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今天是:
学以致用,付诸行动余映潮教学赏析100篇 (052)
作者:林秋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29

学以致用,付诸行动

——读余映潮《这样教语文》之后

                      

林秋玉

  

  从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来看,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地表现为“导入课文—熟悉课文—课堂讨论—收束教学”这样一个流程。由于在“课堂讨论”中提问过多或讲析过多,往往就显得内容繁杂、时间冗长,课堂教学缺少节奏。如何构建清晰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如何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交流研讨?如何安排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学习活动?学习余映潮老师《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似乎一切都有了明晰的可操作的答案,感觉特别快意和幸福。

  余老师40篇经典设计都具有浓浓的“文学味”。余老师那么别出心裁地研读课文,教学创意如此美妙,教材处理的手法如此生动多姿,板块式思路和主问题设计如此独到精致。每一页文字都给我们心灵的滋润,很值得品味、仿效和创造。

  我们得经常思考的是,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教学思路”、“课中提问”的创新设计,让课堂教学的步骤明朗起来,不让“碎问碎答”桎梏学生,让课堂阅读活动更加高效起来?

  去年11月我开始听余映潮老师的视频教学课(2014年国培),同时阅读他的《这样教语文》。刚好12月份我在十中代课,余老师的教导着实帮了我大忙,我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具体的实惠。下面说说我自己受余老师影响,在十中代课一个月期间的几次有关教学思路、课中提问的教学实践:

   一、线条简洁的《塞翁失马》

  余老师的文言文教学特别重视朗读,《答谢中书书》用线索式思路进行课文教学,他的教学创意设计为:感知性朗读(朗读,自读自讲)——分析式朗读(朗读,趣味练习)——体味式朗读(朗读,语言欣赏),朗读贯穿始终。我用余老师的从“线条简洁”的角度对《塞翁失马》进行创新教学,以“读得准确——读得好听——读得有味”的教学思路完成教学,把文言字词教学、文言朗读的语意停顿、文言蕴含的思想内涵等教学内容融入反复的朗读之中,诵读品味,生动自然,结果仅40分钟学生就能当堂愉快地背诵。

   二、问题明晰的《过故人庄》

   余老师反复教导:“主问题”要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有利于课堂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独立阅读与分析能力的培养训练,也就是能用精、少、实、活的问题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在《过故人庄》一诗的教学中,我这样设计“主问题”:

   1.透过诗句,你们看见了什么?

   2.透过诗句,你们听见了什么?

   3.透过诗句,你们闻到了什么?

   4.透过诗句,你们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

   这个微型教例的思路表现在4个提问之上。也就是余老师的“课中提问的创新设计”,四个提问彼此并列而又有一定的从易到难的层进关系,教学过程由于这4个提问的出现而分成几个教学板块,显现出了明晰可见的思路。

  三、言意双赢的《皇帝的新装》

  我上网收集名家课例,印象最深刻的是宁鸿彬老师的教例,第一课时粗读课文,主要环节是了解作者,设计文章的副标题“一个___的皇帝”,要求学生阅读后填空并说明理由,然后用一个字概括故事情节(骗);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分析主要人物上当受骗的原因是什么?要求结合课文的语言文字具体地谈出自己的见解,然后领悟童话的主题,引导学生如何面对人性的弱点。

  我仔细分析宁老师的这堂课的课堂实录,发现这也正是余映潮老师的风格。宁老师设计的妙处在于阅读方法的指导,这篇课文是宁老师进行语言概括能力训练的最佳抓手。像余映潮老师老一辈对文本语言形式的高度关注,是对当前前卫中青年(似乎我也在其中)一代过度倾向人文性的反拨。是返璞归真的,是可贵的,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学习的。

  刚好那一次在三明十二中听课,谈起第二天要上的《皇帝的新装》,十一中的周晓颖老师提醒我一个切入点——“人性的弱点”。这也很切合当时我的想法。于是我决定用宁老师的教学设计,准备“融训练于无痕”,主题品读与语言训练、诵读感悟相结合。

  十中和我原来一直教的八中学情有所不同,我一定得让学生提前充分预习。如我所想,很多学生注意到了“骗子”骗术的根源,也注意到了文中的心理描写。学生已经对文章结构和文章内容有一定了解,如果还单纯纠缠在文章结构、“骗”及人物形象的“自欺欺人”“虚伪逢迎”等词语上,感觉有一些浪费时间。所以我干脆在这些词语的引领下将学生引回文本,以语言为抓手,紧贴文本,在思想上领着学生向更深处漫游,理解安徒生童话的写法及其隐含在内的真正含义,体会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性。

  十中连续两节课上完,这次尝试感觉心理很舒畅。余老师说:“我的阅读设计十分关注课文研读的质量,能够读出课文的味道,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如果说探究主题拷问人性侧重于语文“人文性”的话,那么紧贴文本咂摸语言则侧重于语文的“工具性”了。语文课分析人物形象也好,挖掘主题也好,绝不能架空文本,脱离文本。上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必须“紧贴文本地面行走”,“在言语的丛林和字里行间穿行”。这是余映潮等老前辈经常教导我们的。余老师一直强调语文课堂上阅读情趣、兴趣的激发,而且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朗读方式。此课以皇帝为例,研究人性的弱点时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我引导学生以课文语言为抓手,让学生诵读、表演、品味,研读皇帝“一波三折”的心理活动(即由“盲目相信自我”到“开始怀疑自我”再到“彻底否定自我”),而不是脱离课文做架空分析。依托教材文本进行言语训练,让学生言语表达有根可寻,有样可照,读得轻松,学得愉快。长此以往,学生自身积累的语言得到激活,使“言”与“意”真正“互惠双赢”。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