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今天是:
用生命演绎神奇——余映潮教学赏析100篇 (060)
作者:王相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3/21

用生命演绎神奇

                                    ——观余映潮老师执教《夸父逐日》有感

                                           

                                       单位:湖北省江陵县五三中学   

                           姓名:王相武

                                            邮箱:xiangwang16@163.com

                             邮编:434111

 

长文短教,难;短文长教,更难。然而,这种被“更”所强调的“难”,在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课堂上,却被轻巧地转换成“易”。请看余映潮老师执教只有区区50字的超短课文——《夸父逐日》,现将其中三个神奇的劲爆点采撷如下:

劲爆点一:精巧的认读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用成语印证字义的方法认读文中的生字。为了方便起见,我已将文中的生字变成了黑体字,请大家找出含该字且意义相同的成语予以印证。

出示课件:

夸父与日逐,入日;,欲得,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未渴而死。其杖,为邓林。

老师:我给大家做个示范,如:文中的“走”是跑的意思,成语“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中“走”的意思与之相同,所以,我用这个成语中的“走”来印证它。

生1:文中的“走”是跑的意思,成语“不胫而走”中“走”的意思与之相同,所以,我用这个成语中的“走”来印证它。

老师:(朝向回答问题的同学)你印证得真快,(朝向其他同学)大家就像他这样进行印证。

生2:文中的“渴”是口干想喝水的意思,成语“求贤若渴”中“”的意思与之相同,所以,我用这个成语中的“渴”来印证它。

老师:你为大家丰富一条很好的成语啊!

生3:文中的“”的意思是喝,成语“饮水思源”中“”的意思与之相同,所以,我用这个成语中的“”来印证它。

老师:你印证得真快!

生4:文中的“”的意思是聚水的地方,成语“竭泽而渔”中“泽”的意思与之相同,所以,我用这个成语中的“”来印证它。

老师:你印证得真准!“竭泽而渔”就是把水排干了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生5:文中的“”是到、往的意思,成语“宾至如归”中“”的意思与之相同,所以,我用这个成语中的“”来印证它。

老师:是的,这两个“”都是到的意思

生6:文中的“”是路上的意思,成语“道听途说”中“”的意思与之相同,所以,我用这个成语中的“”来印证它。

老师:正确,感谢你为大家巩固了一条成语。

生7:文中的“”是抛弃的意思,成语“背信弃义”中“”的意思与之相同,所以,我用这个成语中的“”来印证它。

老师:“背信弃义”的意思是违背、抛弃信用和道义。与文中“弃”意义相同。

老师:含“”字的成语较少,印证起来很难,我来帮忙印证。文中的“”是变化的意思,成语“化干戈为玉帛”中“”的意思与之相同,所以,我用这个成语中的“”来印证它。

……

劲爆点二:精美的朗读 

老师:我们在上一个环节认读了字词,下面来朗读这篇课文,大家就看着屏幕读。

出示课件: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生1:(熟练地读完课文,但句中的停顿没有区别。)

老师:请大家来评价一下这个同学的朗读。

生2:他没有读出分号与句号的停顿。分号停顿稍短,句号停顿要长。应该借分号和句号的处理来显示本文的层次。开端:与日逐走,入日。发展: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高潮与结局:未至,道渴而死。尾声:弃其杖,化为邓林。

老师:是的,请你给大家示范一下。

生2:(读课文,处理好了文中分号和句号的停顿,从声音上恰当地显示出课文的层次。场上响起一阵掌声。)

老师:请大家再评价一下这个同学的朗读。

生3:我觉得他字音读准了,层次读出来了,但感情未读出来。(话音刚落,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老师:我赞同你的观点,请你具体地告诉同学们以什么感情来读。

生3:我觉得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要读得悲壮。

老师:请你为大家试读一遍。

生3:(以抑调读完全文。)

老师:你读对了一半。提示一下,这不完全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大家仔细体会一下最后一句,是一个令人感到欣慰的结局。所以,最后一句要读出——

4:雄壮。

老师:请你谈谈具体的处理办法。

4:以一种高昂调来读,注意将“弃”和“化”重读。

老师:请你为大家范读一遍。

4:(前面两句采用抑调,最后一句采用高昂调,再加上重音的处理,读出了悲壮和雄壮的情感。掌声自发地响起……

……

劲爆点三:精细的品读 

老师:下面我们来品读课文的核心句:弃其杖,化为邓林。从课文全文来看,这句话好在哪里?

生1:这句话好在表现了夸父的舍己为人,死后其手杖都变成了为人类造福的桃林。 

生2:这句话好在表现了夸父的神奇,表现神话的色彩。 

生3:这句话好在以富有诗意的想象,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美丽内涵。

4:这句话好在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篇神话更具浪漫主义魅力。 

出示课件:

阅读常识

神话阅读的经典格言:人类借助神话在幻想中征服自然。

老师总结:

夸父逐日,表现着我们的远古先人为抗旱驱热、赢得生存所进行的艰难而顽强的斗争。

夸父是盗火英雄,夸父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

夸父是华夏第一个农业科学家。他追太阳的目的,就是测量日影以及黄河涨落的情况。

夸父,部落的首领。夸父逐日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长距离的部族迁徙,最终结果为悲壮的失败的。

    …… 

这是一节用生命的智慧与激情演绎出无限神奇的好课。用心去感受,余老师以其高超的教学艺术彰显了生命的智慧;用情去体验,余老师以其崇高的人格魅力释放出了炽热的生命情怀。

教学艺术

在这节课上,台上对话默契,生趣盎然,生成不断;台下聚精会神,鸦雀无声,颔首称奇。整节课创意无限,精彩纷呈,美不胜收。余老师引领学生学习的每一招,每一式,乍看起来简单,细思起来神奇,呈现出如下诸多神奇之处:

1、化难为易。对于初步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而言,认读生疏的文言字词是一大难事。余老师巧妙运用成语印证法解决这一难事。这种化解之法的高妙在于以熟驭生,即用同学们已知的知识去解答未知的知识。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轻巧。

2、化平为奇。余老师擅长开掘与取舍教材。进行认读训练时,巧妙选取文中的省略句;进行朗读训练时,巧妙选取文中的分号句和句号句;进行品读训练时,巧妙选取文中的核心句(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些材料看似简单、平谈,经余老师一用却价值倍增,效果奇显。每个材料的开掘与取舍尽显大师敏锐的眼力和超凡的智慧。

3、化虚为实。神话中的一切都是虚构的。《夸父逐日》中不论是神奇的人物夸父;还是离奇的情节:与日逐走入日——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都与现代的人不同。所以要把握该文的主题绝非易事。余老师巧妙与远古先民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推出系列人物:远古先人、盗火英雄、华夏第一个农业科学家、部落的首领,让学生去体验具体可感的人的情感,于是,悟出神话的意义:在幻想中表达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理想。

4、化散为聚。纵观整节课的课堂流程有一“主”一“副”两条训练线在运行。主线为一条阅读能力线,分三步展开:精细地认读——精妙地朗读——精要地品读。副线为一条知识积累线,也分三步展开:成语积累——巧妙结构——阅读神话常识。如此“主”“副”双线交替运行,使课堂流程产生清晰、自然、流畅之美,收到了一种形散而神聚的艺术效果。

人格魅力

听余老师这节课如同享受盛宴,本人被上述诸多奇美所感染,所陶醉。听课的过程中,神思慢慢飘逸起来,飞动起来,脑海里忽地闪现出两个逻辑关联密切的“夸父”:一个是课文里的“夸父”——神话人物;一个是课文外的“夸父”——余映潮老师。两个“夸父”既有外在形态的不同点,又有人格内涵的相似点。

1、外在形态的不同点:

一“里”一“外”。

课文里的夸父是神,上古神话《夸父逐日》里面的核心人物,是一个只能间接感受的对象。课文外的“夸父”是人——我们身边的余映潮老师,语文教学研究方面出类拔萃的专家,是一个能够直接感受的对象。

一“虚”一“实”。

课文里的夸父是虚构的神人,远古先民借以表达为抗旱驱热,赢得生存的美好理想,此夸父能“弃其杖,化为邓林”。课文外的“夸父”余映潮老师是现实的神人,荆州乃至全国的语文同仁借以发展教艺提升水平的语文带头人,此“夸父”能执其“杖”,点化语文的“邓林”。

一“疏”一“亲”。

课文里的夸父离我们遥远,已经老去,只是一种精神符号而已,虽然我们对其探索和奉献精神在心灵上首肯,但在心理接纳上略显疏远。课文外的“夸父”是可亲可敬的余映潮老师。他离我们切近,在职和不在职都在带领我们探索语文教学奥秘。特别是退休后,虽然年近七旬,但热情不减当年,仍然活跃在语文教学研究的舞台上,是语文同仁们心中一个永远淡不去的教学艺术符号。

2、人格内涵的相似点:

情致——探索属性。太阳为何这么热?怎样才能征服它?此乃神话中的夸父在强烈好奇心的支配下对未知事物接连发出的疑问。于是“与日逐走”,直至“入日”,即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这一“逐”一“入”足以显示其由好奇心升华而成的探索情致。语文教学研究需要这种情致。为了探索语文教学的奥秘,余映潮老师孜孜不倦,矢志不移,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不放弃任何一个疑点。47日,我在评委席上惊见这样一幕:满头华发的余映潮老师神情专注,时而注视台上选手的活动,时而又翻开书瞅瞅课本;时而用蓝色的笔在笔记本上作记录,时而用红色的笔在记录旁作批注;时而颔首赞许,时而凝神沉思。每一个行为都情绪饱满;每一个举止都兴致盎然。我不禁默叹道:现实中,好一个乐于探索的“夸父”呀!

品质——奉献属性。俗语有云:远水不能解近渴。由于到达大泽的路途遥远,夸父“道渴而死”。当我们读到“道渴而死”时,不禁“憾”从中来,深觉这是一个遗憾的结局。然而,继续往下,读到“弃其杖,化为邓林”一句,其中的“弃”和“化”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为人类造福,乐于奉献,敢于牺牲的夸父;其中的“邓林”让我们感受到了绿荫的清凉和果实的甜美。与神话中的夸父一样,余映潮老师执其“杖”,为我们点化出了语文的片片“邓林”。请试着联想一下:由其1500余篇教学论文、100余场学术报告和不计其数的示范课生成的语文“邓林”,其广袤而凉爽的绿荫不知让多少热爱语文的人心旷神怡啊!其丰硕而甜美的果实不知让多少热爱语文的人得到滋养啊!此时,你一定会慨叹道:现实中,好一个乐于奉献的“夸父”呀!

态度——忍耐属性。探索的路总是漫长的,探索的路总是布满荆棘的。想要探索,得先学会忍耐,忍耐是探索的附带品。它是战胜孤独、枯燥、清苦以及突如其来的打击的锐利武器。夸父在探索自然的途中遭遇“道渴”,为消除“渴”,先是“饮于河、渭”;仍不解“渴”,又“北饮大泽”;最后在生命结束的一刹那,忍耐着把手仗“弃”到人间……正是这难能可贵的最后一“忍”,使夸父成了神人,使《夸父逐日》有了思想火花,成为脍炙人口的神话经典。余映潮老师也是生命不息,探索不停,忍耐不止的典范。他老人家从20075月退休至今,本该是一个在家庭里钻研“孙子”兵法,享受天伦之乐的人,却依旧在语文教学研究的宝山上忍耐地智慧地跋涉着,幸福地愉悦地享受着……坚持着登一步,再登一步……

原来,神人固有其奇,其奇在于当常人都忍耐不住、偃旗息鼓的时候,其依然忠实地顽强地苦苦地往上登了一步……于是,上升到常人永远无法到达的高度,发现了常人永远不能企及的风景。

——神话中的神人如此,现实中的神人亦然。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