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余映潮工作室 >> 正文 | 今天是: |
097.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 |
作者:叶敏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0/23 | |
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河北省秦皇岛市二中 叶敏 2012年暑期我参加了国培,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挑战,因为我在9月17日参加了“余映潮工作室”的说课活动。这次说课我对《背影》这篇经典课文进行了解读。 一、这个课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1.首先制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本文细节描写的方法;通过抓关键语句品味细节描写,体会父子深情;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体验生活,从平凡的琐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写作方法。 2.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抓住细节描写感悟人物情。。 3.教学思路 (1)导入:(创设情景 引入《背影》) 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如春日里枝头生出的第一片嫩芽,冬日里一首怀旧的老歌,老师讲完题后询问你是否懂得的眼神等等。只要你用心体悟总会捕捉到生活中令你感动的那个瞬间。今天我们就走进朱自清的《背影》去体会源自于他内心的那一份感动。(灯片出示课题作者) (2)预习检测 作者简介: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家、 、学者。我们曾经学过朱自清的 文章。 读准加点字音:交卸 奔丧 踌躇 迂 蹒跚 颓唐 琐屑 差使 狼藉 (3)读一个真情故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幻灯片显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概括本文叙述的中心事件。师生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4)品一段动人瞬间 细读课文,感受背影。重点研读第六自然段。 请学生默读第六自然段,思考:通过 (词、句)我读出这是一个 的背影。 学生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理解、品味 (重点品味第六自然段的服饰细节、动作细节、语言细节、神情细节等) (5)探一种写作技巧。 探究写法: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一些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的具体细腻的描写。使客观事物的特征形象的再现出来。 升华背影:同学们,父母之爱,是最熟悉的“陌生”之爱,很多时候我们会熟视无睹,更别说表达这份爱了。其实何止父爱、母爱,所有的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但如果失去了,你一定会觉得珍贵,请仔细回味这记忆中的珍宝,用你们的笔,刻画出你身边那值得珍惜的一份爱! (6)布置作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出生活中最让你感动的那一瞬间。 二、余老师评点,并提出了新的教学创意 余老师首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肯定:这课说得很清晰、很细腻。用这样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管是从整体的把握,还是从片段的精读,还是从语言的赏析,都能起到满意的效果。所以这个案例的设计,是比较到位的。 其次提出了不足:一般而言,教学善读,如果不是很关注第六段,那么《背影》的这样一个意蕴就出不来。绝大多数老师教学《背影》这一课“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这个片段无论如何都是要品到的。那么即使是品析这一段,也是有把握分寸的高下之分。一般地处理就是复述课文内容、然后概括课文内容,然后到第六段。用碎问碎答的方式来提问,一句一句的去品析,这就属于比较粗糙的课文品析,仍然是解读的层面。没有从训练的层面让学生进行课文的品析。即使有些课上的声情并茂,即使有些课上的落泪,仍然是解读的层面。那么怎样把这个课上的有训练力度恐怕还得从教材的研读入手,恐怕还得深刻的研读教材。 再次对《背影》一课进行了重新策划:怎么样使我们的课上的更精致一些,与叶敏老师的策划不同一些。请大家关注课后练习。《背影》的课后练习设计得非同寻常,和一般的课后练习设计的相比,它的课后练习设计的精深一些,复杂一些。大家看第二道练习“一些语句或者能标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者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有表现力,或含义深长、耐人寻味,或者最能表现朱自清父子的情意。这样的语句是关键性语句”大家看,这就有点深度的角度。《背影》的文意把握用关键性语句来概括文意,多好的知识呀!既解释清楚了什么是关键性语句,又落实了课文练习,又解决了文意把握的问题,同时又增加了知识的厚度,关键性语句呀!课文居然还给我们举了例子“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们可以就这继续往下探索,于是可以找出比较好的,能够牵动课文脉络的,表现课文脉络的句子来概括课文文意。换一种说法就是在教学设计艺术中讲到的课文集美。把课文中最美的最精致的句子集中就是课文内容的浓缩。你看人家设计的巧吧,在其它的课文中没有这样的练习。所以《背影》的练习一定是专门做了细致的研究。好,我们就利用这个练习设计很好的组织了学生的活动,把握文意。 再换一个浅层次的做法。那是课后第一题。“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那就是一个点的内容复述,然后老师再给学生提出一点要求“详细的复述买橘子的过程,略略的带一下故事的起始。”这样也就把文意进行了初步的把握,所以第一步,我们说了不管用什么方法,不管你要用什么角度,总之要牵引一个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索,让学生深深的进到课文里,对课文的大意进行基本的初步的把握,然后才有第二步的精读,第三步的精读。好,这是第一步文意把握。第二步,片段细读。第一个片段就是第二段,一个话题“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作用这个词是能力层次的高端。一般时候“什么什么的作用”是很难阐释清楚的。第二段就是谈作用,这就是细读。第六段,重点读第六段,一个话题“语言的表现力”。这个片段里的细节是很感人的,语言虽然平时但是很有表现力。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字在句子的语境里都可以作为赏析的对象,更不用说我们老师平时指导学生的“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更不用说了,仅仅几个“爬”字,都让我们觉得有力的表现力,对父亲的“爬”字呀,三“爬”呀!这是怀着怎样感情写的,所以集中的品析语言的表现力。这就比复述层次更高一些。第三个片段,就是吟读结尾。吟读结尾的目的就是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作者心中的浓浓的怀恋之情。在吟读之中结束我们的教学。让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真正的落实到每个学生的心灵上。教《背影》有些话是不需要明说的,就是渗透,就是熏陶感染,就是潜移默化。有时点明了父子情,用很深意的语言板书出来了,告诉学生一定要知道这是写父子情的,其实还是有点粗拙,不是做的很细腻。真正到字里行间去难道我们的学生就不能品析出这是浓郁的细腻的带着点凄婉的父子之情吗?一定行的!所以,细读片段,在片段品析中训练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三、我在余老师的指导之下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 1.我的教学创意 我的教学创意很难达到“看似寻常却奇崛”。所以我很朴实的构思了我的教学,就是设计话题,感悟细节。 2.我的教学过程 (1)课前铺垫:字词检测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2)第一板块 读故事 学生活动:朗读课文 概说课文 ,每位学生可以任选角度概说课文。 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看到了一位 的父亲。 文章的行文脉络。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总结要为下一版块做铺垫。 (3)第二版块 品瞬间 对课文第六段的阅读理解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要引导学生读深这段,还要兼顾文章的第首尾两段,体会父子间真挚情感。 全文关键一句“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全文的焦点就是这个背影。作者层次分明、语言朴实、情感深沉地描写了夫妻的背影。蹒跚的步态,探身、攀手、缩脚、倾身等一系列动作,形象的描写了夫妻费劲吃力。 既然这是关键的,如果文章仅仅描写父亲买橘子这个中心事件,还会不会这样感人? 对于父亲的这一举动,在以前教学中,总是把教学的重在“深深的爱子之情”上,但每讲到这里,心里总感到有缺憾,深情是不假,但细细想想,在上下文情节的内在联上有几处很难落实。一个二十岁的儿子,又不是第一次北京,本无必要亲自相送,再说自己也正忙于谋事,又何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呢?可能担心儿子受家中“祸不行”的影响,而找茶房托管,这已经可以说是细致之极。再退一步,即使不放心,那自己送到车站不也够了,何还要亲自翻过铁道买橘子?事实上,这反而增加了儿子伤心,“我”不是二次流泪了吗?而父亲这么做又似乎并是感情上的依依不舍,文中明显地有一句“但父亲终于放心”,言下之意就是有些担心,那担心什么?难道亲自橘送子就可放心了吗?如果没有深层含义,那这个父亲乎太婆婆妈妈了。还有文章开头引了父亲劝慰我的一:“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天无绝人路的下文是什么?“穿铁道,买橘子”的举动,跟这句话的层含义有没有联系?引导学生关注首位两段的作用。 (4)第三板块 探技巧 细节描写:文学作品中对一些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的具体细腻的描写。使客观事物的特征形象的再现出来。 学生活动:略读课文,找出文章细节描写的地方,感受这一写作手法的作用。 示例:我再向外看时 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这是一处极为精彩的细节描写,其作用与妙处: 第一,行文完整、前后照应、这一细节描写和上文父亲我买几个橘子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在构思上显得巧妙 文章正是通过这一去一回、一前一后 一影一橘对比描写,达到了对父亲的整体描写。 这不仅使父亲买橘子的动作得以完成,而且使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得以完全自然地释放与渲泄。 第二,妙用词语对比鲜明。就修饰橘子的定语朱红来看,又显示了作者选词的严格恰切。它从颜色上和前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 橘红情浓、父爱永恒。 朱红,即大红、深红。这朱红的橘子已成了父爱的象征,父爱正如这朱红的橘子一样。在炽热地燃烧着,它燃烧了父亲自己,却温暖了儿子。 (5)小结:我们从朱自清的笔下,知道了父爱永远都是伟大的,亲人之间是没有永远的隔膜的,在朱自清笔下,知道了父亲的背影是坚强的,但又是寂寞时候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背后也有两双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的背影。体味父爱,对父母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就变静止的语言为动态的言语,真正让书本的语言活起来 四、生动艺术地表述效果及感受 以前,余映潮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参加“国培”学习后,见证了一堂堂精彩。余老师的稳健亲切,扎实稳重都让我眼前一亮,禁不住为之喝彩。这是我第一次直接接触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主问题和诗意手法教学,一下子就觉得有豁然开朗之感,多年来一直困顿的事,几天的接触就有相见恨晚之感。以前讲课就想怎样把自己知道的全部都告诉学生,一节课说不完就两节甚至三节课,知道自己觉得说完为止,虽然这样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出。如今一下子明白一个道理:面面俱到,亲力亲为是现代课堂的大敌,它让老师自己忙忙碌碌,学生学得迷迷糊糊,一篇课文在老师支离破碎的讲解中,早已失去了文学原本的魅力。 我还利用有限的时间上网寻找余映潮的教育教学论述,我发现古人造词“字字珠玑”原来真的巧妙恰当。当我读到余映潮个人教学警语与教学理念中“语文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整体阅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之一。”“三条基本要求:尽可能“实”地运用教材,尽可能“活”地运用教材,尽可能“巧”地运用教材。”这两条就足够了,何须千言万语? 现在我在余老师的指点下,我觉得备课真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大餐,环环相扣,清晰明了,句句实在,没有了太多的花架子——废话。一堂课流畅自然,自己踏实,学生充实明白。这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真实写照。 |
|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