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余映潮工作室 >> 正文 | 今天是: |
|
|
063.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 |
作者:刘书良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8/29 | |
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 刘书良 我在活动中所讲的课 2013年9月23日第一节课,在“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第五次培训会”上,我讲了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狼》。 这个课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铺垫】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按照课下注释。单个解释“聊斋”“志”“异”。补充郭沫若的评价语“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诵读积累、文意把握和话题探究等方式,理解作者塑造的狼与屠户的形象和意图,体味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板块一、诵读积累 要求:读出情境,读出故事的味道。 教师范读(加工读)。学生仿读。个读展示。 学生自由读注释,读课文,理解大意。 巩固重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句子翻译。以助学为载体。 顺势补充几个在成语中仍保留其意的文言词语。“眈、寐、去、暇、薪、瞑” 板块二、话题讨论。 话题一:《狼》表现了屠户和狼的斗争,故事情节层层相扣,紧张曲折。请举例分析。 提示:可就某一情节,也可就全文的情节来说。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教师示例。略。 学生活动后,教师小结:屠户和狼,两线并行、交织。屠户的心理、动作,狼的动作、神态,环境要素,都使故事情节层层相扣,紧张曲折。 话题二:《狼》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简洁生动“语言简洁生动”表现在哪些地方? 提示:可用加字减字法,与原文比较表达效果。 可结合语境,想象着还原到生活中。 教师示例。学生活动。 教师小结:用加字减字比较法、结合语境还原生活法,发现本文句法简明,白描手法,前后呼应,让语言简明生动。 话题三:请以“狡猾”与“机智”为话题,谈谈你对《狼》这个故事的理解。 要求:结合课文相关词句,有根有据的说话。 学生活动后,教师小结:《狼》讲述了一个屠户途中遇狼、惧狼,最后杀狼的故事,说明了狼无论怎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和机智战胜。人的智慧高于一切,面对恶势力,我们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故事篇幅短小,叙议结合,结构紧凑,语言简洁生动,情节层层相扣,紧张曲折,耐人寻味。 背诵全文,下课。 余老师的评点 教学设计启迪:教学思路很简洁(两个板块) 教学技巧借鉴:补充与课文自此有关的成语(反过来说,话题设计堆砌,3个话题都没有深入下去。) 教学细节优化:朗读训练的细节化。不能只范读不训练。 教学弱点指正:缺课文最精彩部分的精读。 课文深读建议:第一,情境朗读;第二,从“小说”的角度品读《狼》的文学味;第三,整合教学资源。 如“少时”段,可概括,可赏评,可翻译。 情境朗读即情要入境,体现二者智慧的较量。 要从小说的高度来读。越深越好,越细越好。点到机要处,如手法——“苫蔽成丘”有何作用?作用一,屠户背靠草垛无忧;作用二,伏笔,与“洞其中”相照应。再如“麦场”有何作用?这是故事的场景,屠户遇狼、杀狼都与场景有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墙角”有什么作用?那也是场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这个场景中展开的一系列想象。 段意的概括,描述情境,积累字词,品读语言等等活动都可以进行。 余老师提出的教学创意 先铺垫背景材料,介绍蒲松龄的创作特点。 主体部分进行朗读教学。朗读贯穿教学始终。 先朗读课文,文意把握,段意概括。读出层次,读出御狼的两个层次,杀狼的层次;读出故事的味道,读出惊险的情境。 再朗读课文,重点字词,分类落实。 然后朗读课文,精锻背读。语言的表现力,悬念“径去”,“瞑”“寐”背后的假象,可见狼的险恶用心。“暴”表现屠户的果断。要有书面练习。如“洞”“隧”的活用。这部分的朗读练习,读读品品。或者进行词句的表现力品析。老师讲一点小说的高层次知识。 层层细化,层层推进。 我在余老师的指导之下重新进行了设计 【教学铺垫】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是清朝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著有《聊斋志异》。“聊斋”,书屋名。“志”,记。“异”,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就是在“聊斋”这个书屋里记述奇异的故事。 补充《聊斋志异》的创作风格与成就:他以传统的传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他长期郁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和对当时社会的抗争。他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面貌,提出了尖锐的社会问题。 反映当时政治的黑暗残暴,科举制度坑害知识分子的本质,还多方面地反映了妇女问题,更可贵的是他创造出了众多的朦胧的渴望着自由的青年妇女的形象。广阔地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转别是中下层的人们的生活和农村的生活,创造了众多的风彩各异的人物形象。开辟了中国小说史上的新时代。 补充郭沫若的评价。 板块一、初读课文,把握文意。 活动一:读懂文意。 学生自由读课文和注释3分钟,读懂文章大意。 教师说前半句,学生说后半句的形式完成文意的把握。 (师)全文有5个自然段构成。从表达方式上看,前4段是记叙,第5段就是——(生)议论。 (师)故事部分,第一段的段意可以概括为遇狼,那么,第二三四段的段意就可以概括为(生)——惧狼——御狼——杀狼。 (师)从小说的情节上来讲,第一段是故事的开端,第二三四段就是(生)——故事的发展,——第三段是故事的再发展,——第四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活动二:读出层次。 1.读出御狼的两个层次。 男生齐读第一层,女生齐读第二层。自由讨论,确定层次的划分。 2.读出杀狼的两个层次。 划分方式: “方欲行”之前为第一层,写杀第一只狼,之后为第二层,写杀第二只狼。 活动三:读出故事的味道,读出惊险的情境。 要求: 1.注意语速。 2.注意情境。为了能够更好地读出故事惊险的情境,试加工一个“啊”字,看看加在哪里合适? 学生自由读后,明确,加工成“啊!一狼洞其中” 板块二、再读课文,积累字词。 1.解释下列加粗字词: 屠大窘( ) 目似瞑( ) 意暇甚( ) 前狼假寐( ) 狼亦黠矣( ) 弛担持刀( ) 2.解释下列各组加粗字词: 止 止有剩骨( ) 前 前狼假寐( )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 狼不敢前( ) 敌 恐前后受其敌( ) 意 意暇甚( ) 盖以诱敌( )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 3.指出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其一犬坐于前( ) 一狼洞其中( )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 4.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智变诈几何哉? 板块三、精读语段,当堂背诵。 要求:精读语段“少时……”段,品析语言的表现力,边读边记。 示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句,“径去”是径直离开的意思,“犬坐”就是像狗一样蹲坐,写出狼的凶相收敛。狼的“径去”和“犬坐”为下文设下悬念。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生交流: “目似瞑,意暇甚”一句的意思是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将这里的“瞑”和“暇”与后面的句子“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与“乃悟前狼假寐”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假寐”“瞑”“寐”背后的假象,狡猾的狼在互相配合作战诱惑屠户,使其放松警惕,便于前后夹击。可见狼的险恶用心。“乃悟前狼假寐”一句又与段首“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相呼应。“暴起”是突然跳起的意思,看出屠户的果敢机智。 【课中讲座】细节描写和呼应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它是文章的生命。它对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渲染人物心情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好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比如,“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隧入”的细节描写起到表现狼的狡猾阴险的作用,在情节上起到宕开一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暴起”表现屠户的果敢机智的形象,“乃悟”一词表现了屠户最终醒悟的心理,机智的性格,也呼应了前文的一狼假寐的故事情节。 呼应是指前后关联,互相照应。文章中指对伏笔以及文章前边的内容以至标题作必要的回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以使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 (蓝字部分要求学生做笔记) 带着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试着背诵本段。 齐背。个背。 下课。 再设计的效果及感受 根据余老师的建议再设计教学,有很明显的进步。感觉内容处理上比以前更系统,更透彻,教学流程上更顺畅,有一气呵成的感觉。教学环节有序,层次清晰,层层铺垫,逐层推进。课堂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小说知识的积累,文学知识的积累,学生活动充分,训练扎实高效。资源也更整合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