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今天是:
欣赏余映潮老师的教学风格——余映潮教学赏析100篇 (049)
作者:梁增红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29

欣赏余映潮老师的教学风格

 

来自互联网 作者:梁增红 发表于 2007-8-30 17:59:00 

 

今天要求正式上班。早上7点出发,却很沮丧地发现,摩托车无法发动。眼看着时间紧张,只好一路小跑去乘公交车,等到学校后才知道,我记错了时间,其实是用不着如此着急的。不过,幸好我记错时间,要不然准时正点从家里出发,经过这一耽搁,可能就要迟到了。毕竟是一个新单位,迟到了是无法解释清楚的。

上午几个语文老师把91日家长会上要讲的内容准备了一下,然后备课。拿到教过不只一遍的语文教材,心中还是有些忐忑。当然,如果是抄抄教参,那是很容易的事情。我当然不会这样去做。

我以为,王荣生和余映潮两位的观点是迥异的,私下揣摩,把这两人的思想放在一起碰撞交锋,一定是很有趣的事情。于是,把《听余映潮老师讲课》翻出来,并作了些摘录。如:

1、“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是我的教学设计理念。“重文本,重朗读,重品析,重学法,重积累”是我的教学常规,“思路明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评点精美”是我的教学风格,“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一课多案”是我的教学个性与特色。

2、板块式教学思路是我的创造,也是我的主流教学模式。

3、我的教学警语:

阅读教学的三要素是诵读、品析、积累。

研究教材的八个字:上下求索,左右勾连。

教学设计八个字:化静为动,尺水兴波。

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

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好的语文课既表现出理性特征,又充满诗意。

分板块,设话题,做示范,给抓手,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

尽可能“实”地运用教材,尽可能“活”地运用教材,尽可能“巧”地运用教材。

能力呈线条状,知识呈板块状;知识一旦聚集,便显现出力量和质量。

朗读,对孩子们进行着审美熏陶,进行着情感陶冶,进行着气质培养。

教师的讲,要在关键之处绽出火花,要显山露水,那才叫风采。

对“提问”的研究,最神秘的最有趣的是研究“不提问”。

目标要明确,思路要清晰,提问要精粹,品读要细腻。

要让学生生活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求知,求智,求趣,求美。

“小步轻迈”是教学细节化之“形”,“细腻品读”是教学细节化之“神”。

教学设计的时间,有时候要大量花在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交叉和渗透上。

试题研究不是应试研究,试题研究也是一种科学研究。

——选自《听余映潮老师讲课》(大夏书系,名师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自序第1到第3页,扉页)

余映潮老师的板块设计很有意思,基本上做到对仗工整,有语文味,对学生富有吸引力。如:

畅游智慧泉——《七颗钻石》:活动一:进入录音棚,读起来,让我们的心情激荡;活动二:畅游智慧泉,说起来,让我们的发现闪光;活动三:来到创作室,想起来,让我们的思绪飞扬。

花之美,情之美,意之美——《紫藤萝瀑布》:感受文章的美;发现文章的美;欣赏文章的美。

 

建议你这样……——《散步》:理解文章;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三句话自读法——《鹤群翔空》:第一句话,速读课文,扩写一个句子;第二句话,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第三句话,细读课文,创造一个句子。

读出水一般的柔情——《纸船》:深情地读;细腻地感受;诗意地仿写。

美听,美读,美品,美说——《我愿是急流》: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

——选自《听余映潮老师讲课》(大夏书系,名师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可以想象,把这些精心推敲的小标题板书在黑板上,或者投影出来,给学生耳濡目染语言文字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初读这些内容,据我肤浅的认识,侧重于课堂教学艺术上,而我看了王荣生教授的评课观点后,则一直想把余映潮老师的语文课,放在王教授的视角来进行比照。透过余映潮老师的教学艺术,看看他到底教给学生些什么,是否真正地让学生有所收益。不过,做这样一件事,似乎并不容易。“阅读教学的三要素是诵读、品析、积累”,“研究教材的八个字:上下求索,左右勾连”,“教学设计八个字:化静为动,尺水兴波”,等等,好像还是在教学生的阅读方法,用欧阳代娜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把“我对课文的理解教给学生”。如,余老师在教学《散步》时,“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第一步: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第二步: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第三步: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当然,余老师不是教给学生结论,而是把自己认为有效的阅读过程、阅读方法教给了学生。在这里,我觉得余老师并不在乎一篇课文中的内容、知识点能给学生多少意义,而更注重把课文作为一个例子,从这个例子里,洞察出阅读文章的一些技巧和有趣味的方法。方法是可以迁移的,学生藉由此而延伸到更为开阔的阅读领域,自然是获益匪浅的,如同拿着一把金钥匙,去打开一扇扇未知的门。余老师自己在总结时也这样说:尽可能“实”地运用教材,尽可能“活”地运用教材,尽可能“巧”地运用教材。从这个排比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余老师的落脚点就是在“运用教材”上。无疑,这样的方法,已经超脱了课文本身的价值,在应用上有更为广阔的空间。我的疑惑是,教材就只是一个例子吗?教材本身是否还有其价值?如果没有,那么是不是随便可以替换别的文章也受到同样的效果呢?以前有一句话,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那么,教材中的这些文章,在余老师眼中,是不是就是“教给”一些阅读方法的拐杖呢?

不过,我的困惑很快又在余老师的说课稿中得到了解答。

余老师在《板块式教学思路》(p11)中这样说道:所谓“教学思路”,是对如何展开教学内容的想法,是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是所规划的、所要实施的教学流程。……所谓“板块式教学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总之,板块式思路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就是教学结构清晰,所表现出来的内部特征是教学内容优化。

在《课文集美》(p22)中,他说道:

课文集美,是以语言学习为重头戏,咀英撷华,将课文中美好的精华的语言材料集聚起来。

课文集美,是以对课文中美好语言材料进行细致组合的过程,串联起师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劳动。

课文集美,是精心设计有序的语言品析与积累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得到审美教育、语言教育、学习技能教育以及思维训练。

课文集美,是完全创新的阅读教学的新角度,可以在单课之内进行,也可以用“课文联读”的方式进行。可以有统一的教学要求,也可以有学生自己独立的有个性的活动。

 

课文集美,从同学学习的角度讲,就是通过同学们创造性的劳动,将美好课文中更美的内容“浓缩”“聚焦”,从而学习到语言的精华。

在谈到“美读”(p33)时,他这样说道:

朗读不只是出声地“念书”,朗读也不只是“大声”地 “读起来”。

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方法。

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

朗读,是讲求语音准确、语流顺畅的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

朗读,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

朗读,是对同学们进行语调、语速、语气、节奏、停顿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和普通话训练的语文学习活动。

朗读,是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

朗读,是一门用心来揣摩、用情来表达的声情并茂的艺术;是体味作品的艺术,是欣赏词句的艺术,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

在谈到教材的“拆分与整合”(p47)时,余老师讲道:

有时候,拆分与整合可以让我们窥见课文教学的难点。

有时候,拆分与整合可以让我们集中力量解决课文的重点。

有时候,拆分与整合会给我们带来极好的语言模式的训练材料。

有时候,拆分与整合会给我们带来写作的素材,成就我们课文赏析论文的写作。

余老师的说课让我豁然开朗。余老师并非抛开教学内容,只顾课堂教学外显的艺术形式而舍本求末。透过形式,我们可以看到,余老师的教学设计,其实是处处围绕着教学内容而逐步展开的。他的视角,除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外,落脚点就是在语言文字的含英咀华,情感熏陶,思维训练,以及文章本身所承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句时髦的话来说,不正暗含“新课程理念”了吗?

看样子,阅读名家的著作还是要细细品味,才能有所领悟,而不是观其皮毛,就武断地得出结论。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