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余映潮工作室 >> 正文 | 今天是: |
|
|
019.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 |
作者:郭晓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7/3 | |
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019) 东莞市塘厦第二小学 屠立元 2013年2月2日 2012年春季名师工作室学员的培训学习又开始了。这次,我想挑战一下古诗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古诗教学是比较难把握的,而且能上出古诗味道更是难上加难。我深知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但是我很想挑战自己,希望在这次的培训学习中,能在古诗教学方面有所提升。 开始备课了,我选择了三年级下册的第29课《古诗两首》,分别是《乞巧》《嫦娥》。在备课中,我努力的尝试用余老师的“版块式”来上好这一堂课,但是余老师要求所有阅读课必须要一课时完成,对于难教的古诗教学也亦是如此,实在是让我有点不知所措。 古诗教学,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难理解的。但是我在几次的尝试修改中找到了突破点,这两首诗都是关于节日的古诗,并且都是民间传说故事。所以,查找关于节日的民间故事就是学习古诗的突破口。我让学生查找资料,自己认真备课,并在其他三个班级都试了课。可是每次试课都有不足之处:第一次试课,时间不够了,毕竟是两首诗,准备的内容量还是蛮大的;第二次试课,内容缩减了,但似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第三次试课,效果好了很多,似乎自己也愈来愈有信心了。可是,就在当天上课的时候,却让我再一次失望了。 我准备的内容环节还是过于繁琐了,首先,我采用先教授古诗方法(读一读、讲一讲、品一品、说一说、背一背),然后再按此方法进行“版块式”授课。由于两首诗都是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课上加入教师的指导后,仍然导致时间把握不足,难点没有突破,显得很拖沓。然而余老师在课后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也提出了优化本课教学的建议,如下: 一、点评整体授课 (一)优点: 1.教学容量大,思路清晰; 2.关注活动设计。“品”中指导逐渐突显。“品”出味道,更能把握文体。 3.知识性强。如背景、节奏、作者、侧面描写,突出课堂知识的重要性,有了知识就有了根基。 (二)优化点:删、减 “讲”“说”同类,可以归类,减少环节,使课堂教学环节更加清晰。指导朗读,进行全班朗读训练,最后进行背读。 (三)细节指导 1.“学生朗读——学生点评”这个环节毫无意义。浪费时间,古诗尽量集体读,不要单个读,老师略作评析,声音响亮,节奏明快。 2.能带过去的不要细品,引起旁疑,使活动细碎。 3.课件出现错误。对于名字不要打成书名号。 4.本节课没有解决难点。《乞巧》用时较长,《嫦娥》用时较短。 二、文本利用资源 1. 两首诗容量大。 2. 两首诗中分别有一个故事。 3. 关于节日的起源,作者的知识。 4. 对于文本诗意解析都有很好的训练点。 三、教学策略建议 1.自读第一首诗 我给大家讲诗句:两人一组,互相讲诗句。指导学生利用课文资料袋,扩大资料,老师讲难点,最后背诵。完成第一首诗18分钟左右。 2. 教读第二首诗 师生一起解诗意。先朗读,再补充字词意思的解释。再朗读。接着学生质疑问难,老师讲析,学生再背诵。 3. 两首诗的关键点要渗透:想象——“渡河桥”;引用传说——手法运用;七言古诗——音韵、知识性点播。 对于余老师的点评,十分精准,字字点破了这节课的优劣之处,让我心悦诚服。这让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欠缺太多,导致没有把握好教学环节的整合。点评过后,我趁热打铁,及时修改教学方案,又重新上了一次。这次我整合了教学环节,由原来的五步改成三步:读一读、品一品、背一背。并按照余老师的建议,用18分钟解决第一首诗,剩下的时间解决第二首,突破教学难点。效果果然不同,我上得很轻松,学生学得扎实,没有浪费课堂时间。此刻,除了一点小小的成就感,所想更多的还是应该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阅读更多的教育专著以及教学报刊,不断学习,慢慢的积淀自己! 这次的课是我无悔的选择,因为让我收获很大,我明白了古诗教学的切入点该如何选择,以及古诗教学应该教给学生哪些知识性的东西。能得到余老师真诚的点评,实乃荣幸。当然,余老师的课更是精彩不断,其中的精髓真可谓——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在每次学习回来后,我都尝试着用余老师传授给我们的教学方法来上课,每节课让学生沉淀一点知识。课堂效果的确比以前好了很多,感觉没有向以前那样的繁琐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更加的扎实了。真的很庆幸自己能成为余老师的弟子与之进行学习,我愿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练好教学技能,希望能像余老师一样用自己的高超教学技艺让学生享受优质的课堂。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就是教师的舞台,而学习是教师生涯的重要部分。教师要想不惋惜自己的付出,不辜负学生的期待,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舞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