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余映潮工作室 >> 正文 | 今天是: |
|
|
062.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 |
作者:刘贵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8/19 | |
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枣庄市舜耕中学 刘贵梅 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余映潮老师是在2011年5月份由舜耕中学承办的“语文报•名师大讲堂”这一活动中,目睹大师的课堂,聆听大师的语言,仿佛一切都在梦中,这位传说中的语文前辈,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真的就在自己的眼前,原来自己离大师并不遥远。“余映潮名师工作室”落户舜耕中学,更让所有的语文老师感觉与余老师就像成了一家人。余老师的第一次培训设在这一年10月9号和10号两天,这两天的培训让我更深刻的领会了余老师的教学思想,同时更进一步的被余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10月9号第二节课,我执教了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落叶》一课,这节课是这样进行设计的: 教学目标:㈠通过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写景的妙处。 ㈡通过分析作者对法桐叶的情感变化,体会生命的内涵。 教学过程: ㈠ 导入 ㈡ 教学过程 ⒈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生大声朗读课文,标划相关词语。) ⒉ 合作探究 作者对法桐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小组合作探究。 ⒊语言品析 ⑴叶子的凋落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作者却因此感伤,那是因为他对曾经无比繁盛的枝叶热爱至极,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的法桐,品读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段,标出描写法桐树叶的句子,体会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⑵春天的法桐叶是温柔和美好的,它充满无限的生机,在努力生长的过程中体会着那种绿的欢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深秋的落叶,深秋的落叶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结合文中的句子来具体说说。 ⒋哲理感悟 ⑴面对法桐的成长,作者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⑵引入冰心《谈生命》有关文字。 ⒌名篇推荐:《丑石》《一棵小桃树》《文竹》《静虚村记》 对于我的这堂课,余老师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课堂的亮点是顺向思路,边读边品,边品边读。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注重了对于语言的品读。突出弱点是缺少文体教学的味道。《落叶》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教学时没有体现这一文体特征,缺少专业文学的语文的韵味。对于各类文体的教学,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都要在课堂上体现这一文体特征。 余老师针对《落叶》一课提出了新的教学创意:课堂分三个板块进行,以活动的形式来组织,活动一:一句话概说课文。在学生概说的基础上,老师要做简短的小结。活动二:一句话评析手法。引导学生围绕咏物抒情这一文体特征,从修辞手法的运用,先抑后扬、衬托以及第二人称的运用,体会作者如何咏物,如何在咏物的基础上抒发情感,进而揭示生命的哲理的。活动三:一句话阐释句义。这一环节重在对文章最后几节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语句的内涵,体会生命的哲理。 在余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重新设计了这堂课,并再一次上课,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 二、教学过程 1、走近作家作品 2、活动一:一句话概说文意 ⑴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每人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⑵在学生概说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继而抛出一个问题:“作者对法桐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小组合作探究。”(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对文意的进一步把握。) 3、活动二:一句话评析手法 请同学们根据对课文的概括在文中找美句美段,并反复品析。 小结:通过品析美点,我们发现本文不仅美在语言,还美在对比,美在人称的变换,美在叠词的运用,美在先抑后扬的写作技法。今后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学习运用这些写作技法,把文章写美,写深。 4、活动三:一句话阐释句义 面对法桐的成长,作者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5、名篇推荐:《丑石》《一棵小桃树》《文竹》《静虚村记》 上完这堂课,感觉课堂比原来更有深度,学生更有收获,板块设计思路清晰,看似各个活动不相干,其实环环紧扣,融为一体,这堂课是比较高效的一节课,后来被拍成了录像,在枣庄市录像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