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余映潮工作室 >> 正文 今天是:
032.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作者:明玉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7

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032)

——关于“教什么”的思考

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    明玉梅

2013年12月19日余映潮老师来我校进行“教材研读与教材处理”培训活动中我讲了八年级上册的《石壕吏》一诗,经过两个月的钻研、设计、摩课、修改、讲课、评课。感触最深的是余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确定,引发了我对“教什么”的深入思考。

我设计的《石壕吏》的教学重点是

1.变换视角,把握文意;

2.多层朗读,品析文句;

3.微型讲座,藏问于答;

4.联想想象,解读情怀;

余老师评课:

弱点:基本上没用话题来引领对语言的品析

我的教学反思:

1.忘却了文本最初的本质特征,《石壕吏》的定位问题——古诗、叙事诗、古乐府。教学重点就应该是:体味情感;品析语言。

2.品析这一块基本上是为了完成“老妪之苦”,我的初衷并不是赏析语言,而是通过个别字词领悟老妪的情感,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只赏析了“新”“更”“唯”,所以语言赏析基本上是一带而过,,没有展开。

3.活动四中“内心独白”没有必要设计读写活动,只要针对第一个话题讨论,理解、感悟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即可。而将剩下的时间集中在第二活动中——品析。

现在想想,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呢?

体会情感:我是下了大功夫的:背景材料;听读渲染;老师过渡语。

朗读:齐读;听读;句段朗读指导;齐背。

只有这两点落实比较好,这两点也比较虚,而实实在在的赏析能力训练被我忽略了。

所以,反观我们平时,教师备课的时候是自己想当然的根据自己想教成什么样而设计的,而不是根据学生实际以及文本特征想让学生学到点什么,这就涉及到一个教学定位问题——“教什么”。

“教什么”的教学内容的确定与以下几方面相关:

语文教学属性:

重读余映潮老师《中学语文教学主张》:

要懂得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任务是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知识积累。要懂得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任务是形成、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与表达能力。要懂得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关键词为:积累  实践  规律

再纵观此次活动中余老师对九节课的点评:

《心声》:品读课文各层次的作用。

《范进中举》:精致的品词论句,片段精读,细节赏析。

《秋天》:如何欣赏诗歌中的一个画面

《石壕吏》:暗示手法赏析

《杨修之死》:第7、8、9段的文学赏析

《女娲造人》:故事中的描写之美

《皇帝的新装》:课文美点赏析

《湖心亭看雪》:用文学的语言欣赏课文的精彩之笔

《我的叔叔于勒》:笔法

分析总结:

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通过某种实践活动达到知识积累、语言品析、手法渗透、能力提升的目的。

文本的基本特征及个性特征

按照文学体裁及文体特征将课文划定不同的类别,遵循此类文体教学的基本教学点。例如:小说的基本教学点为:情节、人物、手法、环境、主题等。诗歌:语言、情感。教师教学时,基本要以此为教学重点,不可偏离。

当然,同类文本中每篇课文又有它自己的个性特征,这正是语文教师可挖掘的教学切入点,教师可以此教出语文课堂的个性来。例如:《石壕吏》以“苦”为核心解读文本:一个悲苦的家庭;一个苦难的时代;一个苦闷的灵魂。这应算课文的一个独特的个性特征。

学生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

“教什么”还需兼顾到学情,避免解读的“成人化”“教参化”,如何把握解读的这一尺度,这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又如何引领学生与作者对话,又如何在此基础上搭建一个适合学生提升的平台,让学生在思想、知识、能力上进一步提升与训练。这往往是“主问题”设计的技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话题。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须跳进文本,挖掘他的深度与宽度;更须跳出文本,兼顾学情,确定教学目标。而确定目标的过程其实是深入的研读教材的过程。

所以,研读教材时,我能否将以下问题铭记于心:

通过这一载体我要实现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什么?

文本的本质特征及个性特征是什么?

通过这一文本载体要让学生得到什么:积累(字词、知识)、能力?

教学重心是什么?

总之,余老师此行,让我们从教多年的老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让我们从最根本的问题上深入思考“教什么”的问题,这应是“知不足”“知困”的困顿阶段,从此知道,语文教学对我来说刚刚开始,这以后应是一个更加艰难跋涉过程,请为自己加油!

2013.12.26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