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余映潮工作室 >> 正文 | 今天是: |
|
|
056.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 |
作者:王志静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6/28 | |
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 于淑委 跟随余映潮老师学习两年来,收获颇多。在一次次的学习与总结中,我感受到了余老师的教学风格,也慢慢领悟到余老师在教学中关注的重点,下面从四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注重研读教材,深度赏析 余老师的课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独特的切入角度,深入的文本解读不禁让人震撼。讲现代文,人物的一个神情、一个动作,讲文言文,一个语气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能成为余老师挖掘教材依据,让学生让老师都不禁感慨,原来这里面含有这么多的深意呢! 而这些都是在教学参考等资料中无从找到的。一切都源于余老师能够静得下心来读书,思考,把教材吃透,然后充分发掘教材的亮色,找出可教点,达到让学生高效学习的目的。所以受余老师感召,我也充分认识到了不依赖于教参,认真研读教材的重要性,只有把教材读通,读透,才能针对教材发现教点,让教学设计有自己的独创性,而不是千篇一律,照搬别人的东西。比如新教材七年级作品《风雨》这篇散文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侧面描写,学生读过就能发现其特色,是教学重点但不是难点。如果一味讲侧面描写就会显得无味枯燥,于是教师要深读教材,从多个角度找突破口,让学生赏析此文的妙处。比如写景的绘声绘形,想象的丰富恰切,画面的接连不断。很多地方都可以让学生对风雨将来的态势通过文字获得震颤。所以研读教材,深度赏析是教师备课的一个基础性工作。 二注重积累知识,培养能力 余老师上课一直强调让学生积累知识并获得能力提升。这两方面在余老师的课上也得到了充分地展现,但是真正要做到这两点确要经过一番思考。因为每次听课会发现,余老师让学生积累知识和提升能力的方法都是不同的。作为学员,强化这种意识是很重要的,所以我的课上也努力践行这两方面,首先是积累知识。 不管是学习文言文还是现代文,备课时总会徘徊一个问题就是这节课我要让学生积累什么知识?是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的词义用法积累,还是句式特点的了解?是现代文的字词句段的识记背诵,还是小说散文等文体知识?什么东西是落在笔记上需要学生记录下来必须掌握的?是这种思考奠定了每节课的知识落实。 第二方面就是能力培养在课堂上的渗透。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余老师讲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短小精悍,语言凝练,虽没有意象却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属于学生喜欢,一看就能懂得那类诗歌,那么这类诗歌教什么呢?教学重点与难点到底在哪里又如何突破呢?余老师巧妙的设计给出了答案。余老师在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的基础上,并没有过多内容上的讲解,也就是避过了学生已会了的部分,让然后进行大量的拓展阅读,再在拓展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写一段话,用上已学过的诗句,通过学生的写作,很好地反馈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情况,而且提高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写作能力也同时获得了训练和提高。同时学生也会觉得这样的课堂设计很新颖,爱学、乐学。 三注重动静结合,张弛有度 “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这是余老师课堂给我的又一个教益。任何千篇一律的东西都会令人产生乏味之感,课堂也是如此,不停地变换教学手段,做到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环节设计上下功夫,思考的时间、训练的时间、倾听的时间、记录的时间,每堂课都要安排得井井有条,富有节奏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倾听得好,吸收得好,训练得好,掌握得好。运用好主问题设计的优势,实现班级同学整体学习,做到关注到全体,而不是把问题抛给一个人或几个人,致多数学生于不顾。只有具备全局意识,细节也才能够做好。 四注重课堂语言,干净优雅 还记得刚刚参加活动的时候,听到很多老师因为碎问碎答或是语言啰嗦等原因被余老师批评。后来经过听课对比,发现余老师上课语言干净、优雅,对听课老师、对学生都是一种收获,语文本来就是语言的艺术,优美高雅的语言本身就是对学生情操的一种濡染,而语言的修炼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这就需要语文老师不仅有运用优雅语言的意识,而且要爱读书,修养自己。即使不能达到最好,也要行走在过程中,我会努力。 余老师教会我很多上课的方法以及上课之外应该必做的功课,我知道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持之以恒才能走得更远,感谢引路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