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今天是:
让课堂染上“美”——余映潮教学赏析100篇 (054)
作者:罗蕾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9

让课堂染上“美”

——当一回余老师的“学生”有感

 

树人中学   罗蕾

 

2013125日,余映潮老师来到南京鼓楼区,参加“潮水之家”的教研活动。

在这次重要的活动中,余映潮老师将要给大家讲两节示范课,还要讲一个学术讲座。

但恰逢雾霾严重,南京市教育局通知全市中小学生当天全部停课。

“潮水之家”的活动在南京12中如期举行,可是没有了上课的学生。

教研员顾敏老师果断决定,请参会的80后年轻的语文教师当“学生”,与余映潮老师一起上课。

共有30几位语文教师当了一回余映潮老师的“学生”,连上了两节课。

于是大家就有了非常美妙的感受。

 

                            ――题记

 

2013年12月5日,托雾霾之福,我有幸和余映潮老师在南京十二中相遇,并幸运的做了一回余老师的学生,感受了学生时代从未感受过的语文课堂教学之美和余先生的博大精深。借着粗糙的听课笔记,细细回味余老师的课堂,无不洋溢着一个“美”字,就像一座语文教学的园林,处处着眼于美。

积累之美

积累是作为语文老师一项终身的事业,“笔参造化神始足,腹有诗书气自华”。工作已是第四个年头,也抓紧课外的时间读了些书,可是课堂上似乎并未真切的感受到读书带给我的改变。听了余老师的课和讲座,我如醍醐灌顶:我的阅读太过狭隘了,我仅仅是在“读”而已,并不是积累。前不久一件事情引起了我很大的思考。课间学生在读莫言的《蛙》,我看了笑着和他对视,学生便嬉笑着问了我一个问题,我本应是了然于胸的。因为这本书,是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新近读过的。可是在学生的嬉笑之问下,我竟半点回忆不起《蛙》到底讲的是什么!这件事曾很久萦绕在我的心头,不过很多时候仅仅是绕一下,又飘走了,不曾深思过。若不是顾老师给了动笔的机会,只怕事情也就这样随着时间过去了。

余老师曾说过:要达到的教学境界应该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基本积累是语言积累。他的每一节课都有或多或少的语言积累,大到做资料卡片,小到几个美词、雅句。如《风雨》一课中余老师就带领着学生积累了诸多写风写雨的私自短语,这对学生写作上的遣词造句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更令人赞叹的是余老师经过“提炼组合”处理后的课堂小结,简直可以称为一项艺术。如执教《风雨》了解一种说法,以唐朝李桥的《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三峡》、《陌上桑》《骆驼祥子》、香菱写月的诗歌为例,来让学生了解侧面烘托这一手法。这些积累涵括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窥一斑而知全豹,余老师的功底之深,从课堂小小小角便可得知。

听了余老师的课和讲座,我明白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积累不仅仅是拓宽自己的阅读,语文老师的阅读积累应和普通人的阅读积累区分开来。积累除了拓宽自己阅读的面,还应承担着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更能抓住学生,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更轻松且厚重的责任。积累,应如同汩汩活水注入自己的课堂。围绕课文,围绕教学进行有方向有目的的积累,留有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读后感”、“读后思”,才是真正的积累。

设计之美

提到“设计”二字,实在有些汗颜,我总觉得自己并不知“教学设计”为何物,甚至都没有“设计”的意识。从这学期参加了“潮水之家”的活动之后,才发现,原来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是那样的引人入胜。在向宓毓阳老师讨教方法的时候,宓老师推荐我拜读余老师《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书已买来,正在读中,只能浅薄的谈谈自己的看法。余老师说:年轻教师提升自己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一课多案”。“一课多案”不同于和其他老师的“同课异构”。我首先从最容易的做起,依据所教两个班的不同学情,尽量设计不同的教案,如果实在设计不出不同的教案,也尽量根据学情琢磨点不同的教学重难点,争取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前路漫漫,我才刚刚启程,希望借着前辈们的智慧能够让自己走得不至于太过跌跌撞撞。

余老师的《陋室铭》主问题一抛出,立刻抓住了我。趣说:《陋室铭》中的“有”。原来,《陋室铭》还可以这样教!可见,主问题的设计对课堂教学起到多么关键的作用。余老师在后来的讲座中说到:“减少碎问,高效对话;多给时间、充分活动。”我突然感觉自己有些难堪。反观自己的课堂,当学生静默的思考的时候,我在做什么;我课堂上能称为“有主问设计”么;就更谈不上“语言优雅”了。

语言之美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听大师上课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余老师的教学语言有了今天的成就,和他对教学语言下过的功夫是分不开的。不论是执教《风雨》、《陋室铭》还是讲座《细中见深——“课”外的功夫》,余老师的语言都是精炼的,自始至终听不到一句多余的话,重复的话;余老师的语言也是准确的,看似无意的点拨,细细品来,对每一处知识点的解释是明确的,提的要求是一清二楚的,丝毫不会引起误会和产生歧义;余老师的语言更是优美的:朗读时饱含深情,韵味悠长。听过大师的课才明白,现场的听课永远能够比看教案带来更多的震撼。因为现场直播的课堂教学更能展现每一处细节,更能让人明白大师何以为大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必须学会把自己的课“洗洗干净”了。

语文课堂理应是美的!课堂上,作为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让师生文三者产生和谐的共鸣,理应让课堂充满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明亮闪烁的眼神以及由文本引发出来的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方式去阐述的富有智慧和个性的表达。而呈现语文课堂之美却并非易事,在仰慕、赞叹、感慨余老师今日之成就时,也看到了余老师那足有一米多高让人惊叹的手稿,执教前提前半个多月从各个方面去积累材料。大师尚且如此,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努力,不认真!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