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余映潮工作室 >> 正文 | 今天是: |
|
|
046.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 |
作者:李一红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10 | |
046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046) 东莞市中堂中学 李一红 在余映潮老师对我校语文老师进行第4次专题培训的时候我讲了九年级上册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这个课是这样讲的: 1)作家作品简介。 2)概括情节,整体感知。 3)精段品读(20—49段)。体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4)欣赏小说的表现手法。 5)总结。 6)写作启示:1.着力精描细写。2.运用表现手法。 7)布置作业(二选一)。 1.想像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两百字左右) 2.假如又穷又老的于勒找到菲利普家里,将是怎样一种情景?(两百字左右) 余映潮老师的评课要点: 外国短篇作品教学、思路清晰、多层次训练学生、板块式、训练力度大。 教学流程描述:情节概括、选段品读、手法欣赏。 优点:小说赏析课,用精段品析的方式,用手法分析的方式,给学生较长的时间研读课文。 弱点:深度不够。 教师的研读:情节、细节;背景、场景;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语言、动作描写;神情、心理描写;波澜、巧合、抑扬、伏笔、照应;详写、略写;顺叙、插叙;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线索、对比、悬念、渲染、虚笔…… 值得品味的“两写”:父亲的期盼,于勒的来信,于勒的形貌,不同的船长,父母的“突然”,兄弟的“狼狈”,父亲的脸色,旅途的景物,两个女儿,两位先生…… 慢速与快速推进的方式…… 新教学创意: 1)全文层次及作用分析。课文的两个部分,小结渗透知识。 2)第二部分“复笔”欣赏。第二部分的特别笔法,小结指导学法。 修改后我再上这个课。 1)作家作品简介。 2)全文层次及作用分析。 3)第二部分“复笔”欣赏。 4)总结。 5)布置作业(二选一)。 1.想像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两百字左右) 2.假如又穷又老的于勒找到菲利普家里,将是怎样一种情景?(两百字左右) 这个课的最精彩的细节是: 学生在欣赏“复笔”时表现出极浓厚的兴趣。 我的感受: 1.余老师“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理念非常好。余老师“重文本、重朗读、重品析、重学法、重积累”的教学示范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2.“板块式”教学,课堂流程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灵活多变、容易操作。课堂“块状”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能力训练,效率高。 3.“板块式”教学清晰的教学层次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由浅入深地、由易到难地、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思路清晰。 4.“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容易形成教学节奏,能够比较顺利地展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疏与密、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使课堂教学波澜生动,抑扬合理,动静分明,教学的清晰性和生动性得到了鲜明的表现。 5.“板块式”教学中“板块”组合的形态、形式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时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由于“板块”内涵的本质内容是整合教学资源与安排课堂活动,所以它可以用于各种文体或各种课型的教学之中。板块式思路是一种创新、突破与挑战。 6.“主问题”设计,每个“板块”集中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学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块”与“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托,教学重点一项一项落实,教学扎实有效。 采用余老师的教学创意再上《我的叔叔于勒》之后,明显感觉对文本的阅读更深入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更多了文学的味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