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余映潮工作室 >> 正文 今天是:
079.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作者:田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2/9
 

 

 

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包头市第三十五中学  田娜

 

白驹过隙,转眼三年的培训即将结束。反观自己的教学,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着余老师教学思想的精髓,努力吸纳、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还记得第一次培训时,我讲的是胡适的《我的母亲》。这节课是这样上的:

一、 导入新课。

介绍胡适的成就,引出曾给自己做人训练的母亲。

二、 研读课文,品析形象。

1.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引导学生从原文中,找出核心语句。)

2.再次浏览课文,请从文中找出概括性的语句或典型的事例,说一说母亲其人。

作者就是从“母亲与我”,“母亲与家人”“母亲受侮辱”多角度叙说母亲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教子有方,克己,宽容善良但不失刚气的中国传统社会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三、品析语言,体会语言的质朴。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1.胡适先生“混”得怎么样呢?

展示他怎样的做人态度 ——谦虚。

2.去掉“如果,一点点”比较原句句意的变化。

  ——谦虚谨慎的人生态度。 

四、质疑解难,理清结构。

    关于文章1-4段是否是闲笔?(似乎与母亲无关)

五、拓展作业。

同学们,请你用最质朴的语言写一句话给妈妈;用最真挈的感情朗诵一首诗妈妈;用最动人的声音唱一首歌给妈妈;用最美的画笔画一幅画送给妈妈……

 

余老师的评课要点是:

1.文章通过什么事来写人?没有结合事例,进行阅读训练。

2.主问题的设计要选好突破口。可以是:说一说课文中的“对比”;母亲好性格欣赏;分析母亲的“三哭”。

3.选一部分(4—7段),细细品读,你认为哪里好?讲理由。

 

修改后我是这样上这个课的:

一、文意把握——概括文章内容,明确作者寄予的情感。

二、选点精读——第4、5、6、7段。

1.在全文中的作用;

2.概括大意(对称);

3.品词论句,赏析课文的表现力。

这个课的最精彩的细节是:

在整体文意把握,准确的概括大意:“母亲对我严爱有加、母亲当家宽容隐忍、不受侮辱很有刚气”的基础上。学生品词论句,赏析课文。

赏析文中有表现力的字词。

“用舌头舔我的眼病”,一个“舔”字,写出了母亲的舐犊之情,既有悔恨,又有埋怨。……

赏析课文中对比的写法。

母亲对我的不同”,“母亲对我与家人的不同”“母亲对家人的不同”在对比中叙说母亲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教子有方,克己,宽容善良但不失刚气的中国传统社会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赏析课文中的“哭声”。

母亲的“三哭”有力的展示了母亲隐忍刚气的多面。……

学生能够选取不同的角度,去品词论句,赏析人物形象。从而使学生走进文本,进而加深了对于文本的理解。

 

同课异构,学生能够深入文本,加深了对于文章理解和感悟,更好的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一课教学设计的变更给自己的教学设计敲响了警钟,也给自己平时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研读教材就是对教学内容的钻研和解读。只有将教材研读透彻了,才能保障有效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只有以自己对教材的独特钻研和个性领悟组织教学,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获得最大的收益。“面面俱到”、“贪多求全”的结果,必然造成教学指向的不明确、不集中,而教学内容的散漫芜杂,必将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学设计(一):分析人物形象。因为没有突破口,学生没有目的的散找,哪一部分也没有深入读透。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就应潜心“研读教材”,读出文本独特的教学价值,将文本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教给学生。例如:教学设计(二):选点精读,品词论句。这就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我们要认真研读课文,在研读透彻的基础上,选择好一个突破口,才能有效地展开教学,采能让学生学有所得。

第二,设计好板块式教学中的“主问题”。 板块式教学中的“主问题”指的是对课文阅读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余老师提出的主问题教学研究的主张既是突破传统阅读教学程式的一种有效措施,更是建构整体阅读教学格局的一种教学策略。所以我认为:主问题是从课文中提炼出来而又能让学生深入课文中去的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它能够让学生探求的眼光进入课文的每一个角落,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细细思考、深刻探究的目的;而这些又始终是围绕着某条主线进行的,这就是主问题凝聚力支撑力“主问题”所研究的是具有少、精、实、活特点的关键问题,所追求的是一问激起千层浪的艺术效果,所引领的是深层次的阅读教学活动。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去触摸主问题,去感受主问题,去驾驭主问题,从而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 

第三,精读训练。作为我本人来讲,反观自身的教学实践,精读训练的意识不够强;精读设计的方式很单一;精读训练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得要领,不很到位的教学现象。不能有效的利用课本的资源,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即便是有意而为之,明明知道这一语段很重要,分析清楚这一段就基本把握了文意,也会因研读不深而流于形式。要想有效的利用文本进行精读训练,除了在备课时深钻教材、研读透彻外。还要注重阅读技能的训练,比如分析时要重视分析层次,层次之间的关系,关键句的找寻、理解、赏析,字词的解析、赏析;修辞手法的辨析、作用;描写方法的辨别、作用;结构上的特点;语言上的特色;在全文中的作用……这些都是应该让学生明确、掌握的。所以,我们要将精读训练自主的贯穿在自己的教学中。我们要明确“精读训练”的内容:就是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文意概括、结构分析、思路阐释、要点概说、语言品析、表达作用理解、表达效果分析、表现手法欣赏、表达意图揣摩、课文意境赏析、作品专项探析。为我们提供了备课的方向。现在的我们,不仅仅是对于一些概念的知晓,更多的是将这些有价值、有意义的理念,融入我们的课堂当中。争取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训练,在考试中从容应对,在结果中看到提高。

 

我们的课堂太需要有序了。要想使我们的课堂高效起来,就必须精心研读课文,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选择合理恰当的切入点,有效的展开教学。在明确了教学内容后,以“教学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形成教学流程,结构课堂教学的思路,这就是“板块式”的教学思路。每一板块中设计“简洁、实用、好用”的主问题来使学生走进文本,提升能力,这就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的设计。余老师教学创意的四个要求教学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实在;学生活动充分、课题积累丰富;优化教材处理、深入课文文本;突出能力训练、注重集体训练只要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充分利用教材,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就应该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余老师是在引领我们找到了语文教学的回家之路。也许我们不可能成为像余老师一样的大家,但我们可以精心上好每一节课;也许我们不能像余老师一样用自己的学术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但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有效的学习;也许我们不能像余老师一样照亮语文的回家之路,但我们可以为学生前进之路减少羁绊…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