点

 

1.教学内容的设计过于繁复,难以让学生进行有深度的训练。要精简教学环节和步骤,使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得到应有的使用。

2.“读其文”没有训练到位。

3.“品其味”没有品出丰富的文学意味。

4.课上得安静不够(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训练)、对知识的积累体现不够(教师此意识要加强)、深读功夫下得不够(环节多势必蜻蜓点水,难以对重点教学内容做深入学习)、对学生的动笔训练意识不够(不给学生机会动笔,语言训练从何体现)。

4.希望用“两步到位”进行改进:

①体味音乐美(解决整体把握、朗读训练、背读积累等问题,要当堂体现出教学效果)

②欣赏文学美(要解决对本词的文体认识问题,让学生学懂这是一首“咏物抒情”的词。)

  可以从层次结构、描写手法、议论抒情、实写虚写、动静结合、色彩搭配等方面引导学生欣赏其文学美。

使上述步骤①体现课堂的动态,步骤②体现课堂的静态,在动静结合中,才可把课上得从容,生成学生的活动。

 

修改后我再上这个课

 

我听从余老师的教导,把教学步骤精简成以下几步(最主要的就是两步):

1.故事一导入——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当时,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河北抗日前线。在筹划渡河时,天空突然飘起鹅毛大雪。他登高远望,面对白雪皑皑的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2.新授课文环节一:

读其文——读准字音,体会韵律,读出本词的音乐美。

学生齐读——教师正音——教师提示体会韵律——学生再读——教师可相机范读引导

3.新授课文环节二:

概其意——整体把握——学生从“描写了……景”“评述了……人”“抒发了……情”三方面总概全大意。

教师示例备用:这首词描写了北国壮美的雪景,评述了历代著名的帝王(英雄),抒发了作者伟大的抱负:他相信新时代的人民定将不负使命,超越历史英雄,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

4.故事二过渡——1945年10月,日本投降,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期间,他亲笔书写了这首9年前的旧作赠给老朋友,国民党阵营的柳亚子。毛回延安后,国民党多家报纸发表词,轰动重庆,人人都被此词开阔意境,壮阔的气势与精妙绝伦的文笔所折服

5.新授课文环节三:

品其味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品味本词的文学美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选一个小小的切入点,说说你对本词品出的味道(可以品词、品句、品表现手法等)。可以用这句话开头:读《沁园春·雪》,我品出……

教师给学生提供下列品味参考角度:
景象壮美  意境开阔  实写+想象  静动结合  情景交融  修辞手法 
描写、议论、抒相结合  对仗工整  音韵和谐  句式丰富,整散结合  过渡巧妙  
文意流畅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推优到全班分享——师生评

教师示例备用:
1.读《沁园春·雪》,我品出冰封的凝然安静,雪飘的舞姿轻盈,这一静一动相互映

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使景物描写生动有趣。
2.读《沁园春·雪》,我品出了壮美:它所描写的漫天大雪,飘飘洒洒,飘落在长城内外,

飘落在大河上下,把千里、万里的高山、原野、河流染成一片雪白的冰晶世界。那纯洁、壮

美的景象真是震撼人心。
3.读《沁园春·雪》,我品出了音韵的和谐。看,全词有九处都押同样的ao韵,飘、滔、

高、娆、娇、腰、骚、雕、朝,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音乐的美感。
4.读《沁园春·雪》,我品出它的句式是那样的灵活丰富。全词以四字句为主体,又兼有

三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八字句,丰富的句式出现在一首词中,整散搭配,充分

显示出词这种长短句节奏上参差错落的美。
5.读《沁园春·雪》,我品出毛泽东的对仗功夫十分了得。看,自对、上下句对、上下句

群对、隔句对、隐对……词中的对仗似乎无处不在,且类别丰富多样,使全词充溢着难以掩

饰的简洁精致、词工句丽的美感。
6.读《沁园春·雪》,我品出是沁园春这种词牌,给这首词的内容穿上了一件异常华

美的外衣,押韵、对仗、平仄、句式……这么多高难度的语言限制反倒使这首词显得精致典

雅,魅力无穷。

这个课的最精彩的细节是

 

学生要完成“品味本词的文学美”这个学习任务,难度较大,学生的能力多半跟不上,教师这时根据学情,在学生训练前及时给出六个教师范例,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有效的学习支架,较直观、感性地给学生提示出思考方向和措辞句式,有效地引领了学生的思考方向,帮助他们打开了品味思路。

 

我的感受

 

1. 教师加进了自己的范读,有效感染和有效引导了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此词的音乐美。

2. 整节课既从整体上把握了全词大意,又从细微处欣赏了本词的文学味道,环节简明,重点突出;解析与品味相结合,低级思维技能的训练与高级思维技能的训练并重;师的导与生的学相融合,师的导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生的学能检验师导的效果。

3. 本节课时时未离开“语文”二字进行教学,这得益于余老师高屋建瓴的评点与帮助。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